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一句“别讲14.9万”,是给别人做嫁衣,也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2023-12-29     图说汽车

原标题:雷军一句“别讲14.9万”,是给别人做嫁衣,也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请不要在新年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狠狠PUA自己,这不是你我的错,问题出在小米。

昨天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结束之后,很多米粉的心哇凉哇凉的,因为雷军已亲口证实14.9的小米SU7不会出现。而从发布会的架势来看,小米SU7上市后的起售价控制到1字头以内都很难,小米汽车可能要走高端路线了。

对于数以亿计的小米用户来说,小米首款车型SU7的正式售价可能是令人失望的。显然就目前的公开配置信息来看,SU7的起售价可能要超20万元了,而绝大多数潜在用户对SU7的心理预期价位是15-20万元,至少5万元的预期差价给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带来的心理落差还是非常大的,相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不禁开始怀疑人生——是我工作不够努力吗?我需要反思一下吗?为什么感觉我已经配不上小米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小米的形象应该还是那个山寨机风靡全国时代横空出世的“价格屠夫”,雷军的小米让很多人用上了物美价廉的智能机,小米也慢慢成了手机圈“价格屠夫”的代名词。除了手机以外,米家生态系列也主打高性价比,米家智能家电也算是整顿了一番智能家电圈的高价低配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以及数不清的智能小家电都被小米卷到了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同样有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因此受益,在预算不高的情况下迈入了智能家电新时代,享受到了全屋智能带来的便捷生活。

毫无疑问,在享受小米科技平权席卷手机圈和家电圈后带来的便利之后,米粉完全有理由期待小米进军新能源市场之后继续扮演起“价格屠夫”的角色,而小米也本该以一款价格足够震撼的性价比之作回应米粉的期待,可惜雷军在技术发布会上提前扼杀了这场美好的双向奔赴——说14万9的也不用再讲了好吗?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

不过雷军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米粉也好路人也罢,对小米首款车型的起售价可接受价格区间就是在15-20万元,20万以上就不符合小米“价格屠夫”的品牌标签了。20万以上技术不比小米差、品牌知名度不比小米低、性价也不输小米的纯电车型比比皆是,就算骨灰级米粉面对二十几万的小米SU7也得狠狠纠结一番。

当然现在说这些已经没什么用了,毕竟小米SU7的配置已经尘埃落定,供应链也早已确定,成本就在那里摆着,刀法再精准的厨子也不可能将SU7砍到14.99万的水平,除非小米自掏腰包烧钱回馈社会。

站在粉丝角度的话基本上都说完了,现在得站到作为新势力车企的小米汽车角度来说几句。

首先我们来看则一张价格表,这是图说汽车汇总的中国市场新能源品牌首款车型价格表,蔚小理、特斯拉、极星以及其他一些自主品牌新能源都有。

通过这份价格表我们不难发现,新能源品牌首款车型起售价天差地别,高的直接百万起售,低的只要六七万,而这些品牌首款车型的起售价,也直接影响到了各自品牌后续的产品布局和销量表现。

整体来看,首款车型起售价在5-15万元区间的,后续产品定价上限很难超过25万元,结局要么就是网约车见要么就是直接抬走;首款车型起售价在15-25万元的,后续产品还有向上突破的空间,溢价至30万元并不困难;首款车型起售价在25-35万元的,向上突破空间有限,但是价格下探空间非常充裕。

比如极氪品牌,首款车型极氪001定价28万,极氪X可以下探至1字头;首款车型起售价在35-50万元的,后续产品可以灵活向上也可以灵活向下,比如蔚来,ET9就敢定到80万,而ET5也可以下探至2字头与其他纯电新势力搏杀;首款车型起售价50-100万区间的,基本就想怎么玩怎么玩了,反正已经给它装到了;首款车型起售价在100万以上的,要么是真大佬,要么就是纯菜,大概率最后要开席。

小米应该选择哪条路呢?

倘若小米首款车型真的如坊间起哄价那般9.99或者14.99万元,那幺小米汽车这个品牌的上限无疑就要局限到25万元左右了,后面再往上探难度就很大了,纵使雷军使出至臻版雷氏对比大法,也不能凭一张嘴和几页PPT就把小米汽车的品牌调性拉上去,路人的刻板印象就是这个品牌撑死25万,再贵就去买别的牌子了。

这类型品牌有很多可以参考的例子,哪吒、埃安、零跑无一例外。

而小米汽车首款车型起售价如果定到15-25万元这个区间,那么后续产品还有向上的无限可能,至少探到30万元这个传统豪华汽车门槛价位是完全有机会的。

这类品牌也有例子可以参考,比如AITO问界,M5起售价不到25万元,旗舰车型M9顶到50-60万元大家可能会不买账,但不会觉得割裂。倘若问界M5只卖15万,而问界M9直接顶到了50万,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而结合车型命名来看的话,SU7意味着小米汽车至少还有SU3和SU5(推测,不代表实际型号)这两档可下探的空间,同时也为旗舰车型SU9(推测,不代表实际型号)预留了空间。也就是说,SU7起售价稍高一些,并不就是意味着小米汽车就真的要脱离大众路线去和保时捷等豪华品牌做朋友去了,人家也不一定看得上它。

首款车型定价高了还有下探的空间,但是首款车型要是起点太低的话,那后面可就真的没有机会了,毕竟小米不是比亚迪也不是长安,在造车资质尚且寄人篱下的背景下没有机会去考虑衍生出多个子品牌去全域作战,选择一个“上得去下得来”的定价也不妨是一种生存手段。

最后,希望小米汽车在高起点之后也能不忘初心,在将来为广大米粉带来真正的发烧之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635df60be562a98c9299f16ccf75d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