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试玉(357)|嘉宾【廖国华 陈廷佑 段维 苏俊】

2023-10-07     小楼听雨诗轩

原标题:每周试玉(357)|嘉宾【廖国华 陈廷佑 段维 苏俊】

前 言

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362):2023年第40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雨后菲林山寻蘑茹

何正彪(浙江)

雨后偏钻出,还撑小伞来。

寻些山野味,翻遍白云堆。

廖国华: 此小绝为赋体,白描赋事。前半写物,后半写已,自已在采蘑菇。两个已,应该是两个己。

苏俊:前二句可爱,活写蘑菇。转结二句亦能于寻常情景中翻出韵味,清新自然。

夜 坐

宋善岭(江苏)

月光真浪漫,邀我坐阳台。

新竹满庭秀,去年亲手栽。

情知佳节至,自放好怀开。

丹桂也添趣,清香断续来。

廖国华:时令之作,写当下之情景。喜中两联流水对,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全篇如行云流水,一气而注,情绪满饱细腻,真切自然。

苏俊:三四见跳脱,佳。五六流水行云,自见闲适。

山乡道中

孙临清(辽宁)

吟鞭漫指路横斜,树掩伊谁瓦屋家。

不见空巢童与叟,南瓜藤乱半墙花。

廖国华:七绝记行,作者一路行来,把所见所感一一行诸于笔端,形成鲜明生动的画面感,构成了对读者视觉的冲激力。唯“空巢”一词可酌,盖南瓜是农家常见的蔬菜作物,有种菜人即非空巢。

段维:喜欢结句“南瓜藤乱半墙花”,有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同时它也是“空巢”的注脚,类似词的提顿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织成愁”之后的宝帘闲挂小银钩”。

苏俊:叙述社会留守问题而能以景出之,故不觉其枯槁。此作安排亦见匠心,从远到近,有条不紊。

诗经之城河间

周文彰(北京)

蒹葭瀛海倍多情,童子能吟大雅声。

漫步河间花径上,眸光到处见诗经。

段维:这首绝句最闪亮的句子是“眸光到处见诗经”,初看只是切题“诗经之城”,细嚼则妙在这里的“诗经”一词蕴含着三百篇中丰富而璀璨的意象。

苏俊:眸光一语造境、造意均妙。盖与花径勾连,此眸光与花光殆不可分矣。复以诗经与花关合,可知国粹如花开之不败也。

蜜蜂琥珀

史济民(上海)

倏忽垂松泪,游蜂不再鸣。

无端遭大劫,有幸得长生。

廖国华:五绝咏物,前二句述题,写此物之由来,十个字交待得清楚明白。后半写神,用大劫和长生的强烈对比来升华主题,从而体现了本篇深层次思考而得出的哲理意蕴。

癸卯八月十六望月

江岚(北京)

小门出去有天桥,横跨长街百尺高。

对面月轮如可拭,桂枝摇处淡香飘。

廖国华:咏中秋月题材如汗牛充栋,不知凡几,着手确为考验作者笔力。此绝转句用“月轮如可拭”构建出陌生感,造境见新,见新便超出俗流。结句“桂枝摇处”不过是“拭”的动象。

中秋寄意

王守仁(内蒙古)

家国情怀不可删,洪灾过后泪潸然。

一腔心事浓于酒,谁管月儿圆未圆。

廖国华:不一样的中秋诗,不一样的吟情。虽于醇雅有所不足,尾句甚而近油,但读得痛快,读得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桃花峪桥远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

高昌(北京)

悠然平水起横波,囊挂秋声含笑过。

魂系古今连雪岭,色凭深浅界黄河。

中原景象十分好,故国情怀一样多。

天上来兮奔海角,世间风雨伴狅歌。

廖国华:读此律,想就诗题说几题外话。愚以为,诗题愈具象化,愈能写出陌生感。因其在大题目之下的分目,能取象载情,亦能避免宏大叙事。如此题,写黄河,更是写黄河的中下游分界线,具象化了,诗就易成功。此律围绕“分界线”着笔,虚实结合,动静相兼,有声有色,既写出了“分界线”的这一个,也烘托出了黄河的宏伟壮观。全篇在构思与创意上颇见功力。

中秋闻桂

杨逸明(上海)

