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是真累。累也就罢了,问题是学生一天累到晚,学习到了什么有用的东西了吗?就是学些解题技能,效率高吗?不客气地说,很多孩子都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颤抖中,度过一天天,根本没有歇息喘气的机会。你说,他们的身心累不累?
说到现在的教育。学生累,家长累,老师累。其实不光是你们累。我们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全累。比如,工人,农民,农民工,医生,企业老板,机关领导,解放军战士,以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哪个不累?如果不信你们可以到各行,各业体验体验去吧。所谓累,就是心里不踏实,不能安静下来,不认可和抱怨罢了。
故事分析:
周六八年级的一个孩子过来辅导。眼看他迟迟推不动,又见他头低着,眼睛直视。半小时才完成了两道完型填空。我知道他今天的状态肯定不好。我问他,昨晚是不是没睡好,他的眼泪都出来了,呵欠连天。好可怜!他没敢停下笔,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实在是太多了。昨晚老师要求抄5篇作文,数学两页卷子,还有英语物理历史政治。”我说:“数学就是日日清那种吧?”他点点头,接着说:“就地理容易不多,生物难懂得很,都是变异染色体之类的东西。”
我说:“同学们都能完成吗?老师一个人能检查过来吗?有没有人反抗?”听后他很平静地说:“做不完罚你十遍,背不过来罚你20遍。”啊,原来有一套约束机制在那里管着呢,谁又能违反呢?就这样,学生们每天疲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完全没有了自我。日复一日,没有歇息,怎么能不疲惫不堪焦头烂额?学生累就是这样真实地伴随着学生的每一天。
以前双休日施行前,学生都是上六休一,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现在倒好,早已实行了双休日,学生们反而没了休息机会。各科老师生怕孩子不用功自己教的科目,争相布置作业,挤压孩子课外时间。
过了一会我说:“这个问题不好解决,你的爸爸妈妈还有我,也想不出好的办法。要不,我给你放假,中午必须睡20分钟。”不语。“那么面对这样的现实,自己只能学会短暂地休息,比如打打十分钟的球,或者发发呆,或者冥想片刻,中午可以睡一会儿。”不说不打紧,他马上说:“我睡不着,任务完不成我睡不着。”“哪怕闭目休息十分八分钟也行啊,让脑子排空一下,这样再学习效果是不是就会好多了?”“不行,在学校中午也午睡一会了,我睡不着,一闭眼脑子就会想很多。我喜欢天文,喜欢探索宇宙起源。”“人有爱好和梦想很好,但现实学习压力下,可以把它埋在土地,等待日后开花发芽。”
每次看他学习状态不佳,推进缓慢,我就或者给他带带,或者跟他聊会天。看他不时站起来,打发瞌睡,我心里就是一阵心酸。是的,有人说,学生不管什么时候累,不经历苦累怎么能成材?但我还是希望布置一些有益处的作业,不要让那些无味的东西,充塞了孩子们的童年。学习总是有差异性,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学习程度好的孩子,周六上午可以玩半天,下午半天完成布置的作业。周日去上补习,老师检查讲解,下午完事直接进校晚自习。就看谁写得快啦。”
这样看,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不强大、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永远处于垫底的处境。他们一直在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疲于对付老师的威慑,心理、身体经常处于极度疲惫状态。以至于周六不敢休息,加班完成作业,挤时间去找老师补习弱科,陷入恶性循环。即便学习能力强大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疲劳战下低效率。所以,保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执行最低作业时间制,是一项作为基本的学生权力要重视起来。
最后,孩子还想跟我聊。我说:"初二就像分水岭,上去就上去了,上不去就下来了。又像爬山,人已到半山腰,你是想要继续上,还是停下来原地休息,还是就此下山?”他说:“我当然想上,反正下山也是累。”“好,世界上的事情,你克服它了就过去了。以后工作生活中会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学生时代学到了克服困难的方法,对今后都很有用。”他突然仰起头说:“学习英语还有哪些好方法呢?”我说:“你有什么好方法?”“我就是背单词,记忆句型。”我说:“好,保留自己好的方法,学习结合老师的方法,一定会进步的。”
他面露喜色:“我还是单词不认得,一般情况下都达到80%。”我说:“你现在一篇短文能掌握多少词汇?”他应道:“60%。”我高兴地说:“好呀,剩下的40%,有10%是注释标明的,对吧?还有10%是变形后的单词,如cities,你一还原就熟悉了。还有10%是复合派生前后缀的,这样看来,你只有10%的生词遗忘了。没事,多练习练习,到期中考试应该就会改观的。”
他的劲头来了,自己找到《期末测试一和二》,很快就完成了相应的练习。我说:“好,准确率提升至百分之五十,名词变复数下次再注意一下就更好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帮助孩子确立自信,找对方法,清空自我,我想今天中午让他小憩一会儿,2点改2点半来,很有帮助。当老师的为什么不能灵活一点,智慧一点呢?为了孩子,救救孩子!不要让他们苦苦累累地无效学习了。
记得有一位年轻的企业家。在竞争激烈的大潮下,压力重重,困难重重,资金短缺,生产出来的产品积压过多,眼看着坚持不下去了。他的老师知道此事,找到了他,和他谈心,最后给他带到了一块墓地上,师生二人,席地而坐,老师问他知道我为什么把你带到这个地方来?他迷惑不解,老师就跟他说:世界上没有不累和没有困难的,就是躺在这里的人都没有困难和压力,要不你和他们学学,年轻的企业家恍然大悟。回去抖擞精神,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了出路,摆脱了困境,终于成了一名优秀的企业家。
