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人考:杨炎正(5)

2023-06-26     小楼听雨诗轩

原标题:宋词人考:杨炎正(5)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宋词人考:杨炎正(5)

水调歌头

[宋]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杨炎正,南宋知名词人,与辛弃疾有交游。但《宋史》及清·陆心源《宋史翼》都未为立传。《全宋词》杨炎正小传较简略,于其事迹未能尽备。特予辑补。

杨炎正,号西樵。吉州吉水县人,宋南渡初忠臣杨邦乂之孙。宁宗庆元二年至五年四月前,道州宁远县主簿。五年四月前至七月,荆湖南路安抚使司幕职官。同年八月前,待除主管尚书省某部架阁文字。十月,待除令被论寝罢。

宁宗嘉定三年(1210)八月前,已任大理寺司直。八月,被劾,与在外差遣。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四四曰:嘉定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大理寺丞沈绎、大理司直杨炎正并与在外差遣。以臣僚言绎顷宰畿邑,动违三尺;炎正滥预朝行,处心浮躁。

按,所谓“滥预朝行”,大意是说不配在中央朝廷任职。所谓“处心浮躁”,不啻是说他不安分守己,热衷于钻营,谋求官职升迁。

嘉定三年(1210)八月后至六年(1213),权通判静江府。

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〇《华容县丞奉议郎致仕沈君墓志铭》曰:故奉议郎致仕沈君讳连。嘉定二年举进士。三年,大理卿张孝曾为国信使,辟君为属。还,循从事郎,调太平州司户参军。未上,丁母忧。免丧,调静江府司法参军。君姿禀端粹,早有庠校声。大理没于使事,君诹经订律,动合轨程。馆伴使惊异曰:“南朝士大夫精练若此!”试吏为法官。常平仓前后以缄𫔎相授受,诘之,吏曰是腐不可校,故未尝孰何之。君请阅实其数,以新易陈。会郡贰杨炎正亦主其议。

按,“郡贰”即州、府通判之别称。由此可知,杨炎正曾任通判静江府的差遣。欲知其何时担任此项差遣,首先须对沈连调任静江府司法参军的时间加以考证。

窃考《沈君墓志铭》中的“嘉定”,实为“嘉泰”之讹。

元·佚名《宋史全文》卷二九下《宋宁宗》二曰:甲子嘉泰四年九月壬午,遣大理少卿张孝曾贺金国正旦。

又,《宋史》卷三八《宁宗纪》二曰:嘉泰三年九月己丑,遣张孝曾使金贺正旦。

以上两条,都明确记载宋朝廷派遣张孝曾出使金国贺正旦(按,即今春节)的时间是“嘉泰”而非此后的“嘉定”,但一作“嘉泰四年九月”,一作“嘉泰三年九月”,相差一年。

又,《金史》卷六二《交聘表》下曰:泰和四年正月乙丑朔,宋试礼部尚书张孝曾、容州观察使林伯成贺正旦。丁丑,张孝曾回至庆都县卒,赙赠绢、布各二百二十匹,差防御使女奚烈元充敕祭使,馆伴使张云护送以还。

金章宗泰和四年,即宋宁宗嘉泰四年,当公元1204年。《金史》的记载,可证《宋史》是而《宋史全文》非。因为只有在“嘉泰三年九月”派遣使者,才有可能在年底到达金国并在“嘉泰四年正月”贺正旦。

综合以上文献,可知嘉泰三年九月,朝廷任命大理少卿张孝曾以吏部尚书为贺金正旦国信使。张孝曾辟沈连为随员。嘉泰四年正月,张孝曾在金国贺罢正旦后,卒于回国的路上。在治办张孝曾丧事的过程中,沈连表现出了过人的外交才干,为金国陪伴官员所赞叹。据此时间推算,则沈连返回宋朝,当在嘉泰四年春;而沈连之母去世,更在此后。按照礼法,沈连当为母守丧二十七个月。其免丧,最早也应是开禧二年(1206)的冬季。如果其母去世的时间不在嘉泰四年春,而在嘉泰四年末,则其免丧的时间还要往后推到开禧三年(1207)的秋季。那么,他任静江府司法参军的时间,有可能是从开禧三年至嘉定三年。

如此,就与嘉定三年八月后杨炎正自大理司直出为“在外差遣”一事发生联系了。定杨炎正此年八月后“通判静江府”,到任后而沈连静江府司法参军的任期尚未结束,二人曾有短暂的交集,是一个合理的推测。

静江府,即今广西省桂林市一带。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〇三《广南西路·静江府·府沿革》曰:今领县十,治临桂。

当时州府通判的标准级别是从七品或正七品,而大理司直为正八品。杨炎正是因为遭弹劾而由大理司直出任在外差遣的,官品似不可能有所提高。由于品级不够,按当时的职官制度,其差遣“通判静江府”的头衔前面,应加“权”字,以示与正任通判有所区别。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c74484aa6992ba86487e0249ce7c7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