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民宿”是如何在网上“华丽转身”的?

2019-10-30   小眼儿看社会

1、 网上订民宿 遇到隔断房

现如今,很多网络平台都提供了租房服务,尤其是民宿,由于价格低廉、入住手续简便,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不过,有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网络平台上,部分房源存在无证经营、卫生条件差、消防设施不达标等问题。这些房源大多藏身在居民楼中,平台上展示的照片环境优雅、干净整洁,但实际情况却是面积狭小、设施破旧的隔断房,而且入住这些民宿,连身份证都不用登记,是妥妥的“黑民宿”。

根据相关规定,提供民宿的房东需要保证自己的房源符合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主管部门的相应规定。但实际上,记者探访了多处民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营业资质,房屋里也没有灭火器等相关安全设施。

2、“黑民宿”背后的猫腻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黑民宿为什么能在网络平台上线?他们的审核机制是否存在漏洞呢?记者调查发现,在平台注册虚假房源,竟然也能通过审核上线,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不仅如此,网络平台上的黑民宿还有很多猫腻。比方说,平台上这些房源的好评,未必都来自消费者,很多都是雇人刷出来的。上网搜索相关关键字就能发现,网上有专门为民宿刷好评的团队,操作流程很简单,刷手下单并带图好评之后,房东再将房费原路退回,并支付刷手每单几块钱的人工费。

据这些在网上靠刷单赚钱的人称,如果能拉到需要刷好评的客户,“每个月赚个三五千没有问题”。这样一来,用户在平台上看到的有关房源的评价就失去了参考意义,经营者展示的房源图片和实际情况也往往大相径庭,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不明真相的用户上当受骗,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3、民宿乱象 亟待治理!

那么,民宿行业乱象丛生,就没人管吗?当然不是,记者了解到,北京警方去年曾开展过全市日租房和网络短租房清理整治的专项行动,对民宿进行细致排查,共取缔具有群租形态的黑旅馆和未经许可经营的日租房、短租房620余户,查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840余人。今年以来,光是海淀警方,就已经取缔违规日租房上百家。

从警方查处违规经营的网络短租房的情况能看得出来,现如今,共享住宿市场的规模确实不小。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预计到2020年,我国共享民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共享民宿房源将超过600万套。但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在这场百亿级规模的商业盛宴背后,对消费者来说,各种忽悠和套路也的确不少。

好消息是:10月10号,北京市住建委发布了《关于规范互联网发布本市住房租赁信息的通知》,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通知》提出,在互联网交易平台发布的本市住房租赁信息,房屋照片要与实际相符,租金、佣金等需明码标价。对违规发布房源信息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将暂停信息发布1个月至3个月,违规发布3次以上的,将不得再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发布本市住房租赁房源信息。当然了,有了规定还不够,最重要的是,网络平台和相关人员能够加强自律,遵守规定。实际上,如果平台上总是充斥着不靠谱的黑民宿,您蒙得了一时,蒙不了一世,消费者早晚会用脚来投票。平台一旦失去了用户的信任,又能靠什么来生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