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绿粽飘香。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在端午节,人们都会在门口挂上蒲草艾叶驱邪,挂香囊,赛龙舟,喝黄酒,吃粽子,以表达保持健康体魄的美好愿望。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杜晓明博士提醒说,粽子虽美味,但糖友们要谨慎食用。
杜主任解释,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升糖速度比大米还快,如果再搭配上五花肉、咸蛋黄、蜜枣、甜豆沙等高脂、高盐、高糖的馅料,更不利于糖友们控制血糖。
糖友如何吃粽子呢?杜主任说,糖友首先要看看自己是否满足以下4点:其一,空腹血糖低于7mmol/L;其二,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mmol/L;其三,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其四,近期血糖保持较为稳定,未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这四点都满足,说明血糖控制良好,可吃一个或者大半个100g(2两)的粽子,或选择时下流行的迷你粽,在早餐或午餐替代正餐主食的量,切不可作为加餐或零食。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杜主任建议,购买粽子时,尽量不要选择枣泥粽、豆沙粽、蜜枣粽等这一类比较甜的粽子;也不推荐吃含五花肉、蛋黄的咸粽子;重油、重盐或重糖的内馅也可能会造成血糖升高。可选择不额外添加糖分的粗杂粮杂豆粽,如红豆粽、黑米粽、八宝粽或添加荞麦、糙米、燕麦米等替代部分糯米的粽子。如果买不到杂豆粽,那就在吃粽子时搭配蔬菜,同样可以让当顿饭后的血糖上升更平缓。蔬菜可以选择凉拌或者清蒸,比如凉拌菠菜、木耳或芹菜,清蒸胡萝卜丝等。另外,胃酸过多的糖友,还可以通过搭配蔬菜来减缓糯米对胃的刺激,减少胃酸分泌,从而避免单独吃粽子的烧心感觉。
杜主任强调,吃粽子时要细嚼慢咽,以降低胃的消化负担。糖友吃完粽子后,一定要记得密切监测餐后血糖水平,确保不会因为吃粽子导致血糖发生大的波动。“粽子美味但升糖快,建议吃粽子后适当增加运动,比如来个舒缓的饭后百步走,或者骑自行车、慢跑、快走、游泳,这样也能减缓血糖上升。为了过一个开心的端午节,糖友们快行动起来吧!”(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