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时强调:“1月22日,党中央果断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政治勇气”,“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近期全国各省市防控级别不断降低,湖北省和武汉市相继“解封”。回顾近三个月中国的战“疫”历程,这确实是一场我们与疾病之间的较量,同时也是一场政治认同在现实实践中不断塑造的过程。
政治认同属于政治实践的范畴,形成于社会主体对一定政治体系运行产生的认知、认可和趋向性过程之中,表现为实践活动中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的同向性。在这次全民战“疫”中,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医务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志愿者、普通群众等社会成员共同构成了战“疫”力量的主体要素。社会主体之间的互动交织于中国政治体系的有效运行之中。认同什么及能否被认同,是这场战“疫”主体之间互动的基本问题。战“疫”将中国政治体系运行的理念、运行方式等认知过程感知简化,将模糊的政治概念明晰化,让人们一次又一次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独特魅力和中国制度显著优势的巨大力量,自觉出现了对战“疫”英雄集体的赞美以及有序地投身战“疫”实践等方面的情感共鸣与行为参与,产生了政治认同的增强效应。正因为此,战“疫”斗争作为当前一种特殊的政治叙事方式,演绎着中国当下不断塑造和强化政治认同的现实逻辑,成为爱国主义的大课堂。
以人民为中心:战“疫”塑造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折射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更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战“疫”实践不断塑造并汇聚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人民。不同于境外一些国家的群体免疫和佛系的抗疫态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湖北多地封城到克服种种物资短缺、医学研究和防控工作困难,从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神速建成到方舱医院运行,中国政府尽最大努力全力以赴救治患者,集中一切力量防控疫情。各级政府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各种问题和需求,不断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每天及时公布疫情、设辟谣专栏,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各地设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加强心理疏导;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痛点,直面矛盾,迅速整改,引导人们依法办事;重视“宅家”期间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网络与电视频道好戏连台。这些战“疫”中的大事小情都与人民利益休戚相关,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有序地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战“疫”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依靠人民。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这场战“疫”中,十几亿人民取消聚会和各项娱乐活动,迅速自觉“宅”家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不同社会群体不畏艰难、力所能及地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之中,在最短时间内最大规模地筑起了群防群控的人民群众防线,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阶段性胜利。
中国制度的优势彰显:战“疫”提升政治认同的逻辑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所在,在此次战“疫”中得到了强有力的彰显。中国制度在此次战“疫”中彰显出的优势增进了社会主体对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共识性表达,强化了政治记忆和认同,帮助人们在生动和鲜活的场景中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制度,不断强化人们的情绪与行为的趋同性,成为战“疫”塑造政治认同的逻辑动力。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制度最大的优势。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工作,派出中央指导组,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深入一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前赴后继发挥着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被坚决贯彻落实到战“疫”的各方面、各环节之中,形成了战“疫”的强大合力。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进一步彰显出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战“疫”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国用最快的速度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快速统筹调拨物资和人员调动,组织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从全国各地调派42000多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和武汉抗“疫”前线。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规模让人赞叹,中国措施取得的成效令世界瞩目。
中国政治体系的有效运行:战“疫”增进政治认同的逻辑实践
戴维·伊斯顿认为,“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的活动,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构成政治体系。”战“疫”是中国政治体系运行的一个具体实践场景,而中国政治体系在这一场景中的有效运行,则是战“疫”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所呈现出的有效性过程。从疫情防控目前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来看,这一运行成效不仅被全体中国人深切体会,而且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从而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
