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
栏目|大学排名
高引论文国际排行榜是依据最新一期ESI数据而设计的,顾名思义,高引论文指的就是论文的引用次数,也就是论文发表以后的国际影响力。
高引论文,国内哪些高校名列前茅?
苏州大学超过北京大学等一大批名校,名列第五,显得非常亮眼,而北京大学位居第六。
冷丝指出的是,内地高校排行榜未包含中科院和其他科研院所。
排名第一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其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三是电子科技大学。
表格一
表格二
进入前十的高校还有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南开大学。
仅仅说这个排名,很多读者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冷丝就简单地从不同方面解读国内高校高引论文的意义。
我国高引论文在国际上还是有较大的影响力。
我国在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科的WoS论文数量高于美国,在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以及物理学科的发文量也并驾齐驱。但各学科高被引论文量却并未如此分布,仅在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三个学科上略高于美国。
我国平均入选人次较多的共有5所科研单位及高校,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地区的香港大学,台湾地区的中国医药大学。
中国医药大学(我国台湾)在数学领域入选人次明显领先于其他机构,在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国科学院入选人次优势非常明显。
国内高引论文的科学家分布情况如何?学科分布情况又如何?
在高被引科学家的省份分布上,我国地区间的科研实力差距较大。
京津冀、沪宁杭以及港粤澳大湾区等三大城市圈4年入选总人次占全国入选总人次的三分之二,京津冀地区在入选人次、入选机构数量均处于领先地位。
中科院则人次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科研机构及高校。中科院高被引科学家的学科分布差异较为明显,除去材料、化学等优势学科,其他学科入选人数鲜少。
我国高引论文的国际合作情况又如何?
从各学科合作来看,中国大陆在22个学科合作的国家或地区虽然各不相同,但合作产出最多的国家都是美国,除了美国外,各学科合作国家差别较大,中国大陆在各学科都有各自的合作伙伴。
比如,农业科学、数学、工程学科、地球科学、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与澳大利亚合作较多,而植物与动物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物理学、空间科学等与德国合作较多,精神病学/心理学与荷兰合作较多,精神科学与行为与加拿大合作成果非常丰富,化学、材料科学与新加坡合作较多,多学科、一般社会科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免疫学、临床医学、生物与生化等与英国合作产出较多。
应该客观理性看待高引论文的影响力。
ESI和影响因子、期刊分区等指标一样,也存在不足,对这方面的追求应该适可而止,不能过于执着。
冷丝认为,论文是否能获得较高的引用,是多方面的因素所致;而引用次数不高的论文,不一定原创性就差。
科学研究,应该不忘初心,重点关注科学研究本身。从学术机构来看,需要关注的就是自己单位 ESI 学科排名。最应该关注的就是排名较为接近ESI前1%或者前1‰的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最有潜力冲进前1%或者前 1‰,可以结合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这些学科方向做出努力。
很多国内科学家认为,论文成为 ESI 高被引论文有较多的技巧:
论文接收以后获得DOI号,需要尽快online发表,而不是放在编辑部。因为,online发表的论文,有DOI号,就可以被引用,但没有卷期号,不算正式发表。
等正式发表时,online发表到正式发表这段时间获得的引用次数马上都被统计进来,都算作正式发表以来的引用次数。
也就是说,短时间获得了多次的引用,很容易成为ESI高被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