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宋词人考:杨炎正(6)
水调歌头
[宋]杨炎正
一笛起城角,吹破小梅愁。东风犹未,谁遣春信到吾州。闻得东来千骑,鼓舞儿童竹马,和气与空浮。桃李未阴处,准拟种千头。〇今太守,宋人物,晋风流。政成谈笑,不妨高兴在南楼。只恐蓬莱仙伯,合侍玉皇香案,难作寇恂留。约住紫泥诏,凭轼且优游。
杨炎正,南宋知名词人,与辛弃疾有交游。但《宋史》及清·陆心源《宋史翼》都未为立传。《全宋词》杨炎正小传较简略,于其事迹未能尽备。特予辑补。
杨炎正,号西樵。吉州吉水县人,宋南渡初忠臣杨邦乂之孙。宁宗庆元二年至五年四月前,道州宁远县主簿。五年四月前至七月,荆湖南路安抚使司幕职官。同年八月前,待除主管尚书省某部架阁文字。十月,待除令被论寝罢。嘉定三年八月前,已任大理寺司直。八月被劾,与在外差遣,权通判静江府。
嘉定七年(1214)六月前,知藤州。六月,被劾罢,与宫观。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四曰:嘉定七年六月十一日,知藤州杨炎正与宫观,以其不申盐额,营私自便,尝除掌故、司直,遭论觖望,从广西运判陈孔硕请也。
按,藤州,即今广西梧州藤县一带。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〇九《广南西路·藤州·州沿革》曰:今领县二,治镡津。
“与宫观”,这里是对被黜降官员的一种安置,即给他们以提举、主管某道教宫观之类的虚衔,让他们领取名为“祠禄”的干薪(一般为原俸禄的半额),赋闲家居。
“广西运判”,即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宋时,路转运使司兼有监察本路官员的职能。
嘉定十年(1217)六月,已知琼州。
宋·刘克庄《后村集》卷四四《玉牒初草·皇宋宁宗皇帝嘉定十二年》曰:十二月丁亥,臣僚奏:前知琼州杨炎正大言无实,激成黎人之变。
明·唐胄《正德琼台志》卷三二《按部·宋》曰:杨炎正,庐陵人,撰《雷重修苏颍滨楼记》称:嘉定十年六月,炎正解琼山戍,渡海北归。
按,杨炎正在知藤州任上被劾罢以后,闲居了一段时间,又被重新起用,差知琼州。此任差遣的起始时间不详,卸任则在嘉定十年六月。
琼州,即今海南省海口市一带。《舆地纪胜》卷一二四《广南西路·琼州·州沿革》曰:领县五,治琼山。
杨炎正卸琼州任后,自琼山渡海北归,途径雷州(今广东湛江市雷州县级市)时,为雷州重修苏颍滨楼撰写了记文。“苏颍滨”即苏辙,自号颍滨遗老,故称。苏辙曾于哲宗绍圣年间谪化州别驾、雷州安置。
明·李时勉《古廉文集》卷三《杨氏重修祠堂记》曰:宋杨忠襄公以大义死建康,闻于天下。其族属皆有节行。……又若安抚使炎正幼与吏部侍郎仔(按,清·陶成等《江西通志》卷一二九《艺文·记》八所录,作“又若安抚使炎正与吏部侍郎孜”,似较是),皆见称于世,不辱其家。
按,“安抚使”是宋代的路级军政长官,例由本路首府的长官兼任。而杨炎正先后所知藤、琼二州,皆非本路首府,故无担任安抚使的可能。
此所谓“安抚使”,当指“管内安抚使”。宋·赵昇《朝野类要》卷四《帅幕·安抚》曰:“安抚之权,可以便宜行事,如俗谓‘先施行后奏’之类是也。通辖一路之兵民。若宰执出镇,或曰安抚大使;若沿边,又有管内安抚,谓只辖本州也。”又,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一一《官制》二《安抚使》曰:“管内安抚者,自军兴以来有之。盖诸将在边,假使名以为重,事定亦废。今金、均、黎、楚等数州,以极边得存。又有广西安抚都监、邕州守臣兼带;琼管安抚都监、琼州守臣兼带。外此则俱不带云。”则琼州知州例兼“琼管安抚都监”。或又称“琼管安抚使”。如清·曾鲁煜等《广东通志》卷三九《名宦志·各府·琼州府》曰:“李谔……绍兴间琼管安抚使。”同卷《忠义》又曰:“张应科……咸淳间琼管安抚使。”又曰:“赵与珞……咸淳初为琼管安抚使。”杨炎正既知琼州,自然得兼“琼管安抚使”。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