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公布价格的勇气都没有,小米SU7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

2023-12-30     图说汽车

原标题:连公布价格的勇气都没有,小米SU7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

如果小米SU7不是1开头,那只能说,朋友你把路走窄了。

一场长达3小时的发布会,只在最后的十分钟,万众瞩目的小米SU7实车登场亮相。而三个小时,小米SU7的售价依旧成谜,但是从那跑赢保时捷、战胜特斯拉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米对首款产品SU7的期许很高。

坊间呼声最高的9.9万朋友价,以及14.9万的预测价格,直接被雷军否定了——想都不要想,“尊重一下科技好吧”?

C级+性能+智能标签叠加,对标竞品一直瞄准保时捷和百万级特斯拉,有网友表示,小米SU7这是要卖到30万和50万的节奏?

如果小米足够冷静和对市场需求足够洞悉,自然不会把价格定这么高,但这场发布会也释放了一个信息,小米SU7后续可以是1开头,但肯定不是坊间预测的15-18万这个区间。很大可能后续上市标准版车型售价19.98万,Max车型售价25万+,甚至逼近30万。但很可惜,这场发布会,小米造车没有公布售价的勇气。

等了三年,从感性角度出发,作为十年资深米粉的小编,对小米造车以及SU7是有那么一点点的遗憾和失望。它目前展现的态度,以及定位和附加标签,与它最初宣称的“年轻人的第一辆车”目标,似乎相去甚远。

身为不那么年轻的人,在看到小米汽车有超30万可能性的时候,也会反思,是现如今的年轻人们实力这么雄厚了吗?还是自己跟不上社会的脚步了?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评论,小编释怀了,买不起劳斯莱斯是我的错,但这次买不起显然不是自己的问题。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小米汽车来的已经太晚了,近两年很少听见有跨界造车的品牌了。从宣布造车到发布会就过去了3年的时间,而上一波跨界造车的热潮还在2017和2018年前后,小米汽车来的这么晚,虽然品牌影响力和名声是加分项,但是面对落后如此多的局面,小米汽车颇局关键或者说品牌的爆点在哪里?

和新能源市场的头部梯队“蔚小理”相比,小米汽车晚了已经近5年的时间,第一批新能源领域的新兴品牌,发展至今已经有相对固定受众群体了,且有了一定的保有量和市场反馈,对整个品牌的发展都是稳健且正向的。而且很多国产高端也真正地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高端形象成功树立。理想就是最佳代表,售价30万+,销量能达到月销4万,年销量已经超32万辆。在新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和认可度,甚至要超BBA。

而后续再次跨界来的新兴品牌,在小米造车这三年,也是把能尝试的路线,和能玩的花样,以及能结合的独特属性点都尝试了一个遍。来的晚的小米汽车,能走的路本就不多,开局就要比别人难一倍。还要在此基础上再次推陈出新,寻找新的突破点,在这个前提下,如果小米不发挥优势,在价格上寻求突破点,小米后续的路在何方?

当下车市尤其是新能源领域,有两大特点,一是卷的飞起,中大型轿车已经18万,如果后续小米出SU5,在价格上也没有优势可言。后续即将上市的竞品如果不讲武德,在价格上下手,小米又靠什么吸引回消费者的目光?

就拿智己为例,目前智己LS6价格已经下探到21万出头,考虑到SUV车型溢价因素在内,智己L6的价格很大概率会下探到20万以内,如果它还想当价格屠夫,那么售价或许会在15-18万之间,到时候留给小米的空间又有多少?

小米SU7如果不把入门版车型价格打下来,想靠SU5或者SU3等后续车型来实现价格门槛的下调。那么就会失去先机,被智己L6率先抢占市场,毕竟在相对空白的新能源领域,谁先得市场谁就能得天下。

这就是我们要说得第二点,市场得固有格局也在逐渐形成,多数人的思维里,30多万就直接上理想,20多万首选智己更有性价比,十八九万有比亚迪,十万还有五菱,小米又能在哪个属于新能源领域的细分市场杀出重围,站稳脚跟?

三个小时的发布会,没有公开价格的勇气,至少证明了雷军在价格上也没有底气,没有觉得消费者一定会为之买单的信心。也侧面印证了,他们对于车型的预估售价是要超过极氪007或者和竞品价格相近的,一旦公开了售价,很大可能会将热度和潜在市场拱手让人,所以胃口要继续吊足。

不管小米造车是营销手段还是真的自信,这三点建议还是希望小米SU7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

1不能忽视市场的反应

一个想要走量的汽车品牌,如果和主流需求相悖,那下场也注定是扑街。小米汽车目前坊间的接受度也就在15-18万起售,如果强行上高度,很大可能流失大部分受众群体。如果再搞手机行业的低价版饥饿营销那一套,也会引起消费者抵触,最后反馈于销量。

2价格太高在这个时代真的可能就输了

高价已经不适合当下车市了,或者说当下车市家用车领域,早就没有品牌溢价那一套了,甚至连豪车市场都被波及,BBA的电动车照样要打骨折都不一定卖得出去。技术成熟,成本透明,导致了汽车的价格一降再降,合资燃油车都插翅难逃,小米汽车又将如何在整个大趋势大环境中独善其身?

3 小米SU7定价高只为展示品牌形象,销量差,那这款车将毫无意义。那也注定了小米造车这把牌打的稀巴烂,首款车受到的关注度和对一个品牌的基调调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理解小米造车为了后续整个的产品架构和体系,第一款车不会出现14.9万和9.9万扰乱市场的售价,但如果盲目为了品牌调性上到25万或者30万+,那也注定品牌后续将举步维艰。雷军或许也会思考到底是赔钱卖还是高卖,那就看小米汽车想做到什么程度什么规模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adb95633004dbd085d7faa24b65d8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