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俄罗斯人而言,他们有两个首都:一个是莫斯科,另一个是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东北角,是波罗的海之东广大的俄罗斯欧洲部分面向波罗的海的唯一出口。圣彼得堡建立在涅瓦河河口两岸和三角洲的近百个岛屿上,其中较大的岛屿有42个,这些岛屿相互之间靠得很近,被超过400座的桥梁联接起来,成为一体。正由于这个特点,圣彼得堡被称为“北方威尼斯”。圣彼得堡市有居民约500万,绝大部分是俄罗斯人。
圣得堡也是俄罗斯最大的工业和交通中心之一,特别是重工业发达,有十余条大小铁路线呈辐射状通向全国及波兰、芬兰等邻国,圣彼得堡还是俄罗斯最大的港口,是俄罗斯对外联系的主要窗口那些吨位较小的海轮可以横穿圣彼得堡进入涅瓦河,然后继续前行:通过波罗的海一白海运河通向白海和北冰洋沿岸,经波罗的海一伏尔加运河可通向伏尔加河流域和里海,经伏尔加河一顿河运河可通入亚速海和黑海,等等。从这些地方又可以继续通往整个俄罗斯乃至整个世界呢!例如从黑海再往地中海,或者到达北冰洋后向东再到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等,圣彼得堡还是俄罗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有60多条航线通国内外大城市,主要机场是普尔科沃国际机场。
圣彼得堡还是俄罗斯的科学文化之城,长期以来是俄罗斯的科学文学与艺术的中心,早在1725年圣彼得堡就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几乎所有俄罗斯重要的科学家和作家都在这里工作或生活过,如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波波夫、门捷列夫;诗人普希金;作家果戈里、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还有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等,这里有300多个科研机构和俄罗斯科学院的30多个研究所,有40多所高等院校,并有近50座博物馆,最著名的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馆藏最丰的博物馆之一,此外,像基沃夫国家歌剧院和芭蕾舞剧院都享誉世界。
圣彼得堡的核心是海军部区。海军部区有一个中心——海军部大厦;两条主要大街——涅瓦大街和沃兹涅夫斯基大街,它们以海军部大厦为中心,一个往东,一个往南,笔直地延伸开去,又长又宽十分壮观。
我们先来看海军部大厦吧。还在很早以前,当彼得大帝建造圣彼得堡时,海军部大厦就被当成整个城市的中心,它是圣彼得堡最初的建筑之一。从外面看去,海军部大厦是一排巨大的黄色房子,中间有一个高耸的塔式建筑。它的正门两侧树立着一位叫费·谢德林的雕塑家创作的《卡利阿济达》雕像,只见三位身穿轻纱的美少女抬着一个巨大的圆球——可以猜出来这就是地球——轻盈行进。海军部大厦最有名的还是它中央的“宝塔”。它超过70米,有一个高高的尖顶,在顶端有一艘金光闪闪的军舰模型,它是强大的俄罗斯海军舰队的象征。
从海军部大厦往东,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广场——冬宫广场。“大”是俄罗斯一切建筑的总特征,在俄罗斯,无论什么,哪怕是一座普通的商店或者街道,都很大,既高又长又宽。冬宫广场更是如此,看上去简直有大海的感觉。然而,这并不是广场魅力的精髓所在,仔细思量后你会发现,在冬宫广场,最令人叹服的不仅是它的气魄和规模,更是它全部建筑罕见地和谐,在于那惊人的艺术统一性。
当我们眺望广场时,首先映入并充满你眼帘的是宽阔的广场,非常的宽阔然后,你稍微抬头,往远处望去,你又看到了对面那排气势磅礴的巨大建筑,它们并不很高,只有三层,然而它是那样的长,正好与冬宫广场的宽阔相匹配,分外和谐,又十分壮观。这里就是所谓的总司令部大厦,是以前的沙俄军队总司令部所在地。它与冬宫遥遥相对,共同围成了辽阔的冬宫广场。
但这里也不是一味的宽阔,广场中央屹立着一根高耸的圆柱——亚历山大纪念柱,它由整块花岗石雕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单根纪念石柱,高近50米,直径近4米,总重量600吨,不用任何支撑,只靠自身重量屹立在基石上。
圆柱是为了纪念亚历山大一世领导俄罗斯人民战胜拿破仑而竖立的,建筑师为蒙费兰。由于它只是一根柱子,并没有破坏广场那大海般的宽阔感,相反,它犹如军舰上一根高耸的帆桅,我们这些参观者们正乘坐着俄罗斯舰队庞大的战舰,航行在茫茫大海上呢。冬宫广场最值得一看的是它对面的冬宫。冬宫是沙皇的住所,也是俄罗斯帝国时代的象征,就像巴土底狱是法国封建时代的象征一样。冬宫有两个立面,一面朝涅瓦河,另一面朝海军大厦和冬宫广场。外表看起来,它是一幢三层的漫长建筑,呈长方形,长近300米,宽约140米,高三层22米,建筑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占地近10万平方米本来冬宫共有1500个房间,后来改成了650间,飞檐总长近2千米,想要一眼纵览冬宫必须从远处,从涅瓦河对岸眺望才行。然后,当人走到近处,随着视角的改变,会不断显现出大楼外表的特点。只见绿色的背景上,严整地排列着两层白色圆柱、三层拱形窗,有趣的是,在它的顶端立着许多青铜雕像,共有近200尊,形象和数量都很多,格外引人注目。又由于它们的排列似乎没什么规律,使人初看起来以为缺乏深思熟虑和逻辑性。然而,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艺术手法,包含着明确而清晰的构思。
