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专栏】
及时反思集众之长,果断调整上得好课!
原创作者|张军(天津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三中学教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站在这里,我心里充满忐忑,因为在教学上自己没有什么大成绩,有的只是一点点粗浅的认识,在座的都是资深教师,都是专家,我今天发言颇有些班门弄斧的感觉,真的有太多东西要和大家学习了,但现在下去也不太合适,那大家就姑且让我班门弄斧一回,全当一个小学生向老师们求教汇报了,有不成熟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多多指导帮助。
反思多年的教学,我一直把重心放在课堂的教学具体内容、教学方法等微观事物上,其实,在反复细心雕磨课堂教学细节的同时,作为一线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模式的改进甚至关注课程的建设,两手齐抓,相信思路会更加开阔。
通过对自己和别人的课堂教学进行及时地反思,我得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并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实践尝试,粗略汇总了一下,分为创设情境和释放潜能两个方面,在这里共享给大家。
一、创设情境
“境”是指外界景物,“情”指由景物引起的感情。教学情境从狭义上讲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者课的结束。
案例一
去年在滨海中学讲定语从句,刚上课我给学生举了几个例句,我说:同学们,刚才在我上课前,我听到有同学在小声议论,我听到他们是这样说的:
The teacher is teaching us grammar.
The teacher is from No.13 high school.
The teacher’s name is Zhang Jun.
I don’t know the teacher.
老师们,这些例句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平时表达中过多的使用简单句显得罗嗦,可以按照表达主次将简单句合并成更高级的复合句,并引导学生合并句子,例如:
A teacher who is from No.13 high school is teaching usgrammar now.
A teacher whose name is Zhang Jun is from No.13 highschool.
他们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创设生活情境,这例句的设计选择是紧紧和课堂环境相结合的,涉及了现场的人物还有人的内心活动,这几个句子一出来,一下子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了过来,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思考的积极性,达到了设计的效果。
案例二
本学期听了龙群老师的一节青年成才课,这节课是教学生怎样聊天,chat,突出肢体语言在对话交流中的作用。
龙群老师和学生进行的对比反差极强的两段对话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段表演中,她极力地和对方进行目光交流,并用“点头”等肢体动作给予对方肯定,对话很舒服的进行;第二段对话中,她用“看表、左顾右盼、看手机、接电话”等动作让对方感觉很尴尬很不舒服,对话中途结束。
教师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成功,对话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给学生真实的感受,让他们对肢体语言的运用作用有了深刻理解,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对于情境创设,最简单的操作就是举例、演示或者表演。这几节课的成功案例告诉我:我们老师不应该做知识的搬运工。老师不是把知识做成成品送给学生,而是带学生走进工厂体验生产过程;不是在餐厅让学生品尝一道菜,而是把学生带进厨房和他们一起做这道菜。
二、释放潜能
1、合作与展示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50多年前提出,学会合作,享受合作是新加坡21世纪持续强盛的立国之本。当合作成为一个国家立国之本的时候,我们却在45人的课堂上刚刚起步甚至还在纠结要不要合作。
小组合作已经在绝大部分课堂推广开来,得到认可。这学期,我对小组合作进行了完善和推进。
组划分
我们的分组大多以学科总分为参考,而很多总分高的学生也存在单科短板,不利于组内学习。对此,我决定以自己学科单科成绩为参考进行分组,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小组内单科层次的统一,组间单科 成绩的平衡,更细化更有针对性。为了便于开展课上合作学习,我把同组同学的座位安排在一起。这样划分小组,有几个学科就有几种小组组合,不同的学科学生的座位安排也是不一样的是各自独立的,如果8科都参与进来一个班就有8种小组8张座次表。
组容量
研究表明,小组人数越少,合作效率越高效果越好。因此我决定变普遍的6-7人一组为4-5人一组,设9个小组。这样大大避免了小组管理困难、参与率不高的问题提高了合作效率,效果不错。
组变换
小组内按照当科的成绩进行分层,分五个层次。按照教学要求我们还可以随时按层成组,变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分层组,然后给不同层次的小组安排不同难度的任务,选择不同的知识总量,做到了承认差异量身定做。
组活动、展示、反馈
上面的一切变化都是为了高效率的组活动做准备,除了常态地将作业上交、默写任务、在校纪律、出勤、卫生等表现与小组挂钩实行量化以外,我还在课堂上设置必答题、抢答题、抽签答题等题目,以及其他小组补充答题、改正错误、提问质疑等组活动,这些活动大都是我和我的学生在对前面的课堂一起进行反思的过程中的出的想法,我们师生边反思边改进边实践,共建课堂。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竞争意识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扬,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潜力得到了释放,课堂充满了活力。
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一个核心,小组活动满足了这一点,但它们必须以产出为目标,否则课堂活动就难以保证有效,产出是思维的外化形成显性的学习产品,即创造和体验,展示环节满足了这一要求。
记得几年前我做过的一节课,叫《亚洲的沙尘暴》,过程中学习了沙尘暴的起因、危害、政府采取的措施,那是一节小组合作研究课,结尾处我加了一个环节叫field work我要求每组学生出一份海报,用我给他们准备好的剪刀胶水画笔彩纸等等,介绍自己保护环境的方法措施,倡议增强环保意识,并由组代表将海报在全班展示。那个环节学生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的潜能被再一次激发所学的知识经过内化连同他们的智慧情感思想见解在一张张海报中得到重新的呈现。传统的学习产出主要是作业和试卷,我们可以在这一基础上稍加改进,让作业作品化让学生在创造和体验中成功学习主动发展。那节课的不足是那些海报在展示后没有得到我及时的评价和对外的展示,也就是说没有得到应有的反馈。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既包括信息发出者的表达与接收者的倾听,还包括接收者对发出者的反馈,英国教育家伊恩史密斯说:“反馈被称为学习的生命线,冠军的早餐。”
2、提问与问题
教师教学中要多一些套路性的提问,提前明确学生在哪里,去哪里。教师不是要让学生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还要有一条路线;不是让学生心中有一个物体而是一幅图画。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校对学生方向,带着让学生奔向目标得出结论。有一道单选题:
As you can see from the weather map, huge rain clouds are completely ______ the Southeast.
