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局胡同与北京老炮儿什么关系?

2019-06-17   小眼儿看社会

老北京胡同的故事讲不完,今儿咱们来说一条在北京鼎鼎大名的胡同:炮局胡同,北京人说话爱带儿化音,所以常称它为:炮儿局。炮儿局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北部,离东直门不远,北边儿还有个炮局头条。炮儿局胡同因炮儿局监狱而名声大噪,而且这里还和一个......怎么说呢?算是一种称谓吧:北京老炮儿紧密相连。炮儿局胡同可不是因为炮儿局监狱才叫的这个名字,而是因为这里早先真的有炮局。

元大都时期,北京城实行坊制,这一带属于居贤坊;明代将居贤坊分成南、北两块儿,炮局胡同属于北居贤坊;到了清朝,炮局胡同隶属镶黄旗所辖,炮局就是在清朝建立的。其实所谓的炮局,实际是叫镶黄旗炮厂。炮厂是干嘛的?不是生产鞭炮、花炮的,而是生产打仗用的大炮。众所周知,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嘛),那火炮是不是呢?有人认为大炮是从外国传进来的,其实也不尽然,我国历史上也有“自主研发”的大炮。

据史料和文物证明,我国发明和使用火炮的时间绝不会晚于元代(有的说唐朝就有大炮了,但未见实物,而元朝和明初自主制造的火炮在各地博物馆中都有收藏);到了明朝已开设大批生产和装备部队(传闻努尔哈赤不就是被袁崇焕用大炮轰死的吗?);清代则更加普遍。镶黄旗炮厂就是在满清入关之后,于清朝初期在东直门北小街一带建立的,当时不光生产作战用的大炮,还有礼炮和信炮。十六世纪初,即明朝中叶,西洋大炮才开始较大规模的进入中国,当时称为红夷大炮、后讹传为红衣大炮。

到了清晚期,西洋火器正式开始大量“充斥中国市场”,自造土炮便没什么用了。于是镶黄旗炮厂停工废止,由于厂址使用的是“官地”,即便废弃了百姓也不能占用,清政府就在炮厂旧址上建了监狱。从那时起,胡同也正式定名为炮局。炮儿局监狱建的规模不小,而且高墙、电网、铁门、警察,远看过去都会给人一种阴森、可怖的感觉,何况炮儿局监狱还有碉堡、即岗楼(百姓习惯称之为炮楼儿,在北京城里、包括外城,能看到炮楼儿的地方恐怕除了炮儿局就是半步桥儿了,有的炮楼儿今天还在)。

毕竟是监狱吗!总要给犯人以威慑感。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日伪时期和解放前,炮儿局一直都是监狱。上世纪30年代,炮儿局监狱正式的名字为“北平陆军监狱”;七七事变之后,炮儿局挂起了 “膏药”旗,成了“日本陆军监狱”,关押的都是抗日志士,最多时这里关押过3000多人,许多抗日英雄在这里饱受折磨、并有不少人在这儿遇害;抗战后期,炮儿局又变成了“劳工中转站”,日军抓到劳工后,先关进监狱,待人数凑齐后再押送至天津塘沽港,海运至日本各地充当苦力。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时期,炮局又变回了“北平陆军监狱”。

炮儿局监狱关押过的重要人物,一个是著名女汉奸:川岛芳子。据说川岛芳子不是日本人,而是满族爱新觉罗氏后裔,但她却一心为日寇卖命。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10月10日,川岛芳子作为第一号女汉奸,在北平九条胡同34号公寓被捕;先关押在孙连仲11战区司令长官部仓库,后转到炮局监狱,不久又转到宣武门外第一监狱女监三号。在监狱中,她奴性不改,经常唱《君之代》等日本歌曲以自慰;1948年3月25日,川岛芳子被处决,遗体交给住在北京的日本长老古川大航,运往朝阳门外日本人墓地火化。

汉奸当然是可恨的,毙了就毙了吧!但可惜的是,炮儿局监狱还关押过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就是“宁肯坐着死,绝不跪着生”的抗日英雄:吉鸿昌。1934年冬,天上飘起了雪花。人称“吉大胆”的吉鸿昌,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却泰然自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捡起一根树枝,在雪地里写道: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写完之后,吉鸿昌对特务们说:“我为抗日而死,光明正大,不能跪下从背后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喝令特务:“给我把椅子搬来!”椅子搬来了,吉鸿昌直面枪口、端然稳坐,厉声说道:“我要亲眼看到反动派怎样枪杀爱国者!”行刑的特务被他的凛然正气吓得发抖。可惜的是,枪声还是响了,年仅39岁的吉鸿昌仰在坐椅上,英雄就义、荡气回肠。

新中国成立后,炮儿局监狱被南北向的一分为二,南半部 “古为今用”,由北京市公安局接管,曾作为北京市劳改局,后改成北京市公安局的拘留所(看守所),一些未决重犯在此羁押。“文革”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治安很差,这里成了“不安定分子”经常出入的地方,炮儿局这个地名儿时常“念叨”在北京的街头巷尾,那时的北京有这么句话:“你小子老实点儿,小心给你送炮儿局去”(多用“教育”人,也用于开玩笑)。文革过后,此处是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处)分局的所在地、公交分局的拘留所(看守所)即北京市第三看守所也在此地,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反扒大队。一些“涉黑”团伙的首要分子这里接受预审,更主要的是拘留公交车上的“扒手”,这类人老北京称之为“佛爷”(是不是这俩字儿不清楚,反正是这音儿)。

“佛爷”们被押送到炮局胡同时,从北二环辅路到拘留所(看守所),一共要拐九个弯,于是他们就给“炮儿局”起了个别称叫“九道弯儿”。传说北京老炮儿这个词儿的由来,便是与炮儿局胡同有关,指的是经常成帮结伙“茬架”闹事的领导级人物,由于经常被抓进炮儿局,所以叫老炮儿。但是曾听一位“元老级”的北京老炮儿解释道:老炮儿其实不应该写成老炮儿,而应该是老泡儿,是指资格老、有一定知名度和威信的人,因为在这个圈儿里泡得久了,经验丰富、人脉广而称“老泡儿”。不管炮儿局胡同与北京老炮儿有没有关系,总之大家都这么说,也都这么写。

后来老炮儿也确实不再单指“涉黑”人员,任何一个圈子里的老资格都可能被称为“老炮儿”,比如玩儿虫儿的、玩儿鸟儿的、玩儿文玩的,资格老、经验多、提起这位大部分圈儿里人都知道,人们就常会称其为老炮儿。老炮儿虽然不是骂人的话,但肯定也不是褒义词,没人拍胸脯儿、横打鼻梁儿自称老炮儿,也不会有人当面指着谁说“您可是老炮儿了”,一般都是在背后称呼。然而随着社会背景的不同、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如今也有不少人自称为“老炮儿”(大多在网络上),不过一般也都是戏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