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楼市异常艰难的一年。
近期政策暖风来袭,历史的车轮把房地产又带到了关键路口。
2023年,楼市能否穿越周期,又将驶向何处?
苏州楼市能否在新的一年迎来新气象,全面复苏,拥抱春天?
由苏州房地产行业协会指导,克而瑞苏州机构、克而瑞苏州房产测评主办的《向春—2023年苏州房地产发展论坛》如约和大家在线上见面。
,时长
00:10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先生,克而瑞苏常区域总经理、首席分析师戈文问先生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楼市解读,2万多名网友在云端赴约。
苏州楼市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
克而瑞集团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以《2022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解读与未来展望》为主题对2022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总结,并对2023年楼市走向进行了展望。
回顾2022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下,行业呈现出市场销售大幅回落、多家企业债务违约、城投托底土地市场等特点。虽整体的政策走向为稳信心,但多种因素叠加下市场的整体信心仍然不足。
在迎接2023年房地产行业的新发展模式之下,正如需要修复购房者的信心一样,房地产行业在蓄力复原、寻找出路。
市场止跌在即,即将完成筑底。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
从杨科伟先生的解读中,我们看到了2022年全国楼市的发展新方向。
2022年政策三部曲 2023年仍将加力宽松
2022政策三部曲:松绑刺激购房者—保交付促复工—保企业化风险。上半年政策放松效果不佳,三季度停工断贷成政策转折点,四季度政策转向保主体,银行授信、债券审批、股票增发全面推进。
但从当前来看,多数房企融资难的基本面尚未改变,预计2023年政策端依然将着力于稳市场+保交楼+多管齐下救企业。
行业规模重回2015
2022年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回到了2015年。
全年百城新房成交下挫四成、二次探底,城市规模普降,仅上海销售金额正增长,部分城市第四季度出现“企稳”信号。
重点监测城市热销项目主要特征为价格低、地段好,部分学区因素加持,产品品质好、阶段性优惠等。
北上广二手房成交重回三年前,深圳跌至16年来新低。断贷停工后津渝郑等“买旧不买新”,三季度二手交易表现好于新房。
土地成交规模同比下降近四成,“保底”成交仍是主流,溢价持续低位、流拍波动回落,多城成交量价同比大降,仅个别城市同比上涨。
百强企业业绩降幅超40% 稳者更强
2022年,房地产百强企业销售业绩下跌超过40%,和全国楼市的下降幅度保持一致。
2020年和2021年全国千亿房企达到40家以上,2022年仅余20家。
各梯队规模房企集中度逐年降低,房企梯队分化及行业竞争加剧;央国企及部分优质民企韧性强,强者恒强、稳者更强。
2022年房企融资总量下降38%,年底政策回暖下迎来融资小高峰,2022年以来央企房企及优质民企成为了融资主力。2023年一季度仍是债务到期高峰,境外债规模缺口持续拉大。
分化主导,以自身禀赋穿越周期
2023年,上海、杭州、合肥、深圳、成都、北京、西安、广州、长沙、苏州等部分城市有望率先二季度筑底,前低后高、规模回升,城市基本面依然是区域市场穿越周期的最强保障。
房企将重构新的开发模式:采取项目封闭制、融资透明、预售制度变化、分类管理。
市场止跌在即,即将完成筑底,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
苏州楼市
寒冬-破冰-向春
克而瑞集团苏常区域总经理、克而瑞苏州房产测评首席分析师戈文问先生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就苏州城市发展新篇章、市场迭代新变化、客户需求新气象、趋势格局再革新等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在戈文问先生的解读中,我们看到2023年苏州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中迈向了新的篇章。
PART.1城市发展新篇章
扬长处 补短板 苏州城市价值进一步提升
1.“市域一体化”带来城市空间重塑,从而带来城市板块价值重塑
2.苏州“大交通元年”,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建设速度明显提档
3.“丰”字形铁路网正式成型,助力苏州打造区域交通枢纽中心
4.全市经济与人口量级“由大转强”,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5. 商业与公共服务发展提质,中心城区凝聚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
6.重点发展“数字+总部”经济,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基地
7.苏州基本面决定其房产价值长期值得看好
