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行是什么?老宁波为什么会有这样独特的行业?

2020-04-16   后宫地图三千

报关行是指专门从事办理和经营接受委托代理进出口货物所有人向海关报关的中介服务性机构。1861年设立浙海新关之后,宁波也出现了这种在通商口岸独有的新兴行业。

新关成立后,外籍税务司负责新关对外贸易税的征收,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批外籍官员进入海关担任稽查员、税务员、验货员等,他们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同时报关纳税程序所需的文件和单据如报单、税单、三联单、凭证等一律用英文书写。新关出台新规,要求无论华洋,所有新式轮船均通过新关报关。而新关报关程序要远远复杂于清政府报关程序。语言的屏障与报关程序的烦琐迫使许多从事轮船航运的华商请人代为报关。于是,专门代客办理报关手续的一种中介性的代理行业“报关行”应运而生。海关官员因省去沟通与费舌解释之苦而对这一新式行业乐见其成。

宁波报关行的代办报关业务流程与全国报关行的流程大同小异。首先,由货主向报关行提供与货物有关的单据、证件,收货行号的称谓、地址,缴纳手续费和运输费、杂费,报关行即向海关申报货物的品名、数量、金额起运地点并交验规定的单据、证书和缴纳税金。



报关行营业收入的最核心部分即是为客户代办业务收取的佣金,收费没有统一标准,一般按货物价值的2%~10%收取。另一部分属于额外收入:一是垫款利息,即报关行代客垫付的各种费用,如关税、车船运输费、装卸费、上栈费、轮船舱位费及其他杂费等,客户须支付一定利率的息金;二为轮船公司回扣,轮船公司为获得稳定的货运业务,常与报关行订有协议,同意从运费中给予报关行一定回扣;三是报关行在为客户的货物估税时有意降低货物等级,以多报少;另外,报关行也可从客户打点海关及船公司的活动费中收取回扣。报关行营业收入中有一块是收受轮船公司的回扣,一些承运公司为节省这部分利益而自行成立转运行,除报关业务之外,还增加了为客商办理货物托运的业务。

很长一段时间里,报关行与转运行并存,形成了宁波报关行独有的现象。转运行在为货主进口报关的同时,根据货物提单所载明的来船班期,先行准备驳船(有自备驳船,也有长期约定的驳船)和安排装卸搬运工人,以便卸货;在出口报关中,接到货主货单后,先向轮船公司接洽装货的船舶和预订吨位,并商定开船班期,同时约定驳船和工人,准备装运货物。在激烈的竞争中,转运行的存在对报关行经营构成严重的威胁,促使报关行逐渐拓展托运业务,报关行与转运行的界限日渐模糊,成为经营相同业务的港口贸易服务企业,二者都可称为报关行或报税行。



宁波报关行自浙海新关设立不久即有,清同治八年(1869)设立的恒升泰报关行属于建立较早的报关行。总体而言,民国时期设立的报关行居大多数。宁波报关行大多集中在江北岸中马路和桃渡路一带,毗邻外滩码头和浙海新关。在1937年之前,宁波报关行稳步发展,数量稳定在三四十家。而在宁波沦陷之前,周边的上海、杭州相继沦陷,内陆陆路交通不畅,宁波港成为大后方与国外进行商品贸易及物资交流的唯一海上通道,甬沪(租界)线外,宁波与浙南诸港、香港、华南诸港、东南亚诸港之间转运业务非常繁忙。宁波港进出口货物量大增,报关行呈现井喷式发展,增至100多家。宁波沦陷后,浙海关闭关,各报关行全部歇业。抗战胜利后,许多报关行相继复业,但因上海外贸的复兴压制了宁波的发展,宁波报关业不复往日的繁荣。

报关行的产生,是近代整个经济社会格局变迁的结果,不仅与海关主权的丧失、海关制度的变革有密切关系,同时也是航运业务扩大、对外贸易繁荣的必然产物。报关行这一与航运密切相关的服务性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贸易往来,提高了运输效率。然而与近代的几乎所有新兴行业一样,报关行的历史作用仍要置于近代海洋经济的格局下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