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咬舌头...”甭说了今儿个就带您解馋去

2020-01-03   小眼儿看社会

  北京人爱吃,懂吃,各个节日,各个节气都有固定要吃的吃食,一年四季,都离不开解馋的吃食,没事的时候还得找点零嘴儿吃,为的是不让嘴巴那么寂寞!

  北平人馋。馋,据字典说是“贪食也”,其实不只是贪食,是贪食各种美味之食。美味当前,固然馋涎欲滴,即使闲来无事,馋虫亦在咽喉中抓挠,迫切的需要一点什么以膏馋吻。—梁秋实

  大到卤煮火烧、酱肘子、烧羊肉、炙子烤肉......小到各式各样的点心,在北京,有的是解馋的吃食。

  虽说现在生活水平好了,肚子里不缺油水,但最解馋的还要说是肉。

“一咬舌头...”甭说了今儿个就带您解馋去

  北京人爱吃肉,哪顿饭桌上一点肉腥都瞅不见,还真有点吃不下去饭。赶紧去趟稻香村买点熟食也不是不行,但咱不是懒的再出趟门了么。这时候去冰箱里翻翻有没有松花蛋,放点上姜末,再倒上点酱油,也挺解馋~

  北京人在解馋这件事上,还有点“天经地义”的感觉,吃饭咬到嘴了,第一反应肯定是缺肉了,而不是琢磨琢磨是不是自己吃太快了。去菜市场或是超市转转,买上块自己爱的肉,回家就得炖起来,见人还得说呢:“您看我这吃饭咬嘴,肯定是缺肉了!”

  “要吃秋,有爆肚儿”。老北京人讲究秋天要吃爆肚儿,一盘刚得的爆肚儿,再配上两烧饼,您说解馋不解馋。这馋劲一上来,哪怕只是来上一盘爆白菜,都让人觉得美滋滋的。

  眼瞅着外面的天儿也越来越冷了,和家人朋友热热闹闹的来上顿涮肉,别提多舒坦了。您要是爱喝酒的主儿,还得再来上二两白的,吃完浑身都觉得热乎乎的。

 葱爆羊肉

  炖吊子

  炖牛肉

  炖排骨

  炖猪蹄儿

  溜肥肠

  烤鸭

  炖鱼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硬货,还有那不怎么起眼的,甚至让人有点退避三舍的王致和臭豆腐,也让北京人“欲罢不能”。北京人只认王致和臭豆腐,把它抹在刚炸好的炸馒头片儿、窝头片儿上,吃一口没人不说香。拿臭豆腐来当面条的浇头,更是妙不可言。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这爱吃臭豆腐的人啊,每次加完臭豆腐,都不忘用嘴嗦嗦那带着臭豆腐汤的筷子。

  (当然啦,咱不能加一筷子,嗦一筷子,那可就不文明了!)

  记得小时候总觉得进入冬天的讯号不是雪,而是卖冬储大白菜的大卡车。

  过去的北京,整个冬季基本上都以吃白菜为主。熬白菜、醋熘白菜、白菜馅饺子....

  一点糖,一点盐,一点醋,临了点上点香油,一盘凉拌白菜心配上二两二锅头,小编不知道您喜欢不喜欢,但您家老爷子绝对好这口。

  现在日子好了,偶尔去京菜馆下馆子的时候,也爱点上个乾隆白菜,麻酱+爽口的白菜,谁吃谁说好。

  不是仅是白菜,在北京人眼里麻酱能拌一切,是解馋的法宝。麻酱面,解不解馋,拨鱼、茄泥、扒糕,不能再说下去了,小编这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您还记得小时候被家长叫去打麻酱,嘴馋舔麻酱碗的事情就像是昨天刚发生的一样。往馒头片上抹上点麻酱,再撒上点白糖,那真是记忆里最好吃的东西了!

  糊锅巴

  炸油渣儿

  水疙瘩炒黄豆

  榆树钱儿

  槐花

  柳芽儿

  柳芽儿

  炸季鸟猴

  如今,这些童年味道,现在越来越难找到了!

  那时候,日子苦,馋急了,揪串红,当蜂蜜吃的画面还在眼前。现在倒不至于满大街找串红了,选一家心仪的馆子,为了一口自己心爱的吃食,排上几小时的队,压根不叫事。

  北京人解馋,有一套自己的门道儿,哪怕是块豆腐,都能做出一百八十个花样来。

  论解馋,北京人绝对是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