实际上,整个冬宫都有着匠心独具的整体构思,例如冬宫是长方形的,四角建有凸起部,它的两个正面从涅瓦河一侧和冬宫广场一侧看,各不相同。因为营造者考虑了周围环境的特点,非常巧妙地织入四周景色,有类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借景法,冬宫尽管非常豪华,如同仙境,但与环境显得自然和谐。
进门之后,你会发现冬宫的内部一点也不逊于外部。内部以金银、水晶、大理石、孔雀石和各种艺术珍品装饰,极尽豪华。宫内所有大厅都各具特色,其中乔治大厅、亚历山大大厅、孔雀石大厅、小餐厅尤为著名。例如孔雀石大厅就用去两吨多各种美丽绝伦的宝石,拼花地板用了9种贵重木材,如紫檀、红木、乌木、阿马兰特木等。特别地,在乔治大厅的墙壁上,有一幅罕见的俄国地图,上面竟镶有45000颗各色宝石。
现在的冬宫已成了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主体部分,一向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创建者是18世纪著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王。这年,她决定在冬官旁修建一座带小型展厅的建筑来存放她个人收藏的艺术珍品。建成后,叶卡捷琳娜二世称它为“我的小艾尔米塔什”,艾尔米塔什一词源于法语,意思是“隐居之所静之地”。这就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之始。
19世纪时,沙皇尼古拉二世意识到必须有座建筑专门用来收藏散存在首都许多宫殿里的皇家艺术珍藏,于是决定在原来由叶卡捷琳娜二世所建的小艾尔米塔什以东、紧邻涅瓦河的地方建一座专门的博物馆,建成后被称为新艾尔米塔什。十月革命胜利后,1922年,苏维埃政权将原有的国立冬宫博物馆与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合为一体,称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苏联卫国战争初,为了确保藏品安全,曾将约120万件藏品运往苏联的大后方保存,其余藏品都被严密封存在馆地下室内,直至战争结束才返回原地。
现在的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有5座建筑物:冬宫、小艾尔米塔什、旧艾尔米塔什、艾尔米塔什剧院、新艾尔米塔什,除了新艾尔米塔什外都建于18世纪。这5座庞大的建筑物组成布局协调、气势雄伟的建筑群。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藏品多达300万件,在它的350多个展厅和储藏库里珍藏着名画约1.5万幅,雕塑约1.2万尊,版画和素描约62万幅,出土文物约60万件,实用艺术品约26万件,钱币和纪念章约100万枚。有人计算过,如果人在每个展品前站上3分钟,看完所有的展品需要整整16年呢!
艾尔米塔什的东方馆收藏也十分丰富,特别是收藏了大量中国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其中仅殷商甲骨文就有200多件,还有大量取自敦煌干佛洞的写经和壁画等,都是无价之宝。
既然有冬宫,那一定也少不了对应的夏宫。夏宫建在夏季花园里,是圣彼得堡的第一座花园,正式的名称为彼得宫。它坐落在芬兰湾的森林中,距市区29千米。夏宫是历代沙皇的郊外别墅,由彼得大帝于1710年建造,占地800万平方米,豪华壮丽,享有“俄罗斯的凡尔赛宫”之誉。夏宫的主要建筑有:大宫殿、下花园、玛尔丽宫、奇珍阁、亚力山大花园和茅舍宫等。大宫殿前是被称作大瀑布的喷泉群。大瀑布分左右两边,从7层台阶上奔流下来。这里有37座金色塑像、29座浅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及两座梯形瀑布。夏宫所在的夏季花园的布局也独具一格,美妙无比。
在海军部大厦时,我们就望得见对面彼得格勒岛上的那座巨大的军事要塞——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要塞其实并不在彼得格鞫岛上,而是在紧挨着彼得格勒岛的另一个小岛兔子岛上。
要塞是一个庞大的多面堡,扼守住涅瓦河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18世纪初,彼得大帝就在这里建立了彼得保罗要塞,是圣彼得堡的第一座防御工事,后扩建为城,才称圣彼得堡。它是帝俄时代的通海门户。因此,彼得保罗要塞称得上是圣彼得堡的始建之地。最初要塞是用土筑的,不久后就改成了岩石结构,高约12米,墙体厚近4米,城上架着300尊大炮,堪称固若金汤。可惜的是,从它建成之日起几乎从来没有用过,因为没有哪个敌人曾经杀到过这儿呢。现在它成了博物馆,每天中午12点,城墙上都有一门火炮开火,这已经成了圣彼得堡一个有趣的仪式。
彼得保罗要塞里比要塞更值得一看的是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简称彼得保罗大教堂。教堂总体呈长方形,上面有六层钟楼,层层相接层比一层细小,在钟楼的顶层之上还矗立着40米高的尖顶,尖顶之上是一个直径1.6米的圆球,圆球之上是一个带十字架的天使风标,天使高3米有余,翅膀展宽近4米,整个教堂高超过100米,它那金光闪闪的尖顶从圣彼得堡的四面八方都能看到。
教堂里边,粗大的立柱把长约60米、高10多米的大堂分为三个长形大厅。高大的窗户使厅堂显得分外明亮。教堂内部的装饰庄严而又美观,与其说这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不如说它更像是华丽的宫殿墙壁色调明朗,玫瑰色和绿色大理石砌成的大立柱和墙柱华丽而典雅,拱顶上一幅幅镀金的壁画和那高悬着的枝形彩色水晶青铜吊灯更增添了它的皇家气派。
彼得保罗大教堂的另一个功能令它的地位更受尊崇——它是俄国帝王的陵寝。自彼得大帝之后,除了彼得二世和尼古拉二世,历代沙皇均葬于此,彼得大帝自己就葬在教堂的南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