教改新政出台,学区房真的要凉?没那么简单

2019-07-17   幸福里APP

最近各地中考成绩出炉,又让学区房的话题再一次被热议。

大连中考后,家长整理出650分以上人数学生分布表,而根据表格分数,650分以上人数越多的学校,附近学区房房价也就越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京这边,一套52平老破小,挂牌6天就以总价390万火速成交,主要原因是该小区是小学+初中双重点学区,今年南京中考状元就是这俩学校的学生。

在大家还在讨论学区房和成绩之间关联性的时候,前几天又出爆出一个重磅政策(简称《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有一句提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简单概况为四个字,即“公民同招”

此政策一出很多唱衰学区房的声音冒出,毕竟,作为家中有适龄入学儿童的家长来说,“公民同招”就意味着,以前那条先考民办不行再去公办的路子走不通了

一边是高考中考完就来刷一波热度的学区房,一边是“公民同招”政策引发的讨论,学区房作为一个持久弥新的房产话题,更是一个全民关注的社会现象,公民同招政策真的能撼动学区房的高房价么?

01

任何问题都要透过现象来看本质,咱们先来说新规实施后对谁影响最大。

首先,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

在幼升小入学上,像“点招”等这类招生办法很常见。好学校主要是靠生源好,相对应的就是那些被家长嫌弃的“菜小”。

还记得去年底那篇网络红文《疯狂的黄庄》么?家长们为何要疯狂的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折射出的就是幼升小、小升初背后各种升学考试和筛选,而这些考试内容上课是学不到的,拼赢的途径就是靠补习班。

其次,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

要知道,民办学校生源好,主要还是靠着考试选拔和提前招生的优势。家长们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冲民保公”是最常见的策略。

通常民办学校招生时间都早于公办学校,所以家长们先在5、6月份先去民办面试,如果没选上在去公办报名。而“公民同招”则断了家长们的退路,使得民办学校以往的好生源被分流,这对民办学校来说确实是利空

再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这点意味着把所有生源都平均开来,即不能考试择校,也不能跨区入学,抹平“名校”和“菜小”在生源上的差距,实行摇号入学。

其实在此前,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实行“公民同招”。比如南京,按照两个两个“不低于”原则,即电脑派位学校数不低于去年,电脑派位计划数不低于去年,推行热点公办学校空余学额电脑派位。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与当地公办学校同步进行。

而上海在去年初幼升小就已实行了此政策,即公办小学、民办小学同步报名,二者只能选一个,如果选择公办小学,报名后即进入第一批验证,视为放弃民办。如果选择民办小学,报名后等待面谈通知,视为放弃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资格。若公办小学验证和民办小学面谈同步进行,未被民办小学录取的,参加公办小学第二批验证。

从结果来看,上海去年幼升小民办学校报名人数比2017年少了近1万7千多人,降了近一半的人数足以证明,一旦实行摇号入学,那些靠优质生源的的民办学校可能真的会受到影响。

02

那么,一旦实行摇号入学,学区房房价就会降了么?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捋清楚学区房为何天价的原因。

学区房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豪宅,虽然价格惊人,但是多为老破小,之所以价高,主要是背后优质学校这个因素导致的的,说白了就是教育资源的稀缺

在刚刚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部新人导演指导的电影在上影节的放映却场场爆满,该电影名字叫做《学区房72小时》。

该片主要围绕一套学区房在72小时内从买卖波及到几家人的连锁反应,又串联起当下家庭教育的怪诞现实,折射的却是现如今中国家庭面临的教育资源不均等社会问题。

如果说你想让孩子进优质民办学校就读,要么靠娃本身牛,要么就是有钱+关系打通任督二脉;而上好的公办学校就容易多了,只要你买了房子,有房产证,落户满足学校要求年限,就可以了。

这就可以理解为何南京已经实施“公民同招”,可是老破小学区房依然十分抢手了。以前家长可能有“冲民保公”两条路选择,那么在只能选一条路之后,选择对口片区的学区房似乎也更稳妥一些。

可能你要说了,公办学校不是也要摇号么?我们退一步说,即便是上学摇号,也是就近入学啊,你只要在片区内,虽然不是对口直升这么简单,但是这些学校只是那出一部分比例来摇号,稳定的生源和优质的师资,公办名校的地位绝对稳得住

虽然摇号入学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但是你不会因为摇号,就放弃为孩子竭尽全力创造条件的机会吧?每一位做家长的,都希望在自己能力之内给孩子最好的,特别是在教育上,目前优质教育资源就这么多,短期内想改变确实不易。

面对学区房,是家长的无奈,也是家长的焦虑所在。

03

接下来,我们来客观的聊聊到底要不要买学区房这个事儿。

我们知道,学区房价格向来不菲,同一地段,学区房相比非学区房,普遍高出20%-30%的溢价。因为房价高,所以大家自然对学区的期待值也高。

最近,一篇名为《苏州没有学区房》的文章在当地朋友圈疯转。因为苏州学区房向来火热,然而今年高考,苏州400分以上(江苏高考满分480分)的高分考生仅141人,却不及南通、无锡、泰州、扬州、盐城、南京等城市。文章里满是家长对高房价背后学区的不满和无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些人可能要说了,这么贵买学区房,考试结果还差强人意,花钱不讨好。那么,反过来试问,通常名校的中等生放在一般学校里面都是尖子生,你是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牛蛙如云的名校齐头并进,还是让孩子在一般学校里孤军奋战呢?

我们不能但从一次成绩片面的来评判学区房的价值,但是是否买学区房也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孩子的能力来综合决定。如果你完全可以负担的起学区房,咱们再来说如何选择学区房。

有个误区,就是离得名校近的小区就是学区房。我们说的学区房,是看其是否可以100%面试入学,并且对口的是优质学区。否则并不能称之为学区房。

选择学区房,一定要搞清楚你意向中学区的划片政策,这个必须要认真做功课,划重点。比如,某个学区是“对口直升”,买了小学就知道初中上哪儿,而不是电脑随机派位。但是一旦失去了这个先天优势,价格自然会大打折扣。

再举个例子,某知名学校的学区房,一栋楼离学校只有200米,对口的却是另一座二线小学,同样户型的房子比一街之隔的另一栋便宜了100多万。原因就是这个著名小学的追捧度实在太高,导致地段生爆满,学位根本不够用,只好把这栋楼划到更远的那个二线小学了。至于当初买那栋楼的业主,只能说自己点儿背了。

以上两个例子就是想说,如果你想买学区房,尽量不要选片区内只有一所顶尖名校的,如果一旦入学政策变化或者实行多校划片,损失可能就比较大了。反而那种片区内学校水平差不多的学区,要更保险得多

另外,那些没有居住属性的“超小”面积老破小还是谨慎入手,去年年底,深圳罗湖某小学拟规定“住房面积50平以下限制入学”。同样,产权不清晰的学区房也不能碰。

其实,现如今,学区房已不再是闭眼买就能升值的了。所以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学区房房价是否还会继续上涨,毕竟多校划片已经开始实行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只不过需要时间,而学区房总有一天会降温。

对于孩子来说,上了名校也依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学习,学校不是一切,家长也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孩子最后的成功永远离不开家长的教导。

关注幸福里,助你更懂楼市,更会买房!

公众号:幸福里app——关注即送【买房秘籍】!

阿福微信:xingfuli6666——找阿福私聊,回答你的买房问题,还能拉你进楼市互助群!

微博:幸福里官微——楼市猛料,实时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