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这两个小部件,土耳其等东方弓吊打西方弓箭!

2019-05-02   看北朝

五:角槽

如图8所示,土耳其人在远射时会在左手拇指上套一个薄薄的角槽。

这个巧妙的发明使弓手能把箭头拉到弓体后2至3吋,因此他就能采用短而轻的箭。反之如果没有角槽,那么弓手只能以普通方式射更重更长的箭,当然也就无法射那么远了。

弓手撒弦后,角槽导引着箭安全地从弓体边射过。

实际上土耳其人用强弓射一支轻短的箭,开弓程度如同要射一支长上3吋的箭,而它因为同比增加的尺寸,重量和摩擦表面将会阻滞箭的飞行。

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以前的射程记录要比后来的远得多。



图8:角槽

弓已经开满处于待放状态,箭尖比弓的内表面还要后几吋。

下述实验证实了角槽的应用确实增加了射程。

最近我用土耳其弓射了12支箭,每支重3/4盎司,长28又1/2吋。拉弓到箭头与弓体平齐,平均射程为275码。然后我把同样的箭缩短到25又1/2吋长,半盎司重。在同样的天气情况下用同样的弓开弓到同样程度,不过由于用了角槽,箭头在弓体后2又1/2吋。平均射程为360码。

如图8所示,按照东方民族的传统,土耳其人是从弓的右边射箭的。[注5]那张弓已经开满,箭尖沿着角槽拉至弓后数吋。

角槽通过一个小皮圈套在拇指上。一小段软丝线编织的绳子从它的前端垂下来,当弓手握住弓时就把它夹在手指中。这根绳子连着一小块贴在角槽下面的皮子上,使弓手能够保持角槽的水平。

角槽通常是龟壳做的,打磨地非常光滑。有5到6吋长,1吋宽,1/4吋深,1/16吋厚,中部往前后有些微的倾角。因此当箭射出时和手或角槽的光滑表面的碰触非常轻微,也就把阻滞飞行的摩擦降到最低程度。

由于角槽仅仅1/16吋厚,所以无论是开弓还是射出时都可以说箭是紧贴着弓身的。

注5:由于欧洲弓箭手习惯于从弓的左侧放箭,角槽的皮圈只好戴在食指第一关节处。

六:扳指

土耳其人用戴在右手拇指上的由象牙或其他坚硬材质制作的扳指拉开弓弦(图9)。它的操作方法在后详述。

或许有人认为弓弦施加在象牙扳指上的力量会使扳指边压伤拇指的筋肉,然而这是几乎不可能的。

比起欧洲传统的手指开弓法,我发现利用扳指可以使我开强弓更容易,也满的多。

释放弓弦使用的是扳指小而光滑的凸缘(土耳其说法是“唇”),动作干净利落就像扣扳机一样,(原文为as the snap of a gunlock when a trigger is pulled,gunlock是什么玩意?)与欧洲式撒弦感觉完全不同。相较而言,欧洲式用带着皮护套的三根手指控弦,释放时就显得非常拖泥带水。用扳指射箭时的射程总是要比常规的用3个指头射时远得多。

欧洲各地的弓箭手射箭时为了防止拉弦的手指损坏尾羽,箭杆的末尾都要留出通常是1又1/2吋的距离。而如果采用扳指就没这问题了,尾羽也可以做得更靠近底槽。毫无疑问尾羽做得越是靠近底端,箭就越是飞得远而平稳。

英国弓或者其他任何采用手指撒弦法的弓的握把都处于中央偏下的位置,这样握弓时弓弦的中点正好位于手上方而使箭能够扣在这个点上。但这样的弓上长下短,永远无法准确地拉开。(这段有点不理解,地中海式从弓左侧射出箭增加了箭与手臂摩擦的可能,弓把靠下是为了防止这个吧,和撒弦方式应该无关?)

