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108将中,有三位大财主:分别是玉麒麟卢俊义、小旋风柴进、扑天雕李应。论江湖名声与政治地位,柴进无疑要比卢俊义高得多。但柴、卢二人在梁山的地位却相差悬远。
卢俊义倍受宋江尊崇,一度要被推为大寨主,最终众兄弟排位,卢俊义名列第二,被安排为总兵都头领。柴进却排名第十,被安排为掌管钱粮头领。虽说是个富得流油的肥缺,但在军事化色彩浓重的梁山上,总归比卢俊义差了不少。
江湖成名已久的小旋风,到底如何被强行改了人设,成了油腻大管家了呢?
一、窝藏武松却不得人心:情商缺失的柴进
在《水浒》的剧情中,时间越早的时候,柴进越像一个存在于传说中的、无所不能、财大气粗、段位极高的神一般的人物。
林冲风雪山神庙,于山穷水尽之处,柴进轻轻松松助他逃过沧州的关卡,一封书信,给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庇所——梁山。
顺风顺水时,帮人一把或许更像锦上添花。危难之际,随手一个小忙,能让人铭记一生。
我们似乎可以预料到,柴进此举,一定会奠定他与林冲一生莫逆的友谊基调。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并没有。
柴进并没想把这份人情做大,林冲上梁山后倍受排挤,他宁可选择自己忍受委曲也没有再向柴进求救。
帮到底是恩,帮一半就是仇。
站在结果回望过程,柴进当初帮林冲就是一场浮光掠影的逢场作戏。棒打洪教头时,柴进或许只是想开开眼,看看来自东京的顶级武术名家到底是何身段。
送林冲上梁山时,或许只是随手为之地周济一下别人的困难。这里面有多少诚意,或未可知。
这大概就是柴进给众多江湖好汉留下的印象。
武松也不例外。在老家犯了事的武松,慕名投奔柴进。起初武松也被好酒好肉管待,后来因为武松醉酒了就与庄客们打架,柴进便慢慢待的薄了。
但果真是武松的原因吗?
柴进当面看见武松使脾气,脱口而出的称呼,居然是“那大汉”。
在你庄上住了一年多,连名字都叫不上来,这是诚心招纳好汉的做法么?起初窝藏招待武松,柴进的心态怕不是: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反正爷们不缺钱,你这大汉,姑且拿我的钱,给我充当一个仁侠好士的招牌吧。
武松要的不仅是待遇,更是重视。张都监只不过夸了武松几句,武松便恨不得为其赴汤蹈火。你不把我当回事,我待的憋屈,喝醉酒了不冲你撒火冲谁。
反观宋江,刚刚相识了几天,便把武松收拾的服服帖帖。怎么做得呢?
上来就是,“江湖上多闻武二郎名字。”其实武松能有什么名头,这话只是句客套罢了,但好汉们就吃这个。
接下来,一看武松衣衫破旧,宋江要自己出钱给他做衣服。
道上朋友管饭,同胞兄弟管命。
宋江话不多,事却做到了武松心坎上。武松怕不得心里连声说:柴进你特么跟人宋江能比吗!
武松辞别柴进还乡,按说柴进的情份原本比宋江大,应该表示的更热情一些。然而武松又失望了。柴进只是到门口送一下,送上了盘缠金银。十足是大官人的派头,一个江湖亡命沙雕青年,我送你金银就不错了。
宋江却叫上兄弟宋清,一起送了武松五七里路。武松请宋江回,宋江又送二三里,路逢小酒肆,又入内喝了顿送别酒。
实在不能再送了,宋江又拿出一锭银子送柴进。要知道,宋江也是逃亡之人,手头也要用钱,居然给了武松这么多。
热血汉子武松再不犹豫,一个头磕到地下,拜宋江为义兄。换我是武松,我也这么干。
老天爷送到柴进手里一个英雄好汉武二郎,管待一年多,却不如宋江几天的接触恩情多。柴进情商之缺失,特别是同宋江一比,岂可以道里计。
话说回来了,难道柴进傻吗?漫天招人,却如此漫不经心,岂不是给自己添堵?
二、自我定位模糊的柴大官人
事实上,《水浒》塑造柴进这个人物,可能并没有深入考虑多少。小旋风更大程度上像一个符号:江湖大佬、前朝贵胄。
读者朋友们大概会说,过度解读小说人物怕是没什么意义。来来来,笔给你……
我要说的是,我们为什么要解读名著?名著之为名著,正在于其文学内涵的丰富。名著塑造的人物,哪怕作者并没有下多少笔墨,但是其宏大的背景、深刻的现实意义以及丰富的人物魅力,已经让纸里的人物脱离了作者的笔,在读者心里继续生发,形成远比作者设定的人物更为丰富更为鲜活的形象。。
要不,一千个人眼里,就应该只有一个汉姆雷特,哪还能来一千个汉姆雷特呢?