A. Expanding B. covering C. approaching D. forming
这道题大多数学生选择是C,正确答案是B 。
我问其中一个同学:“选择C主谓合理符合逻辑为什么不对呢?”她答不出来,我说:“其他同学们呢,仔细观察你们一定能找到原因。”
大家还是不作声,我继续说:“我们看哪位同学能找到出题人的意图,找到这道题的奥秘所在。”
终于有学生说:“completely”。我继续追问:“completely 对解题有什么影响吗?”
终于在追问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了这道题的出题意图,解题经验值得到提升。
紧接着我问大家:“同学们,老师公布答案后如果你答错了,你是马上改掉错误答案接受标准答案吗?”,“如果不是那你应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反思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对了,改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解题的过程,是质疑的过程。”
“10个人有8个第一选择可能是C,我也是其中一个,但我的经验告诉我要think twice。今天,你们收获的便是一次经验和教训。同学们,其实事实往往隐藏在表象之下,真理也时常把握在少数人手里,少数沉默的人,众人叽叽喳喳的选择未必就是对的,众人的想法未必可靠啊”,由此我们就一道题的解答上升到是非观价值观的渗透。
总之,老师们要经过启发让学生多说话多表达自己,不可和学生争夺话语权,更不要为了进度等等代替学生去思考,不用担心学生答不上来自己接不下去,现场生成的课堂才最真实最有生命力。此外,我们还要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学生不可能创新,质疑意识是创造力的前提也是我们的学生严重缺少的东西。
老师们,有人说上课教学就是处理学生、课本、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课堂就是这三者不同的组合形式,我认同,然而,谈何容易。我们的是考试文本化的,教材统一化的,而学生却千差万别,完成了进度学生吃不消,照顾了学生接受能力又完不成进度,这几乎成为摆在每一个老师面前的问题。如何处理学生、课本、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值得我们去思考,也更加期待更多勇敢的人们去探索尝试。
从课堂细节雕琢到课堂模式探索再到校本课程建设,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开阔的思路,在路上的我们不可止步不前,不能走马观花,也不宜操之过急,我们要静下来、慢下来,且行且思、细心体会,慢下来处处是风景。
我关于课堂的反思还远远不够彻底,课堂永远是随着学生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我会坚持反思,扬长补短,让我们互相交流学习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好。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情怀响螺湾”。
2016年12月17号
文章为作者2016年教学研讨会发言稿(有细微改动)
文章原创作者 张 军
延伸阅读:
张军:下学期你,带个班吧
张军:除了刷题抓分,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张军:要不要继续倒置本末
张军:久而生变,疫期居家学习避免两极分化,班主任该怎么做?
张军|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在行动:工作室代表团北京石景山会面
张军:重新审视你的工作——拾起被忙碌的你我遗忘的“力量”
张军: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在行动(八):工作室创始人广州番禺之行
张军:放下放下,拥有能量源的孩子向阳生长
张军:疫情中“天津10号男”现象之背后
班主任手记:规范自律 自由发展
教师,对话体制 对话生命 对话改革
【班主任心得】课堂教育需要任性的温度
最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 !海量学习资源!附入口和应用案例,请转给教师和家长
请收藏!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免费学!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微课+基础练习大全汇总
收藏!适合小学生听的名著最全合集(点击可听)
大型文化纪录片《大师》全136集!全面纪录大师的传奇一生!
请收藏|大型系列纪录片《先生》十集全
1-9年级全学科微课资源汇总(点开即看)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