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260亿,距离年初定下的目标还有多远?

2023-06-30     电影情报处

原标题:半年260亿,距离年初定下的目标还有多远?

作者 / 无念

6月结束,全年大盘来到了260亿以上,距离我们此前定下的500亿的年度目标,已经差不多实现了一半。

市场真的是千变万化。明明上个月,大盘表现的不太理想还让人对于今年“保5争6”的预期变得不那么乐观。结果暑期档一来,虽然进口片表现不佳,但一部《消失的她》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直接从此前大家预测的不足10亿,直接奔着30亿的目标去了。这不仅带热了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大盘。有了《消失的她》的带动,暑期档今年重回100亿,希望很大。

虽然,今年电影市场重回正轨,但是平心而论,半年260亿的成绩,算不上是多好,甚至还比不上疫情时期的2021年。那一年的整个上半年,大盘收获了275亿,但是下半年表现不佳,也让全年票房停留在470多亿,尚未突破500亿大关。那么今年呢?这个500亿大盘的目标,能实现吗?

半年260亿,

差距输在冷档期上

今年上半年,260亿的表现,究竟是什么级别?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一个比较。

情报君列举了疫情前的2019年,也是目前内地全年大盘最高的年份;以及疫情期间的2021年,也是疫情三年期间影院开放相对完整的自然年份。分别从月份、档期、单片表现等几个方面来看。

先看数据:2019年上半年,票房313.29亿;2021年同期,票房275.68亿;2023年同期,截至下午14点,票房261亿+。所有数据均来自猫眼专业版。

首先,从月份上来看。横向比较的话,能够看到很明显的差距。

2019年和2021年,1月和2月累计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因为毕竟有春节档的参与,当月大盘破百亿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哪怕2021年因为有疫情,但是由于2020年春节档的缺失,导致2021年春节档反而创下了更高的历史,“报复性观影”在当年春节取得了最大程度的效益,两部影片双双破40亿,极大地抬升了大盘体量。

而今年春节所在的1月,大盘勉强达百亿。2月票房下滑明显。当然了,票房数据的差异跟春节假期所在的具体日期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2019年春节档是2.4-2.10;2021年春节档是2.11-2.17.一个在2月上旬,一个在2月中旬,这样都能助力2月大盘的攀升。但是像今年,春节档是1.21-1.27,位于1月下旬。档期的后置并不利于整个1月的月度大盘抬升,同时对于2月的助力也是有限的。

前两个月过去后,3、4月的差距变得更明显了。在疫情之前,传统的3、4月冷档期,累计还能有80亿+的产出,比如2019年,3、4月各有一部10亿+的进口片,3月是《惊奇队长》10.21亿,4月则是《复仇者联盟4》26.14亿。但是到了2021年,两个月的大盘累计缩水了将近40个亿。不仅没有一部10亿+产出,受疫情等多方面的影响,进口片也疲态尽显。

到了今年,差距更明显了。整个3月,票房产出不足20亿,冷档期效应更加明显,大盘的冷热不均现象进一步加剧。4月的票房虽然超过了2021年同期,但是相比2019年同期依然落后了太多。而这样的“贫富分化”,显然并不仅仅出现在上半年的3、4月

5月,因为有五一档的参与,差距不至于特别显著。但是2021年由于五一档票房创下新高,也带动了当月的大盘上涨。6月,进入暑期档,去年的6月表现不佳,好在今年6月大盘又稳步上涨了,这跟今年端午档的不错表现,以及《消失的她》的意外大爆,也离不开关系。

所以,如果我们把每两个月打包看成是一个小区间的话,能够明显看出:今年的市场表现,3、4月的冷档期月份,相比以前同期,是下滑的最厉害的。而春节档所在的1、2月,跟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反倒没有少太多。这也充分说明了,春节档的体量确实足够大,但是大档期之外的月份,观众们确实是越来越少走进影院了

从档期的角度看,跟从月份的角度看,情况是类似的。因为档期的排布也是跟着月份走的。

今年春节档历史第二的好成绩,让人们恢复了不少信心。五一档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基本上也形成了15亿+的稳定体量。其他的中小档期,情人节档期受春节影响比较大;清明节档期因为今年只有一天,所以比较吃亏,但是按照往年三天小长假的基本配置,产出6-8亿不太难。至于暑期档,6月刚开始,市场还没完全热起来,这时候端午档的存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今年端午档9亿+的表现,基本已经达到了最高时候的2018年水平。只有端午档表现好了,才有可能实现向7月大热暑期档的平稳过渡。

最后,我们也从单片表现来看一下这三年之间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大盘的抬升是靠着大片来推动的。所以,当我们只看10亿+的影片数量的话,可以发现,今年的表现是最差的

