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小米SU7确实有点贵 超过25万就是给别人做嫁衣

2023-12-27     图说汽车

原标题:雷军:小米SU7确实有点贵 超过25万就是给别人做嫁衣

要来了要来了,看得出来小米汽车是真的要来了。

小米汽车年内可能不会上线,但小米汽车近来频频上榜热搜,引起行业内外一波又一波的热议,这些种种迹象都表明,它马上就要登场了。

尤其是近日雷军接受采访,回应了几个坊间关注的问题,同时公开对小米汽车的价格进行了“预告”——小米SU7的价格可能有点贵,但是有理由的贵。

小编只想说,希望这是一句善意的谎言!

如果小米汽车SU7卖15万上下,那它的确是万众期待,如果它卖到20万+,它来不来得也没多少人在意了,20万出头,为什么不买智己LS6呢?

很多人预测,小米汽车或许会通过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化出行体验为新品加码,在尺寸和智能双重赋能下,售价不会低。朋友们,别忘了,多数人关注小米,都是想看它有多便宜,想看它能怎么卷。如果不建立在低价的前提下,智能化作为独特的标签,那么它的智能驾驶对于销量来说毫无意义。

因为一旦售价真的高于消费者预期,那就意味着小米汽车和市场需求以及消费主流诉求相悖,不管品牌影响力有多强,也注定了销量只能扑街。

事先声明,并不是说小米不能生产高端汽车,而是小米第一款车不应该走高端路线。

因为不管小米汽车在3C行业取得的成就如何,在汽车行业,它是一个新兴品牌。而小米汽车的首批用户必定是嫁接过来的3C行业的忠实粉丝群体,为了情怀也好为了文化也好来买单。

而在3C行业消费者对于小米的诉求就是“性价比“,为什么在汽车行业就会变成高端和性能的追求呢?是谁给小米的自信,能在汽车行业完成蜕变?

如果潜在受众真的追求性能,极氪不香吗?追求智能化,谁能干得过特斯拉?追求舒适度,现阶段的理想和蔚来口碑可都不差。小米汽车哪来的自信,第一款车就能干趴这些老大哥?

小米汽车从转行造汽车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想成功还是要走性价比路线,未来随着产品线完善,架构体系完整,可以有代表品牌顶尖的造车技术以及智能化体验的高端产品,那也只能是起到形象展示的效果,要走量还得是入门门槛低的性价比车型。

此前小编曾经对小米汽车的售价进行过预测,预测了15.99/16.98/16.99万三个起售价,而网友们的评价也很有看点。

我们来看看,主要分为这几大类:

理性分析派

“雷军说过他只赚1%,那从竞品20-25的价格扣除20%的利润部分,入门版还真有可能是16-18万之间”。

出谋划策派

“19.8或者18.8万 吧,然后第一台车前1000名订购的车主,送2-3万的代金券,可买小米任意产品”

“瞄准凯美瑞出价准没错”

大胆预测派

“电池成本已经降低很多了,超过15万爆的几率不高,赌一下14.98万”

“15.99万起售价,要知道小米的互联网历史,最后报价肯定比所有主流媒体报价要低”

“400公里的应该12.88万才对”

言之有理派

“搞笑了,肯定会是20万以上,因为后期会有红米汽车主打十万以下的产品”

“16W我还和你交个朋友,超过20万这个朋友不交也罢”

“还是得看,和哪个工厂代工吧,小厂就更没有说服力了”

网友们畅所欲言,能看出大部分人对于小米汽车第一款车型SU7的价格接受范围都在15-20万,超过20万对比同级别竞品而言,也没有竞争力可言。

简单概括就是,20万+,对不起,我配不上你,你值得更好地人……15万,我以小米为荣,还得是小米!如果能下探到15万以下,13-14万,小米YYDS!如果是10-12万,雷军,你是我的神!

当然想想也知道15万以下还是不太现实的,毕竟小米SU7的尺寸限制在那,中大型车的定位,让它门槛注定不会太低,否则后续产品就没法定价了。

不知道雷总所谓的“有点贵”和坊间猜测的“贵”是否一致,此次采访的预告是否是一种欲扬先抑的营销手段。但是几乎可以断言,目前潜在受众的接受能力就在15-18万上下,19-20万的价位区间都略高。毕竟新能源市场卷到飞起,同样是中大型车定位的飞凡F7,现在价格也下探到18万左右,而比亚迪汉和海豹虽然尺寸略小一些,但是比亚迪大厂品牌加持,积攒的口碑和庞大的保有量,以及车主实测反馈都是一大优势。小米汽车作为跨行业造车的新兴品牌,在这点上存在一定的短板,相对弱项。

而定位吉利品牌的纯电旗舰产品,银河E8近日开启预售价格也只要18.8万起,还有1000元抵6000元的活动,以及上万的置换补贴。要知道预售价肯定是要高于实际售价的,后续吉利银河E8很有可能价格下探到17万上下,甚至更低。小米汽车如果贸然定价20万+,又将自己置于何处?

即便雷军宣称小米SU7没有对标产品,在性能上媲美保时捷,在智能出行方面媲美特斯拉。但对消费者来说,15万+,小米就能拳打保时捷,脚踢特斯拉。20-30万,保时捷看了都说晦气,特斯拉也得说:别来沾边!

品牌自以为的值,于消费者追求的值,需要匹配在一个高度,才是一款爆款该有的特质。一味加固智能化和性能标签,抬高价格门槛,将产品置于那空中楼阁,等待它的只能是失足坠落,毕竟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17daeace4e59562b9be80f64d76f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