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最难熬的日子——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这种“邪”很容易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健康。三伏天,是一年中最容易生病的时候,所以大家要格外注意养生。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让我们来看一下今年的三伏天时间表!
三伏天时间表
2019年三伏天时间:共40天
7月12日-7月21日,初伏,10天7月22日-8月10日,中伏,20天8月11日-8月20日,末伏,10天
现在已经进入中伏,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里,动弹不得。在这种闷热的天气里,是我们最脆弱的时候。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
三伏天容易患哪些病
1、心脑血管病
每年最热的7~8月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受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高以及高温心烦等影响,夏季心脑血管病一旦发作,就多是心梗、脑卒中等急症,更需警惕。
2、胃肠病
三伏天因为天气炎热,冷饮成为很多人的“救星”,恰恰夏日里最受欢迎的冷饮是胃肠道疾病主要诱因,大量进食冷饮后,胃肠道血管因冷刺激而急剧收缩,血流量减少,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出现腹痛等。
3、中暑
夏天最常见就是中暑,别小看中暑。中暑严重可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昏迷、猝死等。三伏天酷热,更容易引发中暑。中老年人或者室外劳动就很容易中暑,导致头晕、出汗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4、空调病
三伏天里,许多年轻人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空调房里待着,这样虽然很凉快舒适,但是长时间在空调房里待着会使身体各项机能下降,抵抗力越来越低,出现过敏现象。而且长期在密闭的空间里空气也得不到流通,容易滋生细菌。
三伏天我们应该怎样养生呢
夏季以养心为主,三伏天尤其要注意养好心脏。要保持心平气和,多做一些平和、安静的事情修身养性,比如练练毛笔字,下棋,听舒缓的音乐等。
除了养心,三伏天还要注意防寒,大家会有疑问这么热的天为什么要防寒呢?因为三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
所以,三伏天要防寒!要少吃冷饮,多喝温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在喝水,平时就要多喝水,并养成睡前半小时和清晨起床后喝水的习惯。少吹空调,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
小贴士
三伏天体力消耗增大,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适当吃些鸡肉等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补充体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