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研学旅行岂能“说走就走”?

2023-04-21     校长传媒

原标题:万里:研学旅行岂能“说走就走”?

【万里专栏】

研学旅行岂能“说走就走”?

原创作者|万里(河南省镇平县安字营镇中心校)

早在2000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与此同时,他带领众多弟子周游各国,开启了体验式教学的新篇章,成为我国研学旅行的奠基人。

今春以来,随着疫情的结束,各地中小学校研学旅行活动逐渐复苏,形式多样、如火如荼,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收到了教育。然而,在开展此项活动时,有的学校重游而轻研,只是走马观花,游而不学;有的学校在制定安全预案时,措施不够具体,存在安全风险点;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活动方案,但缺少了过程评价,对于学生在研学中的个人得失、体验、感受等关注度不够;还有的过于重规范而轻视个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大多根据学校或教师的意见来安排,缺少了对学生的吸引力;这些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研学旅行。

对此,笔者想说,研学旅行,绝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研学旅行,“旅行”只是载体,必须以“研学”为核心,要办好研学旅行活动,必须注意以下五项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实践性和整合性是研学旅行的显性特征,要坚持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原则,力争做到三个关注。

首先要关注课程建设。研学旅行活动的课程、方案设计一定要遵循中小学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包括中国革命传统、华夏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农业与现代化建设、科普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生态文化和成长实践等方面。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并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其次要关注线路建设。学校要根据研学旅行活动需要,依托自然文化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科普场馆、高新技术企业、军营、现代农庄等,主动探索一批安全适宜、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线路,通过实地走访家乡的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学习功勋模范人物事迹,在红色故事中了解革命历史、体会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家乡幸福生活与国家富强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家国情怀。

第三要关注评价与拓展创新。学校要科学、系统地规划研学旅行的目标和要求,逐步建立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究,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从中真正体现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实践育人活动成效,从各个层面来激发学生发现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思考问题,并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这种真正的研学旅行中看到学生们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的成长。

二、安全性原则

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第一要做到行前有规划。学校要通过实地勘察,确定研学旅行线路、出行方式、天气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要充分考虑到行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想好规避安全问题的方法,并向学生们宣讲安全知识,加强学生安全和防范技能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落实安全防范具体措施,引导安全出行,确保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活动安全。

第二要做到活动有备案。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但须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并做好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

第三要做到签好协议书。学校自行开展研学旅行,要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学校需租车出行时,要选择运营规范、有资质的校车公司或客运公司签订协议书,明确各自责任;学校采取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企业合作,并与企业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兵马未动,安全先行”。

总之,研学旅行前要做好规划,组织者要仔细规划研学旅行中的方方面面,确保整个行程顺畅、安全。

三、协同性原则

研学旅行要在注重各学科老师的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校内外教育的密切合作和良性互动,着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育人格局。 做好三个协同:一是师生协同。学校要按照出行人数,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 二是家校协同。学校可邀请一定数量的家长志愿者,担任安全员、交通员、信息员等,也可邀请有行医资质的家长担任医疗卫生员。 三是学校、部门与社会协同。如研学旅行路程远、路况复杂,研学基地地理位置偏远或处于城区闹市等情况,学校要及时与交通交警部门、当地派出所、市场监管等部门取得联系与帮助。

四、普及性原则

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享有均等的参与机会。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所需费用一般由学生家庭承担,相关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等由学校告知学生家庭。学校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由被委托的服务机构(旅行社)直接向学生家庭收取相关费用;学校自行组织开展研学旅行的,鼓励由学生家庭通过互联网等便捷方式直接向研学旅行活动承接方支付相关费用。带队教师参加研学旅行的费用由学校承担,纳入学校年度财政预算。

五、公益性原则

研学旅行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对义务教育段和高中教育段的低保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对象、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对象、残疾学生实施减免政策,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保障。同时倡导和鼓励爱心单位、爱心人士针对研学旅行开展公益资助。

以上五项基本原则,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能够让同学们在研学旅行中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在体验中收获、在体验中成长,从而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旅游和教育结合的新模式,不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要在这场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相对封闭的学校教育活动对学生成长的限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会,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从而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怀,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延伸阅读:

旅行的意义: 我们穷,只此一身青春

75岁开始旅行,105岁考博士,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这句话

旅行的意义不是向外观察,而是向内反省

研学之旅,我们在路上!

多去旅行,少去旅游!启发几亿人,看看吧~

“学霸”父母为何要辞职陪7岁女儿一年游学16国?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cff81a5d5dc6782039eb25e7e9d9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