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彦廷
1
如今起跑线之争带来的压力,已经突破了许多孩子能够承受的度。
家住杭州的秦女士,是一所重点小学的老师,儿子5岁就上了小学,她对自己孩子的学习要求特别高,经常会拿自己班的学生与自家儿子比,要求儿子每次考试成绩都必须是100分。
儿子考到98分,秦女士会觉得自己非常失败,严重的甚至都患上了抑郁症。
其实说白了,秦女士之所以压力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身份问题”。
她是一名教师,可自己孩子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她的内心担忧别人的看法。
(图片来自网络)
譬如:
“自己的孩子都做不到最好,怎么教别人家的孩子呢?”
提起“别人家的孩子”,这可能是很多人儿时的噩梦,有些父母习惯性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家的孩子相比较,他们觉得,有比较才会有进步。
虽然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大部分家长的比较是出于爱面子,是盲目的、攀比的,这种盲目根植于他们内心的焦虑。
在曾经的刷屏文章《牛蛙之殇》中写到,一个妈妈为了能让孩子考入上海四大民办小学,安排孩子每天进出各种培训机构,超前学习英语和各类知识,甚至还进行从每天到每月的KPI考核。
最终,孩子在妈妈的高负荷施压下,患上了抽动症,内心极度自卑。
有的家长,他们害怕孩子考不上好学校,比别人成绩差,会输,会落后。
为了孩子,他们不惜重金买天价的学区房,给孩子报着无缝衔接的辅导班......
盲目比较,严苛打压,心理失衡,传递出了严重的教育焦虑,这种焦虑,让无数家长和孩子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很多父母并不知道的是:这份焦虑,很有可能毁掉一个孩子。
2
父母越焦虑,孩子越脆弱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就是一个极度焦虑的家长。
她视女儿为自己唯一的希望,将高考作为女儿人生的终极目标。
宋倩也是一名教师,为女儿乔英子倾注了全部气力,不光辞职牺牲了事业,而且将自己的人生也奉献给了女儿。
但是,这份近乎偏执的付出感,却让我们看到了深深的教育焦虑。
(图片来自网络)
乔英子的成绩很优异,经常是第一名,但有一次考了全区第二,宋倩就接受不了了。
发现女儿在玩乐高,她恨铁不成钢地说:
“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
在母亲强烈的焦虑感下,英子的兴趣爱好被剥夺,个人感受被镇压,这份密不透风的爱最终让她患上了严重失眠和抑郁症,一度将其逼到跳海,让观众们大呼心疼。
这个本身很优秀的孩子,差点儿就毁在了家长的焦虑和控制欲上。
焦虑,往往来源于内心的不确定性。
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情绪也是会传染的,如果父母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和恐慌,给孩子树立的榜样往往也是负面的,父母越焦虑,孩子越脆弱。
心理学家张怡筠说过:
“焦虑的父母都伴随着很强的控制欲,包办和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没法自己探索学习新技能,不能自主做选择,很容易成为生活的低能儿。此外,焦虑使父母很少鼓励孩子,容易使孩子陷入自卑情绪,难以融入集体中。”
(图片来自网络)
长期生活在焦虑环境中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低,甚至没有价值感,这种对自我的否定,是一种慢性摧残。
万物成长皆有规律,在孩子身体和认知都不成熟的年龄里,如果接受了过重的脑力劳动,其结果无疑是拔苗助长,可能废掉的是孩子光明灿烂的一生。
曾经中科大少年班里三大“天才神童”的堕落轨迹让人唏嘘不已,宁铂出家为僧,谢彦波和普林斯顿导师闹翻,干政患上精神疾病。
有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却痛苦了后半辈子。
3
教会孩子从容面对输赢
泰国短片《豆芽儿》曾触动过很多父母。
短片里,小女孩想种植豆芽儿,卖菜的妈妈就鼓励她试试。由于母女俩人没有种植的经验,所以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但是失败后妈妈没有放弃,而是鼓励女儿再试试。
于是,母女俩不停地尝试,在试错的路上坚持着,终于豆芽儿开始疯长。
妈妈问她:
“我们要不要种点别的?”
女孩信心满满地说:
“我们试试吧。”
女孩的出生虽然并不富裕,但良好的家庭氛围保护了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最后,女孩从泰国最底层的菜市场走了出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攻读博士,实现了命运的逆袭。
不焦虑,并不意味着不让孩子吃苦,而是让孩子自己学会从容地面对人生之苦。
世界拳击冠军邹市明的儿子轩轩,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男孩子。
在《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中,孩子们比赛吃西瓜,轩轩边哭边说:
“我不想输,谁来帮帮我呀?”
可是作为世界冠军的爸爸,在这个时候却说:你不能只想赢,也要学着输,输并不丢人。
在邹市明的开导下,孩子渐渐缓和了心态,知道了输赢是常态。
当邹市明遭遇失败的时候,轩轩也试着安慰他:输了没关系,重新来。
人生是一场需要具备持久后劲的马拉松比赛,每一个弯道都有超越和被超越的可能性。
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意识到,在未知面前,焦虑只能徒增烦恼,毫无益处所在。
(图片来自网络)
焦虑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家长把握不好焦虑的度。
我们应该正视孩子之间的差距,不应盲目追随“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要意识到孩子的独特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孩子擅长读书,有的孩子擅长交际,所以,你得正确得认识到这种不一样。
要知道,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遗憾的是,90%的人最终都落入了平凡,我们不应该鄙视平凡,而应该去欣然接纳它。
一个人的发展不是百米跑,拼的不是一瞬的爆发力,相反,他其实是一场马拉松。
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哪怕有缺点,我们都应该多给予一些时间,一丝宽容,一份理解,给孩子一个机会,让这朵花慢慢开放。
不要再以赢在起跑线为教育准则了,请把你的心态放平,目光放远,陪孩子一起面对未来的每一份不确定性,勇敢坚定地迈向人生的下一个路口。
作为父母的我们,是时候给自己降降温了,有时候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我们太着急了。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