我们作为学生,不就是多学习,多占用一点时间罢了,如果你想的是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和掌握一些技能,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基础,那你就不觉得累了。家长也就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如果你想到孩子的学业有成,将来为家庭和祖国的兴盛能出一把力,你也不觉得累了。老师就是在时间精力上多花一些,如果你的学生将来为学校和老师能争得荣誉?那你也会很开心的。干嘛老是喊累呀?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天天躺着睡大觉也可以, 但是衣食住行从哪里来呢?在过去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挺清闲的,不过,不与时俱进,不参与世界竞争,就会被淘汰。解放前, 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旧中国饱受了帝国主义列强,一些军阀割据势力,封建残余势力的压迫下。国土沦丧,尊严扫地,广大百姓更是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再加上连年不断的战争,老百姓更是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多年的武装斗争,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科研人员,人民解放军,夜以继日地为新中国改造和建设,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奉献着,他们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不怕困难,勇攀高峰,没有一个人抱怨的,没有一个人说苦喊累的,他们都有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终于用了短短20几年的时间,把一个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为我们迈进世界强国之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又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祖国各条战线的劳动者,每天都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努力奋斗着,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强大,而不受外国列强的欺辱,使中国人民在世界上受到瞩目和赞扬,中国人民在世人前不再低声下气,任人宰割了,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你们想到这些,就不会喊累了。
现在世界上,各个行业都在高压的激烈竞争的状态下。你不辛苦,你不勤劳,肯定就会被世界社会淘汰,甚至还会做亡国奴,任人宰割。到那时你想说不累,也没人会给你机会了。
再和你们谈谈。毛主席,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毛主席60多年有如一日,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忘我的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日夜操劳。除了吃饭,睡觉这几个小时,把整个的身心,都投入到事业和工作当中,从来没有说累和抱怨。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斗争中,失去了六位亲人。周总理为中华而崛起。坚持了21900天,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身后的财产,可能还没有你一个学生多了。
但是他们的精神和丰功伟绩是无法比拟的。还有许许多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在祖国建设事业当中的劳动者,他们都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奋斗了终生。再考虑考虑咱们自己吧,有他们万分之一的累吗?想到这些我们应当感到惭愧了。
我们的教育,学生累,家长累,老师累,学校累,可是结果只培养了考试机器,孩子的创造力全磨没了。
高中的孩子早晨6点就要起床,晚上10点半才能下班回家,一天工作竟然高达15个小时,比大人都要累,竟然是法定工作时长的两倍!这种模式真的正常吗?这真的不算变态吗?教育模式真的不需要改革吗?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一个教育、一个就业、一个房贷、一个养老、一个户籍、一个医疗、还有一个人情世故。每一个环节,都让年轻人对结婚生育望而却步。
鼓励生育,绝对不是每月补贴几百块钱那么简单,而是孩子成长的路上,各个环节都要疏通,各个环节都要铺路,真的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
德国没有铺天盖地的教培和补习班,然而它的教育水平却是世界一流的。
德国不允许早教,小学生没有作业,半天课,下午根据兴趣选学课程,任何人都可以上大学,没有高考,申请和推荐通过就可以,小学到大学都是免学费的。
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毕业后的工人与大学毕业者收入相差不大,也没有职业歧视,此制度为德国提供了优秀的工匠与科技人员。
看一看德国洪堡大学那些响当当的名字——爱因斯坦、波恩、赫兹、普朗克、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无一不是科技界与思想界的巨匠,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洪堡大学共有5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所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
本文由魏书生研究院推荐,选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延伸阅读:
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魏书生:暑假管住这一点,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魏书生:教育孩子最省力的方法(建议家长看看)
特级教师魏书生: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途径,老师家长都在传阅!
魏书生:让教育回归草根、回归心田,别总瞎嚷着创新
魏书生:我为什么愿意做教师
魏书生|心灵世界的四棵大树:松、静、匀、乐,教你快乐学习工作
特级教师魏书生坚持了三十多年的九条上课要素,值得借鉴
太齐全了!81个偏旁部首写法图解示意,假期孩子练字用起来
中小学全科上下册空中课堂、微课+200多部名著有声读物!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全科目教学视频汇总
1-9年级全学科微课资源汇总(点开即看)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