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6万元捡漏编钟,被誉青铜器第一人,没有他就没有上海博物馆

2023-12-30   掌柜讲历史

原标题:此人6万元捡漏编钟,被誉青铜器第一人,没有他就没有上海博物馆

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我们似乎已经遥远地迈过了小桥流水、车马黄泥的岁月,那些曾经几周才能悠悠寄到的信件仿佛已成为上一世纪的记忆。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五花八门,年轻人过去奋勇拼搏的场景早已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岁月。然而,尽管时代变迁,我们对先人的敬仰与缅怀却依然不变。

每一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杰出人物,就如同考古界的璀璨之星——马承源。他被誉为“青铜器鉴定第一人”,不仅在青铜器领域独步潜行,更是上海博物馆的杰出馆长,为博物馆在国际上树立了崭新的地位。然而,这位博物馆的奠基人并非受过专业训练,而是凭借着对文物的热爱和自学成才,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战乱结束,祖国安定的年代,马承源曾是一位与文物无缘的地下工作者。然而,1954年他得以加入上海博物馆,并在热爱文物的驱使下,开始了与博物馆的不解之缘。马承源的热衷之情主要聚焦在青铜器上,虽然并未接受过正规的青铜器学科培训,但他的独立学习和对大家学者的虔诚仰慕,使他在这一领域达到了骨灰级的高度。

上海博物馆因马承源而变得璀璨夺目,尤其是在青铜器的藏品上。尽管上海并非出土青铜器的地方,但多亏了马承源的周密搜集,这里却拥有全国最丰富的青铜器珍品。在上海博物馆中,青铜器成为馆藏的瑰宝,令青铜器爱好者们赞叹不已。马承源的独到眼光与对文物的无私奉献,为博物馆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上海博物馆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丰富的文物珍品,不仅仅是靠国家提供的有限经费。马承源以他的社交达人形象,与广大热爱文物的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慷慨地分享自己的文物知识,与其他爱好者平等相待。在文物流失时,他不仅组织力量拯救,更是在保护完毕后将文物还给原主,赢得了众多藏家的信任。这种坚守原主权益的行为,使得更多的藏家选择将他们的宝贝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推动了馆藏的不断丰富。

马承源的热情和专注不仅表现在建设博物馆的过程中,更体现在他个人对古玩的钟爱。在香港的古玩市场上,他发现并购得了一套古老的编钟,这一收藏成就无疑丰富了上海博物馆的文化底蕴。他对古董的追求,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也为上海博物馆增添了独特的收藏品。

然而,马承源并非仅仅是一位追逐古董的狂热者,更是对古代文明与文化的深入研究者。他对青铜器的专注研究,促使上海博物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文物收藏地之一。他的不懈努力和深厚造诣,让世人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1998年,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接见了以马承源为团长的上海博物馆代表团。这也是对他卓越成就的国际认可,同时也为中国博物馆在国际文物界树立了崭新的典范。马承源的一生,就是对文物的无私奉献,对古代文明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博物馆事业的不懈追求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