2019年,10亿+共有6部,其中春节档3部(一部45亿+,一部20亿+,一部15亿+)剩下三部分布在比较冷的1月初,以及3、4月。最重要的是,后面这三部,都是进口片。另外还有两部9亿+,距离10亿大关也仅一步之遥,对于大盘的贡献也是很大的。

到了2021年,10亿+的片子数量来到了7部,其中春节档3部(一部50亿+,一部45亿+,还有一部10亿+),跨年档一部,五一档一部,进口片只剩2两部。9亿+选手消失,只剩下7、8亿+的了。

形势已经发生了改变:首先,10亿+基本成为了进口片在内地市场的天花板水平,《复联4》的那种情况基本不存在了;其次,五一档也开始产出10亿+的选手,但是春节档选手的贫富差距也进一步拉大,基本只有两部能跑到最后,除了这两部,基本还能有一部摸着10亿的门槛。最后,冷档期产出爆款越来越难了,2019年还能有《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样近10亿的年度黑马,今年能有8亿+的《铃芽之旅》就已经让人烧高香了。

所以,看到今年,10亿+的片子只剩下5部。春节档3部(两部40亿+,一部10亿+),当然还有两部《无名》和《深海》的9亿+,勉强倒也能算是踮踮脚摸着了10亿的门槛。此外,只剩下一个五一档的《人生路不熟》,还有暑期档(端午档)的《消失的她》。至于《速度与激情10》,到现在还没破10亿,《长空之王》表现也只能算是一般。头部影片数量少了,大盘自然也就上升的慢了。

因此,综合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受到3、4月冷档期大盘的下滑,以及进口片在内地的失势等影响,今年上半年的大盘增速不及前两年,距离疫情前的状态,也还有不小的距离。这一点,在未来恐怕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全年500亿有希望,

但是还要加把劲

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接下来还有6个月的时间,我们也不妨简单看一下,能够在年底实现今年的目标吗?

如果还是以500亿作为今年的大盘目标的话,那么距离这个目标实现,还有近240亿的差距。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如今,进口片在内地基本已经无法有更大的吸引力,今年接下来也缺乏体量较大的进口片种子选手,即便是像《海王2》这样的,恐怕也很难像上一部那样有特别大的起色了。

2019年,国产片与进口片的票房占比是62%比38%;到了2021年,进口片占比下滑,只有21%。而今年,由于进口片引进的松动,截至目前,进口片占比为25.4%。但考虑到整个下半年,能够拿得出手的进口片数量也相对比较少,所以我们暂时预估,全年的进口片占比应该还是很难达到19年的水平。所以,空出来的这些百分比,恐怕只有从国产片上去弥补了

目前,暑期档过去的一个月,票房已经超过40亿了,如果按照百亿暑期档的目标来看,还剩60亿。目前待映的片子里,《封神第一部》《超能一家人》《巨齿鲨2》等都是板上钉钉10亿+甚至20亿+的大片,《热烈》《扫毒3》也都有差不多10亿左右的底盘,还有像是《八角笼中》这样5亿+的选手,以及《碟中谍7》这样的口碑热门续集。别忘了,《消失的她》现在才15亿,还有差不多15亿的票房余量待收割(目前的票房预期有33亿)。

所以,这么算下来,今年暑期档不管怎么样,100亿是闭着眼冲的,120亿难度也不大。但是能不能达到150亿的高水平,还是存在一定变数的。

如果,按照最理想状态下,今年暑期档真的达到了150亿的话,扣除6月份已经拿到的40亿,7、8月还要取得110亿。也就是说,下半年总共240亿的缺口,9-12月这四个月还有130亿要努力。这其中,按照往年趋势,国庆档还能分走差不多40多个亿,但是因为今年没有中秋档了,中秋假期跟国庆连在一起放八天,所以我们再预测多一点,就算45亿,那么还有85亿分给9、11、12三个完整月以及10月下旬。如果是在市场形势好的2018-2019年,这个目标不难实现,但是疫情后的今年,恐怕是需要努努力才行。

这还只是暑期档取得150亿好成绩的情况下。如果保守一点,暑期档只拿到了120亿的话,那么还有30亿要分给今年后四个月去完成。这样的话难度就更大了。而且下半年也还是存在冷档期的,如果暑期档过去后,回归到日常的周末档的话,市场是不是又会恢复到不温不火的状态,这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总而言之,就目前的预测来看,积极一点期待,今年500亿的目标还是有很大可能的。尤其是在暑期档的热度带动下,且日常的片源供给充足的情况下,这个目标努努力还是有希望的。但同时,我们依然需要清楚地意识到,目前市场上涌现出的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依然值得业内的大家警惕。尤其是在解决日常周末档时,观众观影兴趣不高、且缺乏优质内容供给的问题上,市场还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行。

上半年已经结束了,希望下半年的市场能够一路红火,越来越多的新片大片多多定档落位。也希望今年的大盘能够取得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成绩,让电影市场的复苏真正到来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b3fdca57c34b052d9ea9d3b661e06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