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店在清末民初的东北曾经风扉一时,大车店火红的灯笼照亮了无数旅客的脸庞,顾名思义,大车店其实是接待运输大车的店铺,为了车老板们而开,车老板们也把大车店当作自己的临时家庭,晚清民国时期运输业的兴起,促使为运输服务的大车店应运而生。
晚清民国时期,东北山高林密,交通不便,运输全靠车拉人挑,大车的发展使得各种车店产生,那时候,顺着公路两侧,三五里地一个店,店分等级,有的是简陋的鸡毛小店,鸡毛小店是最简陋的,吃的也简单。有的大车店是酒饭齐备的骡马大店,有条件的大车店还开设了单间和包房小灶,屋内脸盆、毛巾、香皂一应俱全,炕上的八仙桌、筷子、碟子、都已经摆好,只等着车客们坐上热炕,这种大车店店里条件好,收费比普通的客栈要便宜。
东北的大车店虽然多,关于大车店的等级,不管大店小店,都挂上了一种作为标志的“店幌”,车主们一看店幌,就知道是什么店了。
大车店不仅方便了过往旅客,也带动了一些相关的买卖,通常,有大车店的地方,就有小饭馆、戏园子、钉马掌的、卖草料的、卖车具的行当也随之兴旺,既给车老板们提供了方便,商家也赚了银两。大车店是非常符合当时东北地区城市特点的特色行业,如今东北的很多老胡同都是以大车店命名的,那些以“某某店”命名的地方,也基本是由当地的某一家著名的大车店沿袭而来的,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在新的经济、文化发展起来以后,曾经风扉一时的东北大车店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大车店作为曾经的一个商业符号,将永久和黑土地的变迁联系在一起。
现在高速公路上的服务站还看得到大车店的影子,或许那就是大车店的延续把,形式总是会变,但是大车店的文化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