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北京内城“第十门”

2019-06-19   小眼儿看社会

提起老北京,我们总爱说四九城、四九城的,咱这公众号也带这仨字儿。为什么叫四九城?无非与老北京的城门有关,所谓“内九外七皇城四”嘛!关于这个话题咱说了不知道多少回了,但是与老北京城门有关的故事,还真不是一两回就说得完的。“内九”指的是老北京内城的九座门,内城是哪儿?您走一回二环路就差不多了,如今的东、西、北二环,加上“前三门大街”大概齐就是过去的内城城墙所在位置。如今城墙是早没了(崇文门以东还有一段遗址,如今是公园儿),城门就更不存在了(德胜门、前门箭楼尚存),但是这些门还都留下了地名。

您乘44路公交,或者坐一圈儿地铁2号线,内九门留下的地名差不多都能看到。但是细心的您会发现,内城城墙沿线留下的带门的地名儿并不止九个,还有建国门、和平门、复兴门、加在一起应该是十二个才对呀?那么我们为什么说内九门、而不提内十二门呢?这是因为它们仨并不老。九门指的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而这三个门是民国政府和日伪时期在北京城墙上后扒出来的,所以它们不作数儿。关于这个话题,咱们之前专门介绍过,一会儿我把链接放到文章下面,有兴趣的您可以看看。其实严格说来,内城城墙上后建的门还不止这三个,还有一个水关门,只是因为它连地名儿都没留下,因此如今已鲜为人知,也少有人再提及。

如果仅以时间为标准、也就是说以封建社会(清朝)的结束为界限来衡量城门的老与不老,那么水关门还真不同于和平、建国、复兴三门,因为有它时清朝还没结束,从这个意义上说,水关门可称老北京内城第十门。之所以人们不爱提这个水关门,是因为它牵扯到我们国家一段屈辱的历史。这话打哪儿开始说呢?打义和团身上说吧:义和团也叫义和拳,是由山东、直隶一带的的几个习武组织发展而来的,他们的口号是:“扶清灭洋”。

老话儿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更别提普通百姓,平民布衣对于封建王朝的更迭其实只有服从的份儿,逼到活不下去了才会造反。清朝入关的时候,汉人认为这是异族统治,坚决的喊出反清复明的口号,而且一喊就是很多年(甭多了,就算到乾隆时期,那时反清复明的声音还很高,可这会儿清朝已经统治百十年了)。当初为了拒绝“剃发令”死了那么多人,可是到了清朝倒台的时候,却又有那么多人不愿意剪辫子。尤其在清末,当真正的异族来欺负咱们时候,民间又开始保卫大清、开始了“扶清”。

您说人们是顺从了也好、习惯了也好,终归大家都是中国人,在被列强凌辱的时刻一致对外总没什么错(个人认为)。那么水关门与义和团有什么关系呢?还真有,您看看水关门所在的位置,就能明白一二。所谓水关门,就是因为它建在当时北京南城墙的正阳门水关之上。水关:就是穿过城墙、连通城内外水道的闸门,当时北京内城有好几个。正阳门水关在崇文门和正阳门之间、今正义路的南口附近,这个位置有什么特殊的?

对清末历史有所了解的您应该清楚吧:城墙里头就是使馆区!公元1860年(清咸丰十年),北京被英法联军攻破,皇帝出逃、圆明园被烧;在这次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受益”的其实并不止英法,因为强盗是有靠山的,这是一次有俄、美在背后支持侵华战争。事后,清政府先后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瑷珲条约》。随后各国派公使入驻北京,然而这些所谓的公使他们“公”吗?他们压根儿也不是来和你公平交往的,而是来占你土地、分你家产的。

各国选择的馆址均位于北京的核心地带:东交民巷。从此东交民巷一带成为使馆区,而且他们在这里圈地为域、筑围墙、建兵营,东起崇文门内、西至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南抵北京内城城墙、北至东长安街路南,北京又多了一个“城中城”,而且这个城中城不让中国人进、尽管它处在我们自己的领土上。因此刚才我们说的屈辱史,并不是指义和团,而是指这段历史。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掀起高潮,史称庚子事变,这是我国19世纪末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的一次大爆发。

义和团攻进北京后,其主要打击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西什库教堂,另一个就是东交民巷使馆区。当时的北京还有顺口溜儿,叫“吃面不吃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吃酱,炮打交民巷”。这次运动引发的其他后续事件在这儿不必多说,单说经历了“庚子之乱”的各国公使,尽管他们在使馆区设有兵营,但也很难保证绝对的安全,于是为了防止类似事件(被团团包围出不去)再次发生、方便他们紧急情况下的逃脱,便在正阳门水关上开了一个门洞。在这里开门,一方面是便于出城,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已经建了正阳门火车站,可以方便的乘火车离开北京,去往天津、塘沽等地。由于此“门”开辟在水关之上,因此得名为“水关门”。开始时就是个豁子,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扩建成真正的门,但与其他传统的八门还是不同,简单了许多,没有城台,没有城楼、箭楼,更没有瓮城,只不过是在券顶式门洞内装了两扇铁门而已。

虽然这是为外国公使逃跑预备的门,但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外国人没跑、中国皇帝先跑了(因为八国联军打进来了),更讽刺的是、待时局稳定后,慈禧“回銮”的时候,就是打水关门进的北京。1949年,中国军队终于昂首阔步走过东交民巷,中国的地儿不让中国人进、终于成为历史。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大规模的扒城墙,水关门随之一起被拆除。也许是没人愿意回顾那段屈辱的历史,水关门也就没什么人乐意提及,连地名儿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