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排大队也要吃上一口三毛八的带鱼

2020-01-25   小眼儿看社会

  还有不到一周就到大年三十了,相信各位家里的年货也都预备好了。鸡鸭鱼肉,米面粮油的都不能少,但最不能少的,就是承载着北京人记忆的,充满浓浓年味儿的——带鱼!

  北京人春节讲究吃上一口鱼,这寓意着“年年有余”,讨个好兆头。尤其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凭票供应,得排队才能买到的带鱼!

  其实最开始北京人也看不上带鱼,早年带鱼和8分钱一斤的螃蟹一样,没人买!尖牙,银白色的“怪鱼”还得切成段儿吃,远没有有头有尾的鲤鱼吃着好五十年代的时候,带鱼可真上不了桌!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副食店里的大小黄鱼、鲙鱼、平鱼、虾管够,后来这些鱼虾供应不上了,只有带鱼大伙买了带鱼回去吃的时候心里也犯嘀咕,这鱼身上的白霜是油还是鳞?刮不刮?

  那时候报纸啊饭店都开始推广带鱼,等咱北京人一吃,还真不赖!这鱼肉又滑又嫩,刺儿也好挑一时间,带鱼成了北京卖得最火最好的鱼,就连回民朋友们也来排队买上几斤回去

  带鱼的价格从一毛九到四毛七,一斤带鱼能分上五个档。后来窄点的两毛五一斤,宽点的三毛八无头带鱼能卖到四毛二!这时还都是国产带鱼,肉是又紧实又香!

  八十年代供不应求了,就有了进口带鱼。看着真不赖,条大头也大只可惜中看不中吃,吃着跟锯末似的,太松!想吃上顺口的带鱼,您得早早地去排队

  后台有位“久子”朋友曾聊到过带鱼:“当年去崇文门菜市场买带鱼得起早排队,七点半开门,六点到那都排不上号。一开门没多会儿就听见:‘三毛八的没有了’,就只剩两毛五和五毛五的了...

  这两毛五一斤的也就有皮带那么宽,五毛五一斤的吧是好但哪买得起。每月购货本上就那么点定量,还吃不上顺口的。只能白白排了半天的队,一呼而散那个失望啊,有过生活的人才体会得到!”

  以前《我爱我家》里还说过带鱼呢:“咱吃带鱼吧,买最贵的,买三毛八一斤的!”三毛八的那可是极品银白色的带鱼,鲜亮。只可惜那可真买不着,买着了您就算抄上了!

  做带鱼的时候那股带鱼臭闻着都“香”,黑眼睛是国产的,又长又宽的黄眼睛是进口的。干炸别买小的,红烧买中等的汁也别收干净,浸泡一宿,改天吃时收汁,这做法也就是北京的“隔夜带鱼”

  老北京人炖带鱼的时候,爱用醋,去腥又提鲜,味儿闻着就香。带鱼味儿整个院儿,甚至满胡同都能闻着这个味儿,一到春节满北京都能闻着,吃着就更香了,吃完带鱼还能吃鱼汤儿泡饭!

  吃带鱼的时候还得小心点慢着点,一方面是斜着切的带鱼,断刺儿太多了。斜着切是为了显着带鱼的个儿大,另一方面是想把鱼刺儿留下来烤着吃

  而黄花鱼也还是北京人餐桌上常见的鱼,这个是有源可溯的。早在清朝,黄花鱼叫“石首鱼”,那时的黄花鱼可是能作为贡品运到北京的,就算到了现在,北京人喝酒也爱吃炸小黄花鱼

  平鱼也是北京人爱吃的鱼,那时和黄花鱼一样,都是奢侈的了。平鱼炖完了吃的时候,肉是又细又嫩,不过最好吃的还是炖鱼用的那个蒜,入口即化

  前些年过节的时候,单位都会发冻鱼。尤其是发的冻带鱼,那可是舟山带鱼,樱桃小嘴黑眼睛银白色的鱼身,这一路抱着回家心里就想着怎么吃了

图片来源于:花儿

  不过除了红烧,这鱼夹烙饼吃也香。提前先把带鱼或是平鱼给腌好,入味,第二天再用油给炸透、炸酥才好吃,趁热夹着烙饼咬上一口,那叫一个香。鱼肉入了味,鱼刺儿也炸酥了!

图片来源于:花儿

  要说北京人和鱼的故事那可多了去了,上个世纪的时候,春节为了吃鱼家家户户都让孩子早点出去排队买鱼。年轻气壮的孩子们时常为了买鱼打起来,您看看,这口鱼对北京人来说意味着太多了!

 前些年春节的时候,北京还有个新闻。有人想拎着带鱼上地铁,愣是被拦下来了认为是有问题,死活不让带上车,您说说现在就想买点带鱼吃,都不好回家了...

  不过现在这时代也是越来越发达了,舟山带鱼也说买就能买了,甚至在网上就能买到冻带鱼送到家。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这儿时的东西,甭管现在怎么做,吃起来都不香了,但儿时记忆中的味道,却永远都忘不掉

  要说还是小时候春节时的味儿香,一到饭点儿胡同院里飘香的带鱼叫人流口水,吃完了剩的鱼汤泡上米饭都能吃上两大碗。小小的一条鱼承载着北京人多少回忆,现在内心都还是老北京春节的那一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