中国政治体系的有效运行,具体表现在制定战“疫”政策和执行过程中,能够做到精准施策,多种运行措施齐头并进,协同作战。在思想方面,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引领作用,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动员和激励党员战“疫”中展现“硬核”担当,冲在第一线。同时,认清疫情防控规律,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多层次高密度发布疫情防控进展,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破除谣言,解除民众焦虑和恐惧心理。在宣传方面,通过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特别是战“疫”事迹中所展现的家国情怀,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高尚品格与精神力量,有力地激发广大人民在确认自我身份过程中做出符合战“疫”的价值判断和参与行为。在组织管理方面,积极正视存在的问题,坚决有效地同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斗争,回应群众关心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有力推动科学防控;从省市到县区乡镇再到社区和村委会,明确防控措施,责任层层落实。在法治方面,贯彻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出台《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等文件,设立法律知识问答等咨询平台,实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协同发力,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在战“疫”中,中国政治制度的有效运行与积极应对,无不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魅力,构成了抗“疫”斗争中政治认同不断得到强化的群际背景,彰显了政治认同的显著性与广泛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释中国政治体系的现实框架。在此次的全民战“疫”中,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政治体系有效运行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在抗击疫情斗争取得实质进展的同时也满足了个体理解战“疫”的需要,激发了个体的强烈社会归属感,进一步增进了政治认同。
政治情感与政治行为的同向性:战“疫”强化政治认同的逻辑必然
政治认同的过程是一个由认知、认可再到认同的螺旋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社会成员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的同向性。在此次战“疫”的影响下,个体和群体在彼此不同的政治地位、政治关系等基础上,表现出了高度同向的社会评价情绪反应与参与政治实践行为,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之中具有高度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基础。
在认识实践中深化认知,形成个体和群体的积极直观感受,唤醒政治情感与政治行为记忆。战“疫”之中涌现出大量生动而直观的实践材料,是有效塑造政治认同的第一手感性材料。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的“慢直播”,3天累计播放2亿多人次,中国速度让人惊叹不已;防疫专家张文宏一句“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成为网红,诠释着抗疫一线党员关键时刻能“把初心写在行动上”。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我国政治体系在此次战“疫”中表现出来的巨大威力,形成了对中国政治体系的积极直观感受。不过,这种直观的认知感受是以个人自我的政治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具有非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于是,各领域专家和智库的专业优势被引入,阐释工作多场域、多渠道、多方式合力开展,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清楚地表达了中国政治体系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制度的优势等内容,帮助人们深刻把握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内涵。在深化认知过程中,人们政治情感与政治行为记忆得到唤醒,推动了政治认同的进一步塑造。
在宣传教育引导中强化认可,形成积极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过不断深挖防疫抗疫的感人事迹,总结国家治理能力经验,凝练中国精神,借助深度有效的宣传教育,人们通过比较和引导,在辨别疫情谣言、政治偏见、善与恶、使命与担当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做出价值判断,实现正向性价值选择。从百度1月25日公布的大数据显示:春晚抗疫节目诗歌朗诵“爱是桥梁”搜索热度超过同类春晚节目;在疫情暴发初期“捐款”热度持续3天上涨100%,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和杭州市民等对捐款救助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非常高。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人们“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的情感体验与行为取向。
在防疫抗疫践行中升华认同,形成政治情感与政治行为的同向性,并在实践中转化为积极力量。情感具有调节功能,人们对何种行为的认同与追求,是因为它能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网络直播更是给了人们增强情感体验的便利通道:火神山7500名建设者、几千万中国人“云”监工;防疫抗疫一线,医生脸上口罩的印痕与坚定感动着无数中国人;全国物资自发涌向湖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援助场景触动心弦,让人们的情感体验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状态,不断增进了人们对中国政治体系巨大威力的自豪与自信,调节着人们的积极行为追求。疫情期间,全民响应号召不外出,外出必戴口罩;无论官方还是民间自发捐款捐物共克时艰;海外华人“买空”当地医疗物资积极支援国内物资需求;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扎根各个小区不分昼夜工作;无数志愿者工作在一线。人们通过有序参与防疫抗疫活动,在实践中反复认识和检验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使得对于中国政治体系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内化于心,推动同向性自觉的政治行为形成的同时也意味着政治认同在真正意义上的进一步塑造与强化。
【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项目号:2018SQN38)的研究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史亚丽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qwJ0HEBfGB4SiUwha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