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宋词人考:杨炎正(4)
水调歌头·呈赵总领
[宋]杨炎正
买得一航月,醉卧出长安。平堤千里过尽,杨柳绿阴间。依约晓莺啼处,认得南徐风物,客梦恍惊残。重到旧游所,如把画图看。〇英雄事,千古意,一凭阑。惜今老矣,无复健笔写江山。天上人间知己,赖有使星郎宿,照映此尘寰。准拟五湖去,为乞钓鱼竿。
杨炎正,南宋知名词人,与辛弃疾有交游。但《宋史》及清·陆心源《宋史翼》都未为立传。《全宋词》杨炎正小传较简略,于其事迹未能尽备。特予辑补。
杨炎正,号西樵。吉州吉水县人,宋南渡初忠臣杨邦乂之孙。宁宗庆元二年至五年四月前,道州宁远县主簿。五年四月前至七月,荆湖南路安抚使司幕职官。
庆元五年(1199)八月前,待除主管尚书省某部架阁文字。十月,待除令被论寝罢。
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一一五《诗话》曰:济翁年五十二乃登第,初任宁远簿,甚为京丞相所知,有启上丞相云:“秋惊一叶,感蒲柳之先知;春到千花,叹桑麻之后长。”丞相遂下待除掌故之令。
按,杨炎正撰写此启的时间,应是庆元五年宁远差遣任满前后;写信的目的,自然是希望得到宰相京镗的赏识和提携。这个目的,显然达到了——京镗“遂下待除掌故之令”。
“掌故”,即“主管尚书省某部架阁文字”的别称。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六部架阁官》曰:六部架阁官者,崇宁间始置。迄宣和,再置再省。绍兴三年,立六部架阁库。十五年,复置官四人。旧制,成案留部二年,然后畀而藏之。主管官号“掌故”,择选有时望之人为之,例为编、删、学官之选。
这段文字中的“择选有时望之人为之”,看起来文从字顺,但在逻辑上是不大站得住的。因为“有时望之人”过于宽泛,许多“有时望之人”是高级官员,根本不可能被选择来担任部级档案库主管官这样一个较低的职务。
窃以为“择选有时望之人为之”当作“择有时望之选人为之”才合乎逻辑。按照宋代的官制,刚中进士不久的初级职官,其阶官属于“选人”序列;“选人”序列之上,是“京官”序列;“京官”序列之上,则是“朝官”序列。“有时望之选人”,指初级职官“选人”序列中的佼佼者。杨炎正当时登进士第未久,其阶官“迪功郎”正属于“选人”序列。
又,《诚斋集》卷一〇七《尺牍·答余丞相》曰:某伏以即辰风生桂枝,露下金茎,恭惟观使、大观文、左丞相。济翁弟于七月二十三日转致答教,乃四月某日笔也。亲戚吴推璪遂蒙“若肯少徯,敢不他时备数”之诺,某敬代吴下拜,以谢恩言矣。来年既尽,则辛酉上半年文字,正渠书考第三之日,何晩之有?济翁掌故,举族洋溢乎恩波中矣。
按,“余丞相”即余端礼。据杨万里给余端礼的信中“来年既尽”“辛酉上半年”云云,可知这封信写于宁宗嘉泰元年辛酉(1201)之前二年,亦即庆元五年己未(1199);又据信中“风生桂枝,露下金茎”云云,可知这封书信写于该年的七、八月间。而此时,杨炎正已经待除主管尚书省某部架阁文字了。他之所以离开荆湖南路安抚使司幕府而回吉州,当是准备入朝任职,顺便还乡。
杨炎正登进士第不过四个年头,才当过一任县主簿,就能得到丞相的赏识,被提拔到中央机关里来待职,可以说是在第一轮官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杨万里把它当做整个家族的一件荣耀之事——“济翁掌故,举族洋溢乎恩波中矣。”
然而,杨氏家族空欢喜了一场。杨炎正“待除主管尚书省某部架阁文字”不多久,还没有具体落实到哪个部去任职,这道待除令便因为有朝臣反对而作罢论。
据《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二七记载:庆元五年十月十二日,已降六院指挥潘景连、已除架阁指挥杨炎正、新除主管吏部架阁张时举并寝罢,以臣僚言景连驵侩有馀,贪冒无耻,凭恃豪富,以妻得官;炎正浮躁浅露,使气傲物,妄以臆说,讥诋前辈;时举天资贪鄙,至老不悛,三为教官,所至狼籍。
顺便提及,自庆元五年(1199)十月后以至嘉定三年(1210)的十馀年间,杨炎正的仕宦经历不可详考。按照当时的职官制度和大多数文官的磨勘迁升通例,在这个时段中,他至少还应经历过一任县级长官的差遣。(在任县级长官之前,或许还当过县丞,即县长助理;在任县级长官之后,或许还当过州、府、军学教授。)因为至迟到嘉定三年(1210),他已经当上了府通判。如果此前没有经历过县级长官这一阶梯的历练,一般来说,他是不大可能越级担任州府次官通判的。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