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宣团队(小明同学)无授权禁止转载
溥仪是中国最后一位封建王朝的皇帝,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1912年,即将年满6岁的溥仪,在隆裕皇太后的主持下,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位,结束了清朝二百多年的统治。虽然退位了,当时的民国政府还是允许溥仪暂居紫禁城,而且每年还要拨给溥仪400万两的生活费,他在紫禁城的小朝廷中,仍然过着皇帝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大,溥仪受到他的英国老师庄士敦的影响,非常想要出国留学,而且他也越发担心自己在紫禁城的处境,觉得自己当时已经身处险境了,离开紫禁城的想法他一直都有。而且紫禁城内的开销也很大,溥仪的小朝廷每年总开支都不少于360万两,这些钱都是靠当时的国民政府拨款,有时候国民政府还会有拖欠。
为了自己的开销和留学梦,他就开始打起了故宫中宝物的主意。虽然溥仪下台了,但他仍将故宫中的珍宝视为“朕所有”,肆意侵吞。甚至公然刊登出了出售古玩珍宝的招商广告,这则广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包括一些大银行,甚至是外国驻华使馆的洋人。之后溥仪就开始拍卖国宝了,具体卖了多少,也没有人完全统计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前去竞拍的人都是满载而归,收获颇丰。
在1924年,冯玉祥临阵倒戈,率军发动兵变,将溥仪从紫禁城赶了出去。虽然不能在紫禁城生活了,但溥仪后来也没有太多的伤感,因为他早期已经把故宫中很多的奇珍异宝偷偷运出去了,并且已经安全转移到了天津的日租界,这些宝物可以保证他一生荣华富贵了。
从紫禁城出来之后,溥仪就被日本人护送到了天津。在天津的这段经历,让溥仪彻底改变了,他完全摆脱了在紫禁城的束缚,花钱如流水,被西方的文化彻底腐蚀了。他不再想要出国留学,而是有了更极端的想法,就是复辟。
在天津租界里,洋人对溥仪的各种阿谀奉承,更让溥仪有些飘飘然。在天津的几年时间,他积极的与各类军阀接触,无论军阀大小,溥仪都会通过送出古玩珍宝,来拉拢、收买军阀。甚至到最后,对复辟已经接近痴狂的程度,只要有人口头答应支持他,溥仪就会毫不犹豫的满足对方的各种要求,送出古董字画更是常事。
一个叫刘凤池的小军阀,其实自身已经没有势力了,但在见到溥仪之后,就胡乱吹嘘了自己的本事,并且建议溥仪拿出些古玩字画、瓷器、玉器等给他,然后他声称自己会去联络各路军阀,来支持溥仪复辟之事。溥仪听到复辟一词,立刻激动不已,又拿出很多奇珍异宝给了刘凤池,让他去联络军阀。其实这个人从未给溥仪实质性的回报,就是一直骗钱的,但溥仪却是对他寄予厚望。
溥仪在天津多年,挥霍的国宝不尽其数,后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就赶紧把他在傀儡政府“皇宫”中所藏的那批国宝运出来,他把最值钱的一批晋、唐、宋、元的书法名画挑了出来,为了能把名画塞入木箱中,甚至把原有的楠木盒和所有的花绫包袱皮一概扔掉。这些溥仪看不上的古董,后来被守卫“皇宫”的禁卫军和宫内人员洗劫了一番。
而他带走的最珍贵的宝物,也被苏联所截下。在溥仪收拾好东西,准备坐飞机前往日本的时候,被苏联红军所俘虏,并将其押回到苏联。当时的苏联国家安全总部官员认为,直接扣押这批奇珍异宝并不合法,会遭到舆论的非议。所以就选择了智取,派人说服溥仪,将这批宝物免费赠与苏联政府。溥仪为了能达到留在苏联的目的,就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但打脸的是,溥仪最终也没能留在苏联,而这批国宝却一直留在了那里。
溥仪的一生充满着大起大落,他一生的经历,比之前任何一位清朝皇帝的经历都要丰富,从皇帝变为老百姓,他也是头一个。但为了自己的利益,变卖国宝一事,确实是令人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