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充电器上市的“品胜们”,出路在哪里?

2023-07-22     单仁行

原标题:靠充电器上市的“品胜们”,出路在哪里?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有这样一种企业,他的产品和品牌你很熟悉,甚至他是一个行业少数先吃到红利的人。

甚至你以为他早就应该上市了,结果他才姗姗来迟。

比如说靠着卖充电产品起家的品胜。

作为3C消费电子配件的老大哥,品胜在10年多前就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但一直到最近才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比同行的安克和绿联慢了好几拍,而且上市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从2022年1月的第一期辅导以来,品胜共经历了5期上市辅导才最终交表。

老大哥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原因出在哪呢?

我们对比品胜、绿联、安克多个3C零配件企业,这个行业总体有什么特点呢?

02

根据品胜的招股书,单纯从营收来看还不错,品胜2022年营收13.2亿。

但增长十分缓慢。

相比2014年也才增长了21.9%,归母净利润更是几乎处于原地踏步,近三年还在持续下滑,2022年甚至跌破亿元大关。

横向比较,三年加起来的利润,跟绿联2021年净利润3.3亿差不多,更是远远被安克的11.8亿甩开。

综合来看,品胜的业绩亮点确实不多。

另一方面,品胜上市募资7.57亿,其中4.19亿是用来扩建和搬迁深圳的生产基地,2亿用来建设研发中心和总部办公楼,剩下的1.38亿才是用来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可以发现,这7.56亿大部分都是用在了盖楼上,一小部分才是用在市场推广上。

关于研发创新的投入,没有提,而在招股书里,研发投入的占比也不到4%。

当然,研发投入不足,不仅仅是品胜一家的情况,而是这个行业共同的特点。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可以从品胜、绿联、安克占据的生态位来切入分析。

我们首先来看这几家企业的经营范围,从品胜的招股书、绿联的财报可以看出,充电系列是这一类公司的核心产品阵列。

充电产品主要包括充电器、充电线、充电宝这三大件,这是消费者日常购买最多的产品,特别是在苹果相继取消附赠充电器的大背景下,3C配件厂商应该是受益最大的群体。

但是,从商品属性来看,充电产品本身属于低频消费品,消费者购买一条充电线可能会用一两年,一个充电器使用四五年更是常态。

在低频中,我们以价格区分,又分为高价和低价。

从技术来看,无论是充电器、还是充电宝,本质上都没有太大的技术壁垒,几个人的小作坊能做,苹果华为更是可以做。

区别就在于,华为、苹果这样的手机厂,有原装标签,品质可靠,但价格也更高,产品之间有时候会不兼容。

对于它们这种企业来说,手机才是核心业务,配件并不是重心。

而小作坊的产品,价格非常低,但在质量可靠性,充电速率上就存疑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小作坊和手机厂商之间存在一个“高质量、价格适中,产品兼容性强”的生态位。

安克、品胜、绿联就是定位在这个细分市场逐步做大。

03

在这个细分市场里,产品的门槛并不高,技术迭代会非常频繁,存在“速生速死”的规模波动。

这种特性注定这个行业无法一家独大,也很难长期占据优势。

想要在3C配件中脱颖而出,有三个核心点:

一是建立品牌形象。

所谓品牌形象,就是根据生态位在消费者心中确立一个“高品质,价格不错,平替原厂”的印象。

这一点在安克和品胜的财务报告中也得到了“体现”。

安克在财报中表示,“深厚的品牌积累与营销能力优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安克会表现自己得到了苹果官方认证,自己的设计拿到了红点设计奖,绿联会邀请KOL,比如何同学为自己代言。

品胜在这一点上比较吃亏,一直到现在,品胜还没有拿到苹果MFI认证,品质不稳定所导致的品牌声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就是供应链体系的建设。

这一点无法体现在财报上,但我们去了解了一些供应商的评价。

简单来说,有一类企业是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把红利拿出来快速整合供应链,带领供应链升级,利用微创新迅速出新,比如从慢充到快充的功率迭代,跟供应商结合的很深。

有一类企业也是整合供应链,不同的是,这一类企业的目的是以规模换取“价格上的优势”。

前者的选择有一定的风险,非常考验企业的整合能力;

后者就是把压力转移分摊给供应商,快速生产铺货,但坏处就是品质参差不齐。

04

第三个是我想讲的重点,市场策略。

在“速生速死”的产业特征下,3C配件商可以单靠一款或者某一系列的产品快速崛起,也会因为一类产品的库存积压而迅速凋零。

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在过去几年里,充电产品的增长主要是来自手机厂商不送充电器,以及充电器从传统慢充向快充的升级迭代。

这两大趋势共同推动了充电类产品的增长。

但在今天智能手机市场下滑的大环境下,充电产品的增长已经开始了放缓。

对于3C配件品牌商来说,从自身的商业画布出发,沿着市场和技术应用场景两条路线的延伸,显得尤为重要。

举例来说,我们对比安克和品胜,两家企业在市场的选择上就体现了巨大的不同。

安克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市场定位在海外市场,2022年来自海外的营收占比达到96.34%,并且66%以上的营收全都来自于线上销售。

当然,品胜的比例也不低,但海外营收占比只有5%,主要市场是在国内,而且售价和成本都远低于安克。

两者在市场细分定位的差别,导致品牌认可度的差异,安克正在尝试从海外市场同步到国内市场,但品胜进入到海外市场就有点难度。

其次是技术应用的场景,也就是说,你的产品还可以在哪些场景中应用?这是我在系统班课程里经常讲的一句话,你的产品还可以用在哪里?

或者是你的技术可以平替到哪些产品中?

从安克的财报中可以看到,智能创新类产品已经占到了公司营收的30.82%,这部分产品主要包括智能门铃、门锁、扫地机器人、3D打印等市场。

无线音频类产品占到营收的19.8%,这部分产品主要以蓝牙耳机,蓝牙音响为主。

这两大类已经占据安克50%以上的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安克在充电品类之外,给自己开拓出了第二增长曲线。

这是两者在战略方向上的根本区别。

05

对于很多类似3C配件的企业来说,能有今天的成绩,一个是赶上了时代所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是找准了生态位,

在这个生态位运用良好的营销策略,同时整合供应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是,周期有上有下,红利也总会吃完。

特别是对于技术门槛不高,单个产品市场规模有限的企业来说,需要不断去从“市场”和“技术”两条曲线上挖掘新的机会增长点,

当然,遗憾的是,我们总会在攀登高峰后写下“我到,我见,我征服”,在跌落低谷中才感叹“思危、思变、思退”的可贵。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4ebd16d37b9a6f61472fac61a7fc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