而土耳其弓的把手位于弓的正中,同时扳指的那个凸缘或者说唇扣得离弓弦的中点很近。因此弓的受力就很均匀,两侧的弓臂均衡地对箭做功,这在射远上是一个很显著的优点,在射准上很可能也是。



图9:土耳其扳指,实物二分之一大小。

在现代撒弦法中,我们用中间3根手指扣住弓弦,就形成了2个夹角,中间是一段2又1/2到3吋的直线,箭就搭在这里。如果用扳指则形成了一个锐角,箭搭在顶点附近,弓弦的每一部分都被利用起来推动箭杆。(图12)

很明显,扳指戴在拇指上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用来开强弓也很便利。这证明了与欧洲弓箭手的方法比起来东方式撒箭法有多么有效。

扳指通常是象牙制的,与拇指皮肤接触的边缘光滑圆润。有时候整个凸缘的倾斜外表面会粘贴上软皮子包裹。这皮子可以帮助弓手用食指稳定扳指,以免它在弓弦的压力下滑脱。这凸缘可以作为杠杆帮助弓手拉开强弓。

银或玛瑙制的扳指经常被有地位的土耳其弓手长期戴着,兼具装饰和实用功能。这些扳指被很好地打磨过,常常嵌着黄金。

土耳其扳指及其使用方法:



图10:将箭扣在弓弦上时手的位置,弓弦卡在扳指凸缘的后面。箭尾槽必须紧贴凸缘,这样当拉满弓后,它与弓弦锐角顶点距离约为1/8吋。(图12)

图11:戴上扳指的拇指,A,准备合拢拇、食指;B,凸缘扣住弓弦的地方;C,食指底部,在拉弦时压住凸缘以防扳指滑脱。

图12:手握紧,食指底部压紧扳指,用扳指拉开弓弦。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扳指开弓时,除了拇指和食指底部手的其他部位都不参与。

当食指的压力消失时(食指从拇指上松开),弓弦立即将凸缘稍向前推,随着清脆的咔嚓声,弓弦迅即滑出。

除了土耳其人其他东方国家的弓箭手也使用着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扳指以适应他们的弓、弦、箭的构造。不过这些扳指大致都类似,使用方法也如我上面所讲的一样。当然,除了我所说的也不可能有其他方法了,只要稍加练习就能了解这一点。如果一定要试的话,那么在撒弦时要么扳指从手上飞出去,要么拇指受伤再不然就是才拉到一半弦就脱开了。

(译者注:文中所述的扳指使用方式在Edward S. Morse1922年所著Additional Notes on Arrow Release里明确指出是错误的。)

七:各东方国家的复合弓

在一本Baron Purgstall翻译的土耳其箭术手册里有许多关于土耳其复合弓构造的图解。不幸的是一些小细节都被省略了,毫无疑问那些细节在奥斯曼作者写书的时代都是常识。

缺少细节弓的正确构造就没法确定。作者省略的是:(1)将弓的各部分牢牢粘合起来的那种强力而富有弹性的胶水的成分;(2)如何处理构成弓背的柔韧的筋材,比如它们是小块小块地贴上能还是一整片一起贴上?

我们所知道的仅仅是筋材取自公牛或雄鹿的颈部韧带。在动物饮食时要靠它们的伸缩来抬高或放低头部,因此这些韧带非常强劲而有弹性。

当组成土耳其弓的弓背或者说外侧的筋材被拉伸时——不管它有多老——都会在热水中破碎,变成数百块2到3吋长,1/8吋直径的小块。每块都像印度橡胶那么柔韧,几乎不可能用手扯坏。

土耳其弓由薄角材,木片以及筋材构成(图3)。这些材料分开时都很柔软,几乎可以在手指上绕圈,而一旦同样的材料被粘合到一起后就形成了无比强劲,弹力十足的弓了。



图13、14:各国反曲复合弓的尺寸比较,这些弓的构造类似,都是由角,筋,木材构成的。筋材在弓背,自然弯曲的角材在弓腹,中间是作为核心的薄木片。

虽然土耳其弓无论用“飞箭”还是实战用箭的射程都远超上述其他弓,然而波斯和印度弓也长于远射,无疑要比任何欧洲长弓都远得多。中国和鞑靼大弓需要配用很长的箭,因此箭杆粗,箭也重,射程不会超过250~260码。中国、鞑靼、印度和波斯弓的一个大特色是它们的弓弦结构。这些弓弦粗1/4吋到5/16吋不等,芯部是精纺的毛纱,外面从头到尾用软线或者彩色的丝线紧密捆扎起来。土耳其弓弦只有1/8吋厚,而且仅在中间3吋用3、4股粗细适中的丝绳捆扎。

图13、14中所示弓配用的实战用箭的长度如下:

中国或鞑靼弓 3英尺

波斯弓 2英尺8英寸

印度弓 2英尺6英寸

土耳其弓 2英尺4又1/2英寸[注6]

注6:角槽只在射轻小的“飞箭”时侯用,较长的土耳其实战用箭的用法和普通弓箭是一样的。

本文作者:iampuzzled(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