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至,燕归来,正是人间好时节!快把这些知识讲给孩子吧|新版出生医学证明4月1日启用

2023-03-21     校长传媒

原标题:春分至,燕归来,正是人间好时节!快把这些知识讲给孩子吧|新版出生医学证明4月1日启用

今天,

我们迎来“春分”节气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

此时节,昼夜均而寒暑平

北半球自此日起昼长夜短

岸柳青青

草长莺飞

小麦拔节

到处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何为春分

“春分”

是我国古代

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

周天子就在“春分”时“祭日于坛”

这一典礼延续到清代

且为皇家专享

“春分”

古时又称为

“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在这一天

太阳直射地球赤道

昼夜等长

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

一天中的光照更久了

“春分”平分了日夜

同一经线上的人们

无论天南地北

都将在同一时刻迎来日出

“春分平分了春季

为春季三月正中

在慢慢变化的气候里

“春分”逐渐分开了冷暖

分开了干湿

春分有三候

一候玄鸟至

飞燕剪短了丝丝细雨

叽叽喳喳

掠过湖光山色

热情地与人们分享着

好景色、好日子

二候雷乃发声

春风轻轻叩门

贵如油的春雨

马上就会降临到

充满希望的大地

三候始电

电光闪现

在寂落的黑夜里

悄悄点亮了一盏灯

春分诗词

《村行》

唐·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柳梢青·花朝春分》

清·顾贞观

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

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花前倍觉无聊。

任冷落、珠钿翠翘。

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踏莎行》

宋·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咏廿四气诗 春分二月中》

唐·元稹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画堂春》

宋·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

水沉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春分习俗

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竖蛋,也称立蛋。据史料记载,春分竖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我国很多地方在春分举行竖蛋比赛。这个春分,试试竖蛋吧!

放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分一到,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间。走出家门,沐浴春光,奔跑着放飞风筝,与生机勃勃的春天时节相得益彰。春分时节,安排一场踏青,放一放风筝吧!

吃春菜

生长在田埂边、坡地间、树丛下的各种野菜,是春天的馈赠。我国部分地区,有春分时节吃春菜的习俗。人们采撷春季野菜,将它们凉拌、清炒,或拌馅和面食用。在我国岭南地区,春分吃的“春菜”是一种野苋菜。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养生

“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春分时节,气候变化剧烈,忽冷忽热,体弱者容易生病,有旧病的人容易复发。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时,还要多喝水勤锻炼,按时睡眠。

此外,春季气温回升,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减少,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民间称之为“春困”。“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会“越睡越困”,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多做深呼吸,给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多舒展肢体,尽量少熬夜,保持心情愉悦。

春分的关键词是“平分”

这一天,我们共享等长的昼夜

愿你迎着长长的日光

奔赴热爱

拥抱柔柔的温暖

一路走下去

始终不舍希望与勇气!

文章综合自 | 央视新闻、新华社、诗词天地等

新版出生医学证明4月1日启用,长这样

3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启用出生医学证明(第七版)的公告》,并公布第七版出生医学证明样证式样。

4月1日起,我国将启用第七版出生医学证明。第六版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日期截至今年3月31日。

第七版出生医学证明将第六版出生医学证明的正页、副页和存根三联右下方的“出生医学证明编号”表示形式予以改变,由“1位字母9位数字”变更为“1位字母9位数字条形码”,并将此区域底色由绿色改为黄色。

出生医学证明(第七版)样证式样

来源 | 国家卫健委

延伸阅读:

最好的教育:有管、有教、有罚、有爱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春季是长高黄金期!做对4件事,帮娃突破遗传身高

今日春分,白天终于要比黑夜长了!

教育部等六部门:初中小学要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成绩和排名!(一图读懂)

100首关于春天的经典诗词,人民日报推荐,陪孩子一起读!

聪明的家长,会在春天里带孩子做这件事......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f13cea03dce4838fb6b5b9334843e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