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我们现在打印技术的一种进阶,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通过逐层增加材料来实现,可以“打印”出真实3D物体。
据了解,将3D打印技术引入儿童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流行多年。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都开设了3D打印的课程。通过对青少年进行3D打印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美国智造”确立全球优势的“秘密武器”。
在国内,由于近年3D打印技术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被看好,我国在推广STEAM创客教育过程中,基于3D打印技术的创客教育模式,也同样受到师生们的青睐。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院校,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并构建开放、开源、创新及创造的信息化创客教育空间,来为孩子们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创客教育课程。
今天咱们来讲解下《中小学STEAM教育——3D打印创客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到底在哪里
(一) 什么是STEAM教育与创客课程
首先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什么是STEAM教育?STEAM教育其实是将五大学科: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s)融合起来的教学。
其真正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不被单一的学科所束缚,促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跨学科融合,鼓励孩子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有效的帮助孩子提升综合能力和跨界思维能力。
3D打印创客课程倡导的是培养孩子自主创造的能力,通过软硬件将想法实现。
那么STEAM教育与3D打印创客课程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STEAM教育是我们课程的理论和知识体系的支撑,而我们的3D打印创客课程是则是STEAM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通过集创新教育、体验教学、项目学习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以课程为载体,在创客教室或者创客空间的平台下,培养学生通过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工具使用的能力、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塑造学生形成拥有创新思维的习惯。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我们通过让孩子通过数字化工具,其中含括3D建模软件、3D打印设备、3D打印绘图笔等来培养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孩子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将自己的创意变成实物来验证。
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让孩子通过3D打印创客课堂既能够加深基础学科知识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以项目情景式的教学方式,把孩子的想象变为现实。
(二) 3D打印创客课程的定义
那么,在这样的课程里,老师充当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第一,讲授者,是知识体系的传播人;第二,引导者,去引导孩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通过组织活动和项目的方式,达成让孩子通过3D打印机去实现。
那么孩子呢?自然的就成为了知识的学习者、掌握者,最后成为创造者。
我们还将孩子们的兴趣收集起来,形成四个方向和类别的课程:艺术造型类,科学理论类,概念创新类,实用改造类。
艺术造型类:旨在创造出艺术品以及设计能力的培养,注重美感。
科学理论类:旨在反复验证,具备科学原理。加深对基础科学的知识理解的加深。
例如,做一个拱桥让其承受压力,可不可以呢?这可不能不着边际的反复试验,要计算,要用力学原理,要有自己的假设,研究和判断,要不断地去修正模型。
概念创新类:旨在用模型表达不可思议的创新想法。例如,孩子们可能发明了一个世界上还没有的东西。一个可以变形成垃圾桶,笔筒,帽子,电风扇的东西。培养孩子通过设计出模型,打印出来,演示说明给大家看看。
实用改造类:旨在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设计或者功能变革的设计。例如,孩子的笔帽坏掉了,不是想着去购买一个新的笔,而是通过设计,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笔筒。
3D打印机器人创客教育课程引导孩子从3D打印基础、机器人搭建编程基础、开源硬件基础原理课堂,逐步走向以3D打印和机器人搭建编程融合的综合学科应用课程,由浅入深逐级渗透、PBL教学模式让孩子们能够在兴趣中学习,创造中成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igv33MBLq-Ct6CZCs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