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宋词人考:陈从古(5)
蝶恋花
[宋]陈从古
日借轻黄珠缀露。困倚东风,无限娇春处。看尽夭红浑谩语。淡妆偏称泥金缕。〇不共铅华争胜负。殿后开时,故欲寻春去。去似朝霞无定所。那堪更著催花雨。
陈从古,《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增补。《全宋词》从古小传较简略,可补者甚多:
从古,字又作“希颜”“睎颜”。斋名敦复斋,故人称敦复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闰四月后至二十四年,临安府富阳县尉。约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左宣教郎、邵州州学教授。约孝宗隆兴元年至乾道元年,丁父忧。约二年至五年,监行在榷货务都茶场。约五年至七年间,曾任司农寺主簿,坐法免。七年,知蕲州。七年十二月,已官左朝散郎、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公事。七年十二月至八年十二月,荆湖南路转运司判官。特除直秘阁。乾道九年正月至淳熙元年正月,权发遣襄阳府、主管京西南路安抚司公事。元年正月,放罢。
淳熙元年(1174)五月,已权提点京西南路刑狱公事。同月,特降一官。二年(1175)春,以言者罢。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一曰:(淳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前湖广总领吕游问特降两官,权京西提刑陈从古特降一官。先是,游问在任,将官屋亏值卖与族侄昭中,又令兑换会子,取受钱物,已落职放罢,委官体究。至是,刑部言游问判状兑钱事理明白,而京西提刑司体究违慢,故并罪之。
按,“权京西提刑”,全称即“权提点京西南路刑狱公事”。“权某路提刑”,职权与“提刑”并无区别。加一“权”字,仅表明任此差遣者资序稍浅,属于低品高任。“特降一官”,是说阶官降低一级。
淳熙二年(1175)春,主管台州崇道观。
宋·周必大《陈公从古墓志铭》曰:淳熙……二年春,主管台州崇道观。
宋·佚名《京口耆旧传》卷六曰:擢知襄阳府。……明年,以言者罢,奉祠。
按,“主管台州崇道观”是从古所“奉祠”的具体名衔。这里所说的“奉祠”,性质属于安置因受处分而罢官闲居的官员。不安排具体的实质性的差遣,仅支给半薪。
淳熙三年(1176)六月,罢知衢州新任。
《陈公从古墓志铭》曰:淳熙……二年春,主管台州崇道观。自是,闲废者九岁。上(按,宋孝宗)眷之不衰。铸钱使者尝缺,召君欲用之,继即其家连畀衢、饶、秀三州印绶,皆不果行。
《京口耆旧传》卷六曰:明年以言者罢,奉祠。自是擢知衢、饶、信(按:当作‘秀’)三州,皆不果行。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六曰:(淳熙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新知衢州陈从古放罢,以臣僚言从古所至赃污故也。
按,衢州,即今浙江衢州市一带。饶州,即今江西上饶市鄱阳县一带。秀州,即今浙江嘉兴市一带。
淳熙五年(1178)五月,朝奉大夫、直秘阁,新命权知饶州。放罢。
《陈公从古墓志铭》,见上条。
《京口耆旧传》卷六,见上条。
明·钱谷《吴都文粹续集》卷六《学校》录陈从古《吴江县重修庙学记》曰:学校者,政本之所自出。讲礼阅乐,习射考艺,养老齿胄,献囚告馘,无不寓焉,讵可一日废也?世之俗吏弃本趋末,鳃鳃以簿书狱讼为急,视学校为虚器,无惑乎风化之不行,政本之不立也。三代之时,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人人安于礼义廉耻之域,而无暴慢鄙俗之心。故孟子谓“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可谓知本矣。自《子衿》之诗作,士子竞为城阙游,涣然无所归。宋兴,尊儒隆道,州县率诏置学,自汉及唐,未有如祖宗之盛者也。中更兵火之变,一时学舍莽为盗区,浙右尤甚。吴江界往来之冲,六龙南渡,驻跸临安,寔为畿邑。士大夫行李取道半天下,使客旁午,曾不得一夕宁,为邑者平旦视事,操牒据案,独台符府檄、金谷趣办之役是忧,至学宫废弛,漫不经意,故民不知教,簪笔健讼,视他邑最。乾道之初乏宰,再岁,郡择人以摄之,席未暖即去。知县赵公领事之始,慨然叹曰:“吾为风化之首,今学校鞠为园蔬,邑之父兄鲜以夫子之道诏其子孙,甚者先圣殿庐,上雨旁风,春秋奠菜,无所存庇,此令所当忧也。前政石公辙尝创之矣,未几中辍,吾讵忍不终其事也?”卜日鸠徒,撤旧更新,夷荒剔蠧,周以重阶,垩以两庑,中奠庙室,环列绘像,生师有舍,礼器有所,宾客之庐,庖廪之次,无一不具。公曰:“学具矣,无资财以养士,徒学为!”于是将旧籍渔儿月计钱二十万,永为廪饩之费。凡片瓦尺椽,市于旁邑,不告劳。丞俞希尹寔赞其事。经始于乙未之秋,落成于是岁之冬。邑之群士鼓箧欢趋,以后为耻。弦歌之声,夜以继日。公又严规程以防其怠者,则公之虑远,不为朝夕计,盖可嘉也。吁!学校之设,不徒设也。世知甲兵可以威天下,不知学校亦足以威天下。盖甲兵威之而不足,学校威之而有馀。昔朱泚之乱,士皆风靡,何蕃以布衣能一叱而回六馆之士,孰谓学校无益于人之国哉!今诸生宜以古学为心,不徒为章句诵说之习。异时孝于家,忠于国,无负圣天子教育之意,则所以报公者亦无愧矣。予吴人也,往来彼数矣,见其水波溟渤,群山映带,远混天碧,长桥卧波,横截其中,固尝倚棹岸巾,徜徉四顾曰:脱屣功名,扁舟五湖,岂非鸱夷子皮之远游者乎?秋风飒然,莼鲈芳鲜,岂非张季鹰之思归者乎?行歌长吟,兴渺云水,岂非陆鲁望之嘉遁者乎?大抵山泽英灵之所萃,其寓于物也,必有瑰奇雄杰之观;其毓于人也,必有高明俊秀之才。然物不自显,待人则显;才不自达,得人则达。彼之为瑰奇雄杰之观者,得三贤然后发明。所谓俊秀之才为时而生者,今有待于学校作兴也。赵公既建学矣,则才之所成就者,吾知必有人焉。公名广,字德俭,属籍之贤有文者。其为政之本末,又能推馀力以及邮亭、使馆、桥梁、祠宇,一新之。部使者以能声交荐于朝,今为南徐别驾。公虽去,邑之人不忘公赐,相与请记于予,欲刻之学石以告后人。予嘉公之政如此,不敢以固陋辞。淳熙五年五月十八日,朝奉大夫、直秘阁、新权知饶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事陈从古记。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