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暑假,班主任都会强调:暑假不努力,开学徒伤悲。
因为他们知道:暑假,才是拉开差距的最佳时期。
遗憾的是,99%的学生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实现逆袭。
以下这3点是每个尖子生都必须紧抓的重点,只要做好就能实现“弯道超速”。
1
抓好状态
暑假期间,很多孩子会进入一个生理、心理混乱期。
最常见的就是:
作业不写,书本不碰;手机不离,游戏不停;昏昏沉沉,状态极差。
暑假期间,孩子的学习状态,决定了他们开学后的状态。
有数据显示,尖子生在暑期中也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75%的学生能提前完成作业,其中过半还有额外的学习任务;
83%的学生会制定时间表,每一天都按计划严格执行;
89%学生每天都能学习3小时以上。
抓好学习状态,不是敷衍作业,不是临近抱佛脚,而应该是贯穿整个暑假的自律。
首先,要做好一份容易操作的时间表。
此前,浙江大学一名学霸的暑假作息时间表被曝光,上面安排得满满的,让人一眼就看出他有多努力。
对于好学的孩子来说,自律并不痛苦,相反,它还是一种优秀的习惯。
提前做好时间表,能让孩子更有序地接受自己觉得痛苦的事情,而每完成一项任务,孩子也会有成就的喜悦。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与饮食习惯。
吃得规律,睡得规律,生活得规律,孩子的暑假就过得更充实、有序、规律。
规律的作息习惯,能让孩子精神抖擞,专注于学习中。
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保证孩子的健康状态,变得强壮。
状态越好,孩子就越专注,对今后的学习极有帮助。
2
抓好知识
关于暑假,家长们都有一个困惑:
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在暑假学习?
学吧,感觉苛待了孩子,不学吧,又觉得白白浪费了两个月。
假如你了解过高考状元的假期,就不会犹豫了。
一对考上清华大学的双胞胎姐妹说: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是用来反超的。
从小到大的暑假中,她们都在重复这几件事:
从早到晚几乎不曾离开书桌;
每一科都看了几遍教材全解,上面还画满了标记;
自己买题做,自己安排单元测试。
她们说,领先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比别人做得更多,学得更好。
抓好知识,查漏补缺,是暑假中最重要的学习任务。
学习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及时查漏补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孩子的学习能力才能提升。
如果孩子遗漏了小知识点,一开始可能没什么问题,但日积月累之下,小知识点就会变成知识盲区,甚至迫使孩子放弃这一科。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报班,花了很多钱,成绩就是上不去,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孩子基础没打好。
基础没打好,再用功都等于0。
首先,回归课本。
课本是基础知识的承载,把课本认真翻一遍,把学过的知识认真过一遍,确定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一知半解。
重新学习这些知识,直到确认自己掌握了。
其次,回顾错题。
错题本能够集中体现知识漏洞,因此平时一定要做好错题收集,在考试前及学期末做一个系统的总结,找出漏洞。
最后,梳理知识体系。
鼓励孩子建立知识系统,梳理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分重难点,把体系牢牢记到头脑中,在做题时就能快速应用。
死记硬背没有用,必须理解,孩子才能真正吸收与掌握。
3
抓好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让孩子得到提高,首先,就要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
方法对了,一切都好办了。
第一、专心的习惯。
专注,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
想让孩子在做某件事时集中注意力,既要给他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也不能分散其注意力。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意志力。
多让孩子自主完成一些事情,才能更好培养他们的专注力。
第二、守时的习惯。
拖延、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改善孩子这种天性,家长要给孩子制定规则。
制定作息时间表,就是要给孩子规定好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
趁着暑假,让孩子习惯守时,那么到了开学后,他们就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独立思考的习惯。
很多孩子都被批评“假装学习”,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不动脑。
最典型的是,上课时看起来很认真,但其实根本没听进去。
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动脑去理解知识,归纳和总结知识,比做100张试卷还重要。
第四、规划学习的习惯。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中最不可缺少的内容。
有了策略,孩子的学习会更有条理,也更有目的性。
要让孩子明确:
我今天要学什么,我还要练习什么,还有什么知识是我没掌握的……
一个具备规划能力的学生,他会更加自觉、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人赢在了假期,也有很多人输在了假期。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领先,不是比别人多长了个脑子,而是因为他与别人早已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努力赶超学霸,实现完美逆袭,就在这个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