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人考:廖行之(2)

2023-10-10     小楼听雨诗轩

原标题:宋词人考:廖行之(2)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宋词人考:廖行之(2)

贺新郎·和狄志父秋日述怀

[宋]廖行之

玉宇蓬户。渺凉声、箾篸梧井,乱零枫浦。得得西山朝来爽,碧瘦千崖万树。清兴在、烟霞深处。拄笏风流今谁是,但闻鸡、夜半犹狂舞。试举看,渠多许。〇青云万里君夷路。肯区区、辀张兔穴,沉迷金坞。流水高山真难料,休把朱弦浪抚。任展转、翻云覆雨。且对佳时随意乐,更从今、莫问惊人句。算万事,总天赋。

廖行之,《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增补。《全宋词》行之小传殊为简略,可增补者尚若干事。

行之,初号坦斋。高宗绍兴三十年,易“省斋”,时年二十四岁。

衡州衡阳县人。

廖行之《省斋集》附录宋·田奇《宋故宁乡主簿廖公行状》曰:公讳行之,字天民。上世为剑津人。九世祖当五季扰攘,乃迁来南,家于衡阳。

又附录田奇《宋故宁乡主簿廖公墓记》曰:公讳行之,字天民。上世延平人,自九世祖徙居衡阳,子孙蕃衍,遂为着姓。

又附录宋·佚名《宋故宁乡主簿廖公修职墓志铭》曰:公讳行之,字天民。其先剑津人,五季之乱,徙家衡阳。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歌词类》曰:《省斋诗馀》一卷,衡阳廖行之天民撰。

按,“延平”“剑津”,皆“南剑州”之别名。宋·祝穆、祝洙《方舆胜览》卷一二《福建路•南剑州•事要》曰:郡名:延平、剑津。

南剑州,即今福建省南平市一带。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三三《福建路•南剑州•州沿革》曰:今领县五,治剑浦。

据《行状》《墓记》及《墓志铭》,南剑州乃廖行之的祖籍。自其九世祖起,已迁居衡阳,则廖行之自当为衡阳人。

衡阳,时属衡州,即今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舆地纪胜》卷五五《荆湖南路•衡州•州沿革》曰:领县六,治衡阳。又《衡州•县沿革》曰:衡阳县,紧,附郭。

“五季”,即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季”,末世。五代时,中原地区战乱不已,史称“五季之乱”。

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迪功郎、岳州巴陵县尉、巡提私茶盐矾兼催纲。

宋·田奇《宋故宁乡主簿廖公墓记》曰:淳熙甲辰登进士第。拜迪功郎,为岳州巴陵县尉。到官数月,迎亲于湘阴。会疾作,径情侍养以归。

按,“淳熙甲辰”,即淳熙十一年(1184)。

“迪功郎”,当时文官最低序列“选人”七阶之第七阶,从九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四曰:淳熙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诏:新及第进士第一人卫泾补承事郎、签书诸州节度判官事,自[第]二人陈栋、第三人王公迈并文林郎、两使职官,第四人邵康、第五人林瑑并从事郎、初等职官,第六人以下至第四甲,并迪功郎、诸州司户、簿尉,第五甲守选。

“岳州巴陵县”,即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六九《荆湖北路•岳州•县沿革》曰:巴陵县,上,倚阁。

“迎亲于湘阴”,此“亲”指廖母。“湘阴”即今岳阳市湘阴县,当时亦属岳州。廖行之到巴陵任数月后,接其母亲至巴陵。母亲进入岳州境内,廖行之亲自到湘阴县迎候。

“疾作”,谓其母生病。

“径情侍养以归”,“径情”当作“径请”。此句是说,廖行之直接了当地申请解除职务,奉母回归衡阳孝养。

窃考廖行之词有《满庭芳·丁未生朝和韵酬表弟武公望》曰:

五甲科名,半生蹭蹬,胸中可谓忘奇。荣华外物,算岂是人为。自有吾身事业,最难得、养亲时。萱堂好,紫鸾重诰,寿与岳山齐。〇世间欢乐事,争名蜗角,伐性蛾眉。谩须臾变化,苍狗云衣。那似千秋寿母,功名事、分付吾儿。从今去,捧觞戏彩,双绶更相宜。“丁未”即淳熙十四年(1187),乃廖行之奉母归乡之第三年。词中自谓“五甲科名”,可知其登科名次在第五甲,为末等。其“拜迪功郎”,当在“守选”获巴陵县尉之职时。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5baa3bdc5a952a8b46e7191c63a59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