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流媒体巨头迎战传统娱乐霸主,谁将赢得胜利?

2019-10-27     啸瞰风云

最近,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平台奈飞传出了不好的消息。

根据公司10月中旬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19年奈飞用户数的净增长低于去年,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不如预期。另外,奈飞在美国本土市场的用户增长数也已放缓。就在今年七月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甚至还出现了用户流失。

关于奈飞业绩不理想的原因,业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来自竞争对手的阻击,有人觉得是奈飞持续多年的烧钱策略,但也有人担心,奈飞可能遭遇了增长瓶颈。

奈飞,也就是Netflix,近两年在中国的互联网界可谓炙手可热。它的成长故事,已经被商学院编入经典案例,被一些资深评论家视为颠覆式创新的完美代表。对于中国观众,奈飞最有名的作品莫过于《纸牌屋》。当年,这部美剧红遍全球,很多人都是熬夜把整剧给追完的。在硅谷,奈飞是众多企业学习的榜样,一本讲述奈飞企业文化的《奈飞文化手册》,也成为了商界的畅销书。

《纸牌屋》海报

奈飞成立至今只有二十多年历史,对一家巨头而言,这样的年龄尚属年轻。最初,奈飞是做网上DVD租赁起家的。从2007年起,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奈飞冒着失去原有用户的风险果断转型。2011年,也就是奈飞转型的关键一年,其股价曾暴跌近80%,用户流失了80万,华尔街一片唱衰之声,所有人都以为奈飞就要完蛋了。

但事实证明奈飞的选择是正确的。从2012年起,奈飞的业务就开始好转,股价与用户数量连年攀升,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奈飞也因为敢于“革自己的命”,被商界大佬们反复称颂。

奈飞CEO哈斯廷斯

不过,任何增长都有极限,奈飞也不例外。其实早在六年前,奈飞就意识到了自己商业模式的局限。请注意,那可是六年前,奈飞正一飞冲天。由此可见,伟大企业的危机意识有多强。

奈飞作为一个内容平台,类似于我国的优酷或者爱奇艺,在美国,它的竞争对手包括HBO(出品美剧《权力的游戏》的公司),Youtube,以及电商巨头亚马逊旗下的亚马逊视频等。当然,还有迪士尼这样的传统巨头,也是奈飞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之一。2019年11月,迪士尼将推出自己的流媒体平台,向奈飞发起挑战。

熟悉经济学的朋友应该知道,任何企业想要保持竞争优势,都必须有一条护城河。对于互联网公司,网络效应就是最重要的护城河。对于奈飞这样的内容平台,网络效应则具有双边性质,内容越丰富,用户就越多,用户增长又会进一步带动内容的多元化,从而形成一个持续的正反馈过程。

然而,这种双边性质的网络效应并非固若金汤,因为它是由供需双方共同驱动的。问题在于,作为内容的提供商,他们可不想把自己绑定在单一的平台上,因为这样会削弱他们的议价能力。所以,站在内容供应商的角度,他们自然希望网络平台越多越好,选择渠道越宽,流动性越强,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嘛。

因此对于内容平台而言,就很难出现“赢家通吃”的现象,我们看国内的视频网站,从腾讯视频、优酷到爱奇艺,谁也吃不掉谁。你也几乎说不出三者有何不同,无非是有些节目只能在这个平台看,有些只能在别的平台看罢了。而且,网络平台为了独家引进一些优质作品,还得斥巨资购买版权,这对平台来说代价不菲。

奈飞很清楚,想要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制内容。当年大红大紫的《纸牌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除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考虑,奈飞独特的盈利模式,也决定了它必须得有自己的内容输出。和其他的视频网站不同,奈飞的主要收入来自用户的订阅费,而不是广告。这就意味着,奈飞只能以更好的内容吸引用户,不仅如此,它还得尽可能留住老用户,以换取他们对品牌的忠诚。

如此一来,奈飞就开启了内容驱动的模式。然而,这也不可避免地与那些传统的内容公司产生了正面交锋,其中就包括影视业的佼佼者——迪士尼公司。

这两年,确实有很多人喜欢拿奈飞和迪士尼比较。当奈飞如日中天的时候,很多人甚至担心迪士尼大势已去,一家新兴的互联网巨头将挑落传统娱乐业霸主,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人们曾经乐观地坚信,作为互联网公司,奈飞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制作出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纸牌屋》就是成功的例子。但奈飞之后的几部剧全都口碑平平,事实证明,仅凭科技的力量还无法决定一部艺术作品的优劣。

那么迪士尼是怎么做的呢?它采取了一种看似非常传统的方式。

迪士尼动画片有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合家欢”,所有作品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你可能觉得很奇怪,这看起来不就是命题作文吗?然而,迪士尼为了把这个主题演绎到极致,采取了一个很独特的方法,它把相关的导演和编剧统统纳入自己的“编制”,也就是变成迪士尼的员工。这些人早早地进入迪士尼公司,熟悉作品制作的各个环节。最后,迪士尼还通过自己的发行渠道,把作品推广出去。

这种“自产自销”的模式,像极了那些传统的工业企业。但这么做却让迪士尼保持了独特的风格并一以贯之,最终收获了一大批忠诚的粉丝。

你可能会说,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迪士尼动画吧。的确,所以迪士尼就收购了别的影视制作公司,例如漫威、卢卡斯影业和皮克斯动画。但请注意,他们和迪士尼有个共同点:都有自己鲜明的叙事主题和创作风格。漫威虽然打造了几十部超级英雄电影,但每个故事既独立成片,又能形成一个整体,就像零部件一样可以拆卸组装,这才是漫威作品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收购,迪士尼实现了男女通吃,老少皆宜。花季少女可以去看她们的《冰雪奇缘》,钢铁直男可以去追他们的《美国队长》,迪士尼在各个垂直领域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用户,从此将他们牢牢锁住。

所以,内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建立在产品和渠道多样性的基础上,因为优质内容的生产者是高度流动的,一旦他们走了,好作品也跟着带走了。解决之道,就是像迪士尼那样,打造一个自上而下的整合体系。然后在体系内部锁定不同的目标人群,于各自的领域里精耕细作,形成自己的风格标签。唯有这样,才能拥有稳定而忠实的受众群。粉丝与口碑,是内容产业最强大的护城河。

传统内容产业是用时间换空间,迪士尼的伟大是靠一系列经典作品沉淀出来的。而像奈飞这样的流媒体平台,则是以空间换时间。依托强大的网络效应,奈飞吸引更多内容的入驻,但也随之提高了流动性风险,在这个开放的体系中,奈飞很难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与固定的用户群,除非花更长的时间。

所以在内容战场,迪士尼的优势依然稳固。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作为新贵的奈飞想要超越迪士尼,先得从对方身上学习最有价值的东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A1KEW4BMH2_cNUgqT5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