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开学季,路过北京西路的时候不经意想起上一次去老校区,还是几年前来考试的时候。
记忆里的老师大很热闹,读初中那会为了看篮球比赛还特意坐13路车从孺子路一路坐过来,体院管里各种秀技术的大咖和看台上震天的加油声,那情景至今仍深深刻在脑海里。
然而自从2003年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的建成后,我们口里的“师大”也变成了“老师大”,也曾是“江西师大科技学院”,后来又变成了“江西师大青山湖校区”。
但在老南昌人的印象里,说起师大,第一反应还是北京西路的那个老校区……
相信不少人都认为老师大已经没有全日制学生了。
但其实还是有的,如果你填志愿时选了“软件工程、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表演(健美操、体育舞蹈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就会被分在老校区。
哪怕在暑假里,寂静的老师大也仍残余几分人气,走在学校里,时不时还能听到乐器昂扬的声音。在寂静的下午里,还是能感受到空气里迎面扑来的,那几分独属于青春的味道。
好久不见,老师大。
在这个酷暑里,再一次与你相遇。
那些年
胡夏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电影原声带
老师大是充满历史的校区,每一处建筑都雕刻着沧桑历史,和历史下浓浓的文化底蕴。
正门进到江西师大,一眼就能看到门口正中央的人民教师雕像,雕塑名为“向往”,建于1985年。寄托着师范二字的期许,和对教师职业的向往。
指挥塔楼前1935几个数字非常显眼,尊师重教四个金字也突出了江西师范大学想要突出的教育精神。包括指挥塔楼等5处民国建筑群遗址是南昌市区目前保存完好的最大规模的民国建筑群。
建于1955年一教楼、1956年的二教楼,虽然乍一看感觉很老旧,但看久了,那些布满了历史痕迹的老房子也能颇具美感。
一看就很有历史底蕴的大礼堂,在1937年建成后作为飞机组装停放处,其钢筋混凝土横梁跨度是当时除钱塘江大桥之外的“中国建筑最大跨度”,亦是当年“中国建筑室内第一跨度"。
后来江西师范大学迁入,该建筑东半部作为体操房,西半部作为大礼堂,后来全部划归工会管理,并在东半部内部间隔一层,下层作为乒乓球活动、办公场所,上层作为K歌伴舞场所。
老师大的图书馆,据说是后面新建的。但也陪老师大不少莘莘学子走过了不少岁月。
学院门口的指示道标,虽然已经满身伤痕,但设计上的美感反而因此沉淀。
似乎每一个师范大学都会有一座田家炳教育书院,江西师范大学老校区也不例外。田家炳先生的慈善精神,将永久流传下去……
继续教育门口的青蓝湖,乍看风平浪静,很是舒适。青蓝湖也有很多野生动物,黑天鹅、鲤鱼、鸳鸯……就算是炎热的夏天坐在湖边,也能感受在自然环境下心平气和。
但又有多少人知道,1938年飞机库遭日军轰炸后留下了几个大坑,最后经过改造,才有了如今的青蓝湖。
不知承载了多少人青春记忆的操场,那些年跑过的一圈又一圈。而漫天飞舞里球门下晒着被单,却又把人从过去一把拉回现实。
虽然有个好听的名字“学生公寓”,但外表看上去条件一般,2018年的时候装了空调,但好像没有独卫。
在炎热的暑假里,宿舍楼里仍飘扬着的衣服,验证了还有不少学生仍在校留住,有的是为了考研,有的是为了在外生活。
闲来无事在老师大散步,就跟逛公园一样惬意。
香樟林是知名的“红场英语角”,听说以前会有很多南昌英语爱好者赶来这里交流英语,传承了30余年,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继续……
校门口的超市和隔壁的校园超市携伴一起在校园里开了无数个年头。
还记得那时在校园超市里排了很久的队,还记得为了考试在隔壁照相馆拍下的青涩照片,时光虽然翻过了一页又一页,而他们却依然如故,让人颇感欣慰。
虽然装修变了,但还是在原来的老地方,从长长的阶梯走上去,依然是那个熟悉的季季红。
不少师大学子都对它十分熟悉。并且不只是师大学子,当年地铁还没开通,瑶湖发展还没现在这么好的时候,多少瑶湖大学区的大学生们,结伴坐上半小时的220跋山涉水来这里,只为吃一顿季季红。
这家上海生煎王也是开了有不少年头,每次路过都会买上一些,不是说有多么美味或者特别,但每一口都是青春的味道。
不少老师大学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刚入学的时候,学校的老师会叫我们去文教路的旧书店淘书。
以前甚至还有旧书一条街,也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书店都成了小吃店,还剩零星几家店旧书仍在坚守。
曾不经意地相遇却成全了心中的执念。在一条不起眼的大街,在一间不起眼的书店里,周围灯光昏黄,于不经意间发现一本好书,如同老友相逢,充满惊喜。
乍一看师大南路好像还是原来的样子,但其实已经大相径庭。那些熟悉的店还在,艺术生必去的卖场、曾经最爱的雪贝尔。
而右手边的墙在今年给改成了涂鸦艺术街,由省内的涂鸦爱好者绘制,泛着青色的老旧墙面配上文艺的爱国涂鸦,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而师大南路上那些熟悉的小店大部分也都还在,那些年吃过的八哥酸辣粉、千里香馄饨、流星雨姐妹特色水煮麻辣烫,还有以前路过就要买的缙云烧饼……
师大南路上的小吃店真是数不胜数,是一条宝藏美食街,每一家都是开了十几年的老店,每个几天根本吃不完……
但也有很多店搬走了,当年最爱的利群小吃店搬到了奥体天虹、钟表厂对面的矮子烧烤也搬到了香江附近,生意仍旧跑火。
除了美食,还惊喜地发现了以前爱逛的娇兰佳人,还记得以前最喜欢和室友手挽着手逛师大南路上的各种服装、美妆店,现在大半都没了身影……
而记忆里热闹非凡的花漾街如今也不复往昔光辉,落败了下来。但那家吃了无数次的道明小吃,飘出了令人熟悉的香气。
不少人从路边摊的时候就开始吃起,很多人自称自己为“在师大南路吃着道明油炸长大的孩子”,曾被誉为全南昌最便宜的道明,现在的价格是没有当年那么实惠了,但是味道倒还是一如既往。
曾经一起在操场跑过的步,曾经一起玩命复习的自习室,曾经一起吃过的油炸水煮。
那些似水年华的青春如诗如画,一幕幕展现眼前。
曾经北京西路上的江西师范大学,已经成为了回忆;转眼间瑶湖校区都已经有十几年,不知道再过几十年,是不是会完全沦为历史?
这么多年再走一遍老师大,自我感觉此行不虚,而离开老师大之后的你们,又觉得如何呢?
得空时挑个艳阳天的日子,约上三两校友,一起回去看看吧。
今日话题
你去过江西师范大学老校区吗?
你和老师大有哪些故事?
赶紧在下方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吧~
编辑:羊子巷林更新
拍摄/图片:小江同学
设计:花期
圈圈网编辑部原创出品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