那么,回到柴进这个人物。即使原著并没有花太多笔墨,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剧情,描摹出一个相对真实、更富有血肉的柴进。
接上节的问题,柴进傻吗?一点也不。能混到这么大家业,有如此大名声,也是上等人物。
他的问题在于,自我定位太模糊了。他不知道自己该处在什么位面。
柴进是后周柴世宗的后人,因为宋太祖的关照,世代持有丹书铁券,免罪免死。
这看似是个保护牌,实则是个紧箍咒,给柴进带来了无穷苦恼。
柴进在政治上是边缘人,朝廷亲贵甚至地方官员都不愿和他来往。所以只能把精力放在打熬筋骨、结交江湖豪士上。
他想有所作为,却不敢太有作为。一旦过界,天知道大宋官家会不会动他。
他一直在跃跃欲试地踩着红线,试图探一探朝廷的忍耐限度,可是似乎又十分害怕过界,是已踩着踩着自己就退回来了。
他资助王伦的梁山,从性质上说是暗通贼寇的谋反行为,一旦被朝廷寻事治罪,估计丹书铁券也救不了命。所以他的资助后来没了下文,朱贵、杜迁、宋万后来对柴进也没有任何表示。林冲上山后,他并没有跟着寄书动问林冲在梁山能不能待得住,王伦他们下一步有何想法,等等。
简单说,这条线断了。
柴进做得怎么样?看看人家赵员外之于鲁智深,鲁达可是现烧现卖、新鲜热辣的杀人犯,海捕文书都追到门上来了。赵员外居然拿出天大的情分,干冒大险把鲁智深送到五台山,从此彻底洗白,让鲁智深成了无忧无虑的酒肉和尚。
宋江对柴进看得很明白,柴进的情分,看起来热乎,实际上很薄。所以宋江在柴进庄上躲了一段时间,便又跑到清风寨去了。
有人说,大概宋江怕待得久了给柴进添麻烦。真的是这样吗?柴进庄上几乎是三不管地带,清风寨花荣那里却是官方捕盗的衙门,如果论麻烦,花荣的麻烦可比柴进大多了。
一句话,待不住。
柴进空担着许大的名声,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好养好汉,庄子里却留不住真正的好汉。他自己就是武艺绝伦的大高手,手下的枪棒教头,却只是洪教头之类不入流的货色。
难啊。
祝家庄可以养栾廷玉,曾头市可以养史文恭。柴进谁也不敢,可又舍不得这个爱好,活生生把偌大一个庄子,弄成了江湖好汉流动站。
三、活成幌子的柴进
聪明人都能看出来柴进的底色。你固然厉害,可过时了。
殷天锡欺负柴进,把柴进打进死牢,并没有什么阴谋。殷氏是土豪恶霸,看上柴氏的财产,仗着高俅的背景强取豪夺,如此而已。
柴进口里动不动龙子龙孙,拿出去糊弄一下蔡庆、蔡福这种底层屌丝倒是有点用处。但真到了官面人物手里,那真是一文不值的幌子。
连带着,柴进也慢慢活成了幌子。
他本意并不想做混吃等死的前朝遗民,却不得守着这个幌子继续维持人设。没办法,除了这个身份,他并不能在别的领域获取更高的身份。
他渴望干出一番大事,却被身份牢牢限制,浅尝辄止却心痒难搔。
所以他虽然与梁山渊源颇深,却一直没有上山入伙。真正的大佬们早都聚堆儿创业了,他还在有一搭没一搭地维持着江湖大佬、前朝贵胄的人设。
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这个尴尬有多大。
如果不是殷天锡这个生瓜蛋子,彻底戳穿了丹书铁券的窗户纸,让大宋朝廷对柴氏子孙的体面一下子回归原形。柴进或许永远下不了决心,去打破那个虚幻的保护膜。
上梁山之后,从江湖大佬变身柴米油盐大管家,看着同是大财主出身的卢俊义人五人六,柴进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梁山上人人都能看得出来。
我都能想象的到,某个月夜,睡不着的柴进,抚摸着一身犍子肉,拎起那把生了锈的点钢枪,不由自主地长叹一声:
我这一辈子,怎么就特么活了个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