PART.2 市场迭代新变化
深度调整期下的市场挑战与新生
变化一:四限一再放松,但底线还在
苏州楼市政策工具箱应出尽出,四限政策全方位宽松,利率已达历史低位,但仍有边际放松空间
变化二:土拍超级分化,价刷新高与量创新低并行
成交楼面价1.46万元/㎡创历史新高,土地成交建面和金额均处低位水平,市区土拍冰火两重天,近8成地块底价成交,整体溢价率历史低位,地方国企已经成为拿地绝对主力,少量民企拿地,城投托底地块数量较多,入市时间慢,开发能力弱,未来整体入市节奏相对比较慢,合作机会较多。
变化三:新房市场迎来十年以来的低谷期
供求量均是历史低位,全年推盘量基本腰斩,供应1.4万套,去化率47%,均是历史低位,苏州核心板块基本即开即清,次核心板块韧性较强,大部分去化都超过5成,其他板块基本全线低迷、去化艰难。
变化四:刚需客群收入锐减,二手房进入高库存时代
挂牌量攀升,价格明显下跌,市场进入长期盘整,政策鼓励需求增加,实际累计风险加剧。
疫情封控,经济低迷,对刚需客群的影响首当其冲,导致二手房成交创历史新低,从而拖累新房成交;市场仍旧以改善主导,园区、姑苏、新区以房换房格局基本形成。
变化五:国企挑大梁,民企巧谋生
地方国企成为拿地主力,规模性民企近乎退出土拍,越来越多深耕苏州的品牌民企曲线谋生,短期来看市场将继续以国央企直接拿地开发、城投+品质(含民企)房企合作两类为主。
变化六:产品进阶,大平层爆发,限价以来,苏州好产品元年
土地出让精细化要求,产品套型面积向上、装修配置更优,板块定位定型趋向明显,拉动产品品质普遍提升,核心地段的顶级产品系频出,产品竞争日趋激烈。
变化七:县市内外向型分化 城市市场梯度明显
土地市场:全线低迷,地方国企托底为主,成交大幅缩水,昆山、太仓土地价格结构性上扬,常熟、张家港价格下跌。
新房市场:环沪城市韧性相对较强,昆山均价呈结构性上行,昆山跌幅较小,太仓其次,常熟、张家港同比下跌约30%-40%。
PART.3客户需求新气象
购入时机与产品选择趋向多样化
2023买房吗?
202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愿意入市的客户将逐渐增多。改善客群先出手,刚需客群在二季度增加,学区房群体受报名时间影响,上半年需求高于下半年。
谁打算买房?
从市场数据、客户调研两个维度,改善类客群是市场需求主力。
选择买哪里?
市场下行背景下,核心板块市场热度高,四大新城板块号召力提升,成为改善客群、部分刚需客群的首选板块。
产品怎么选?
更注重“综合价值”:地段价值论仍然通用,产品品质提升至第一梯队;
更注重“差异化”:业态、定位的差异化可吸引定向客户;
更注重“适配性”:对功能要求、空间感取舍、附加值设置具有更高要求;
更注重“品质控”:对精装品质有更高要求;
更注重“生活运营”:社区内部景观及配置,通过生活场景运营触达客户需求;
更注重“确定性”:行业震荡客户尤为关注确定性
受访客群有超四成的客户仅考虑购买现房,超六成的客户表示首选国央企,改善客群是“新房拥护者”,刚需客群易被价格驱动分流至二手房市场。
PART.4趋势格局再革新
城市发展与市场衍变推动行业重构
板块格局预判
“由点到面”重塑板块价值:轨交、产业、商业等城市规划发展,影响未来房地产市场格局和客群选择。
政策预判
土拍政策力度维稳,集中供地“名存实亡
购房端政策还有松绑空间,限购局部放松或将出台
限价持续宽松,预计限价将进一步突破
信贷端继续宽松运行,房贷利率有望继续下降
地市预判
政策上严控城投举债拿地
土地类型上核心地块继续唱主角
一级市场上央国企仍是拿地主力
二级市场上优质民企代建、小股操盘层出
开发上城投开发能力或倒逼提升
房市预判
2023年市场成交预计前抑后扬,全年供求双增,核心板块放量,板块需求端持续分化。
限价放松带来整体均价提升,板块价格梯度愈加明显,倒挂空间将会缩小,上半年价格“稳”,下半年局部存在上涨压力。
县市预判
昆山继续一枝独秀,太仓稳中回升,常、张保持低位。
于购房者2023年建议
尽早买房、尽晚卖房,苏州楼市值得长期看好,买房窗口期在上半年,卖房下半年或更佳。
克而瑞苏州
房产测评权威榜单发布
本次论坛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发布“克而瑞苏州房产测评权威榜单”。
克而瑞苏州房产测评以克而瑞房价数据库的海量数据,和克而瑞多年进行的大数据研究作为基础,立足于购房者角度,推出了“2022年度苏州价值企业”和“2023年度苏州价值楼盘”,相信这对于购房者具有比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获得“2022年度苏州价值企业”的有:
2022年度苏州价值企业
保利江苏置业
中国金茂
招商蛇口
天地源
中建智地
中建七局地产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荣膺苏州2022年度苏州价值楼盘的有:
苏州2022年度苏州价值楼盘
中建·御璟峯
天地源·平江观棠
中建·虹溪璟庭
颐和源璟花园
中建·太泽之星
中建|吴江城投
笠泽之星
鹿鸣锦苑
春景雅苑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2023年已经开局,政策端又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
还有整整十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大寒,意味着人间至此冬色尽。
当严寒褪尽,生机勃勃的春天即将到来,一切美好都在来的路上。
让我们静待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