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天津滨海新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

2019-11-04     中经云端

[中经云端·园区头条]

1·天津滨海新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

据滨海时报消息,在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滨海新区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实施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攻坚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为加速创新要素集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新区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领,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打造协同创新平台,聚焦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自主可控软硬件、细胞和基因治疗、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推进滨海科学城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滨海新区还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建立“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力争到2023年,科技企业规模逐渐壮大,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00家,雏鹰企业达到2000家,瞪羚企业达到2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较2018年翻一番。新建国家级研发机构5家、市级研发机构20家。到2035年,基本建成滨海科学城,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标志性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聚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创新人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跻身世界创新型城区前列。

2·南京江北新区打造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

据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消息,近日,江北新区发布《南京国际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方案》。江北新区聚焦探索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发展路径,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有效融合,打造国家级的知识产权金融创新试验区。根据方案,江北新区将建设“一中心、两平台、三核心”。其中,“一中心”,即打造国家级知识产权金融创新试验区;“两平台”,即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物理集聚区和知识产权金融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平台一体发展;“三核心”,即构建知识产权金融大数据研究院、价值评估体系和风险缓释体系。南京国际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建成后,将进一步激活知识产权价值链条,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实体经济投融资发展和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中经云端·国家级园区]

1·江苏常州高新区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合作签约

据常州高新区管委会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9年10月25日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举行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产业发展处处长敖翼、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医药生物技术处副处长卢姗、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化学药与医疗器械处副处长苏月、常州市科技局局长刘斌、常州市科技局副局长戴亚东、常州市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周欣、常州市新北区副区长孟靓、常州市新北区科技局副局长钱亚娟、常州市新北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徐俊等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孙燕荣、孟靓分别介绍了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及常州高新区情况,双方就常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生物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常州高新区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实质化的合作成果,共同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徐俊表示,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园将配合高新区及各级科技局做好落实,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加聚焦产业定位、聚焦园区发展、聚焦人才集聚,着眼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找准方向,差异化发展,将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常州市特色产业。

2·成都高新区首次设立企业高质量发展奖

据四川日报消息,近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2019年1-9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739亿元(不含双流园区),同比增长28%,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7%,进出口额连续18个月在全国近百个综保区中居首位。“区内企业,尤其是龙头领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业务增长,持续拉动了外贸整体增长。”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说,鸿富锦、英特尔、戴尔等龙头领军企业生产线产能继续释放,带动外贸快速增长。“企业是最宝贵的资源,对成都高新区而言,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健全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劲的创新实力,而落脚点就在于一个个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成都高新区的许多工作逻辑起点,就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3·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端总投资108亿项目集中开工

据经济日报消息,2019年10月29日,总投资108亿元的11个产业项目在青岛古镇口融合创新区集中开工,涉及科技创新、智能制造、船舶海工、新能源、海洋生物、生命健康、水声通讯、高端会展等高端领域,将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增添新引擎。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功能区之一,青岛古镇口融合创新区规划陆域面积180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20平方公里,是融合创新深度发展的“试验田”,围绕承接重大项目落地,规划建设了“一区四园”,即科教创新区和四个各具特色的科技协同创新项目园,加快发展融合创新产业,高端涉海项目达到200多个。此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是古镇口“发起总攻势、冲刺200亿”攻坚目标的实践行动。今年以来古镇口融合创新区全面发起融合攻势,先后组织三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新开工项目23个,累计总投资308亿元,加速形成大科技、大项目、大产业发展格局。

4·贵阳高新区10个项目斩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

据中国日报网消息,2019年10月24日,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贵阳举行,会议宣读了《省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贵阳国家高新区共有10个项目获奖。贵阳国家高新区此次获奖的10个项目,大部分是关键技术开发与研究应用项目,涉及大数据、材料、装备制造、勘测设计等领域,主要是围绕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贵州创新轻金属工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参与承担的“铝电解系列安全不间断生产与维护新工艺”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承担的“高性能铝合金专精特新加工技术与应用”和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的“多瓣式超大型主纵梁潜孔弧门技术”等2个项目分别荣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三等奖。据悉,2018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设立了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科学技术合作奖5类奖项,共评出授奖项目115项。

[中经云端·经济新发展]

1·武汉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

据新华网消息,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于2019年10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开工项目总投资额达165亿元。据悉,本次开工的有中国生物第二总部暨新疫苗生产基地、东湖高新国际健康城、武汉市江夏区科投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其中,中国生物第二总部暨新疫苗生产基地计划投资50亿元,将新建六价轮状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生产线等。东湖高新国际健康城项目计划投资100亿元,致力于创建产业升级、集约高效、互融互通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东湖高新国际健康城”项目由东湖高新集团联合多家公司共同开发建设。东湖高新集团董事长杨涛表示,东湖高新国际健康城位于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的核心启动区,将构建一个以生物医药为主导核心,以医疗服务和医学技术为重要支撑的“三医融合、一体两翼”现代大健康产业体系。东湖高新集团将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主题园区运营优势,助力江夏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武汉市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2·北京:国内首个5G物流园区实现“人货场”智能匹配

据科技日报消息,“支持数据的精准采集、运营预测、智能决策,我们将构建一个包裹、场地、车辆、人员和设备高效连接的‘智能物流世界’。”2019年29日,2019全球智能物流峰会召开,京东物流集团首席执行官王振辉表示,位于北京亚洲一号智能物流运营中心的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已经基本落成。在5G园区中,借助5G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技术特性,通过5G+高清摄像头,不仅可以实现人员的定位管理,还可以实时感知仓内生产区拥挤程度,及时进行资源优化调度,极大提高生产效率;5G与物联网的结合,帮助对园区内的人员、资源、设备进行管理与协同;5G还帮助园区智能识别车辆,并智能导引货车前往系统推荐的月台进行作业,让园区内的车辆更加高效有序。据介绍,首个5G物流园区将通过AI、IoT、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智能物流技术和产品融合应用,打造高智能、自决策、一体化的智能物流示范园区。推动所有人、机、车、设备的一体互联,包括自动驾驶、自动分拣、自动巡检、人机交互的整体调度及管理,搭建5G技术在智能物流方面的典型应用场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04-NW4BMH2_cNUgmXg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