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玄机

2019-12-17   老家许昌

【“杨森武评三国”第9评】

中山靖王喜好酒色,刘备为何要自称是他之后?‖老家许昌

文‖杨森武


《三国演义》贬曹褒刘,称曹操为奸雄,刘备为英雄。全书始终把刘备作为封建正统的代表人物来描写。在书中,刘备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乃中山靖王之后。”

中山靖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刘备要这样自我介绍呢?

《史记》载: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哥哥。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把常山郡分置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州市),将刘胜分封为中山靖王。刘胜在位42年,一辈子喜好酒色,在社会和经济上毫无建树。

“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枝属百二十余人。”算他十三岁结婚,到五十三岁死,平均一年要生三个孩子,别的没本事,造人的本领谁也比不上。

这一百二十多个刘姓子女,分散在各地,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传到刘备,已经过了三百多年,说起血缘关系,已经稀释得如清水一般了,自称是刘胜的后代,似乎八杆子都打不着。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常以历史上有显赫地位和名望的本家人物为祖先来编写族谱,比如李姓以老子,孔姓以孔子,刘姓以刘邦等来编写本族家谱。刘备家在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便以刘胜为祖先来编写家谱。

虽说时间久远,血缘关系已不足考究,但祖先是皇族,这在社会上,也是地位和血统的象征。所以,刘备自我介绍是中山靖王之后,并不是因为中山靖王如何了不起,他目的是表明自己并非平民百姓,是有着高贵血统的皇族后裔。这样的自我介绍,在封建正统论盛行的社会里,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拥戴。

在当时群雄争斗的形势下,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则可以打着除奸兴刘匡扶汉室的旗号,名正言顺。可见这样的自我介绍是何等明智。至于刘胜是个什么货色,其实并不重要。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的先祖刘贞封涿县陆城亭侯,祖刘雄、父刘弘也曾做过小官,但很早就家道没落了。刘备少年丧父,母子靠织席卖草鞋过日子。


刘备虽然贫穷,但很有志向,加之他生有异相,很多人都看好他。

据载,刘备身高七尺五寸(约一米七三),“垂手下膝,顾自其耳,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刘家“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刘备“少时,与宗中诸儿于树下戏,言吾当乘此羽葆盖车。”

刘母也很看重儿子,在刘备十五岁那年,就让他和同宗的刘德然、公孙瓒一起出门,投奔到九江太守卢植处学习和效力。黄巾之乱中,刘备拉起了一支人马,开始迈出了他政治和军事生涯的第一步。

刘备很清楚,像他这样贫穷人家的青年,想要在乱世有一番作为,仅求个一官半职,或是啸聚山林当个山大王,都不是他的志向。他最终目的还是想和他的先祖刘邦一样,从一个小小的亭长起事,亡秦灭楚,最终一统天下。


为了逐步实现政治抱负,他进行了三项工作:

一、打造名片:汉中山靖王之后。

二、树立旗帜:匡扶汉室,除奸兴刘。

三、施政纲领:实行仁政,爱民亲民。

有了这面旗帜,刘备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一批英雄豪杰,关羽、张飞、赵云、简雍等一批武将谋士。有了这张名片,陶谦便三让徐州,使刘备有了第一处根据地。和吕布翻脸后,刘备投奔了曹操。曹操把他推荐给汉献帝,献帝听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马上查族谱,果真如此,按辈份称其为皇叔——这等于在这张名片上又镀了一层厚厚的金。

因为是皇叔,刘备背叛曹操后,去荆州投靠刘表,“刘表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三国志》)

刘表是东汉末年名士,任荆州牧,也是皇室宗亲。得知刘备来投,为表示隆重和尊敬,出郊远迎。你看这皇叔的魅力有多大!不光远迎,还给他增加了兵马和新野这块根据地。到了新野,徐庶和诸葛亮先后加盟,刘备如鱼得水,在赤壁之战后,取得了荆州,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二步。

在荆州,孙、刘两家继续维持联盟关系,因为他是皇叔,年轻美丽的东吴郡主孙尚香也乐意嫁给年过半百的刘备当老婆;有了荆州这块宝地,刘备的目标又盯住了两川;因为这张名片,汉室宗亲益州牧刘璋,修书给刘备,称自己是族弟,呼刘备为宗兄,请求刘备带兵入蜀北进剿灭张鲁。

刘璋哪里知道,刘备和诸葛亮早在隆中时就谋定要夺取两川,如今请刘备入蜀,无疑是引狼入室。结果是刘备带兵入蜀,寻机会和刘璋翻了脸,两位同宗弟兄开了战,刘璋打不赢,投降了他这位宗兄。这是刘备关键性的第三步。

不久,刘备又取得了汉中,自称汉中王;魏主受禅代汉后,刘备便在益州称帝,史称蜀汉先主。

刘备,因为他是“中山靖王之后”而得益,最终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而刘胜,这个只会造人的中山靖王,却跟着他的后人出了名。历史就是这么会开玩笑!

​【作者简介】杨森武,湖北人,毕业于华中师大中文系,就职许昌,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百里碑》,短篇小说集《口碑》、《戏神》等。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