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本科大学毕业,23岁博士毕业,26岁破格晋升副教授……超前的思维、积极的创新、不懈的努力,让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彭锐在前进的道路上凯歌不断。可以说,年轻有为,意气风发便是这位80后教授的真实写照。而这非凡经历背后,凝结着无数心血——
彭锐,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系统可靠性分析,优化,以及系统的保护和维修策略,两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截至今年5月,已发表50余篇SCI期刊论文,主持或参与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兼任中国运筹学会可靠性分会理事, 中国运筹法与统筹法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担任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等20多个的期刊的匿名评审人。
名师高徒,卓尔不群
2007年,年仅19岁彭锐以优异的成绩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并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师从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的首席教授——谢旻教授,对软件的可靠性研究这个尖端领域进行了无畏的挑战。
23岁博士毕业后,彭锐于2012年加入北京科技大学,成为时任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王文彬教授团队的一员,是王文彬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直接参与人。在王文彬教授的指导下,彭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14年,成绩斐然的彭锐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支持,并于同年破格晋升为北京科技大学东陵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锐意创新,攻坚克难
在彭锐看来,这个世界选择太多,因此必须要有所取舍。他认为,要去华取实,得做最主要的事;要协调好利和义,不能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要跟人合作,讲道义。所以彭锐的科研总是能出成绩,且合作者众多。他研究的各个方向也都是国际领先。比如,国外只做一两个温备份元件,而彭锐做的是任意多个元件系统,系统结构更加复杂。
同时,彭锐还十分关注系统的攻防博弈问题。由于攻击者会寻找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击,且其攻击策略可以随着防守者的保护策略而改变,这一研究意义重大。考虑到攻防战争中有时会使用到假目标来欺骗攻击者,彭锐便作了相关研究。但是,与以往研究不同,他考虑到了假目标有一定的被识破的概率,并在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等顶尖期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该研究对于飞机坦克等军事目标的防护具有参考意义。他还研究了一个带有性能共享组的复杂系统的攻防策略,发表于运筹学一流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该项研究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具有借鉴意义。
关于网络结构系统可靠性的研究也在彭锐攻关方向内,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是关于连续系统的研究。连续系统是指当系统中连续多个元件失效时系统才失效,常见于输油管道系统和电信系统。彭锐研究了通过将连续系统中的元件重新分配,以减少系统的维修费用,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此外,彭锐还和美国麻省大学邢留冬教授研究了带有温备份元件的冗余系统的可靠性。相对热备份元件,温备份元件消耗的能源更少,更加绿色环保。但是,由于温备份元件在温备份状态和在工作状态下的故障率不同,给含有温备份元件的冗余系统的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难。
通过对二分决策图进行改进,彭锐将其用来描述含有温备份系统的故障发生情况,从而得到了含有温备份元件的一般并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并正在将此研究扩展到更复杂结构的系统。温备份技术可大量用于数据管理系统,同时也可推广应用至电力系统以及无线传感系统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今年1月,爱思唯尔正式发布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本次国内共有1899位学者入选,彭锐名列其中,当选"安全,风险,可靠性和质量"学科的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
放飞梦想,憧憬未来。尽管软件可靠性、系统攻防博弈、系统维修和温备系统方向研究的道路非常漫长,但彭锐奋斗着、拼搏着,在系统可靠性分析这座科研高峰上且歌且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华美篇章。
更多校园资讯,欢迎关注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科学中国网、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