月下香飘沁肺脾,蕊黄堆叠满霜枝。

收来茶盏皆成梦,写入云笺即是诗。

每岁才闻数天桂,此生能展几回眉。

金风萧瑟吾珍惜,坐享秋光最美时。

廖国华:律题中秋,具象是闻桂,风格是一贯的自家面目,读来又如老友对坐,桂花树下,把茗娓娓而谈,既明白晓畅,又凭心随意。“坐享秋光最美时”,余亦固所愿也,不敢辞也。

鹧鸪天·一件破旧牛仔马甲

齐蕊霞(河北)

马甲着身岁月遥,穿完一季便能抛。忽逢邻舍频夸酷,只差前襟没起毛。

听此话,入箱包,原来此物最时髦。到时穿起秀一秀,老妪如今也弄潮。

廖国华:小词表相是咏物,内容却是借物写生活中一段故事,一种情怀。构句大量取用时语俗语流行语,造境极接地气。读多各种不亚于古人集中的仿作,再读此词觉得精神一振,感到果然如此,就是如此。

夜 思

李树喜(北京)

故乡音讯渺,夜永忆高堂。

一轮不老月,照我鬓如霜。

陈廷佑:秋日赋诗,以夜思为题,由故乡起手,引出高堂,再转向不老月,最后结于霜鬓。字面平顺,内涵奇崛。几行萧瑟,满纸苍凉。树兄果然老辣。

游头门港口新城

池健(浙江)

厦耸涂迁改,头门谁主宰?

浑疑造化多,转觉波澜彩。

赤帜日生光,白沙时破蕾。

骅骝力奋蹄,梦逐新蓝海。

陈廷佑:首句如谜,如锁,猜中方得入门。愚钝如我,以为是高楼上涂写了“拆迁改建”的标识,如未中鹄,则以下皆为妄评。此律仄声韵,读来有觉不俗。借用蒙太奇,编织意识流,成就一幅混沌画面。也算别有风趣。

中秋节前

布汝奎(山东)

中秋未到已诗吟,平韵年华仄日深。

非独月圆情易感,弯弓一样射人心。

陈廷佑:此绝立意颇佳,且结句尤为出彩。有几处待酌:主要是承句问题较大。平仄二字互为反义,既然分别放在一、五位上,形成了很好的音乐感,但它们后面的“韵”与“日”,“年华”与“深”,都很疏离,感觉关联度不高。特别以“深”字押韵,非常突兀,令人怀疑是凑的。若它可以出现在这里,那“十二浸”里至少有十个字都可以往这儿放。所以此句架构很好,但用料不精。另外转句“易感”,明显不如“善感”或“百感”更雅更自然。最后是诗题“中秋”即可,何必“节前”,诗词都崇尚极简,况诗题乎!

见老家通高速公路

贾建明(四川)

一箭犁开鹰嘴坽,直弦百里向青冥。

车轮弹出乡村曲,野渚荒山尽唤醒。

陈廷佑:诗贵形象思维,但一首诗的形象要统一,多则散而乱。此绝起句出现箭,很好。但“一箭”后面不要再用“犁”字了,“划开”也很好吧?不要消解“箭”的力道啊!承句出现弦,与箭对应,又很好;但转句蹦出了车轮,而且车轮还弹曲,而且让这个曲子把“野渚荒山”都“唤醒”了。窃以为曲子好听,就别让它去干“唤醒”的事儿,马户和又鸟也能唤醒不是?怎么办?或者前面不要“曲”,弄点儿别的动静,或者后面不要“唤醒”,改成听。我倒是建议转句以“长弓”开头,让它闹动静。尽量尊重原作,试调整为:一箭划开鹰嘴坽,直弦百里向青冥。长弓拨得村村动,野渚荒山尽唤醒。形象集中了,统一了,效果咋样?请天下诗者明鉴。

2023年洛河出租屋过中秋节

孙守华(山东)

儿孱女弱冷银辉,对月卷烟人是谁。

一自贤妻车祸走,家门咫尺不能回。

陈廷佑:28个字,描绘出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讲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能拍一部电影,再抻一抻,弄20至30集电视剧,也未可知。这是杜工部的基因啊!我佩服!

国庆书怀

杨成东(广东)

难忘城楼立伟人,人民万岁忆犹亲。

几经薪胆终雄起,放眼江山万里春。

陈廷佑:小制作,宏大叙事!既有画面生动,又有历史纵深;既有感情浓厚,又有理论思辨;既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还用了一个典!真有意思!

癸卯中秋

沈华维(北京)

佳节良辰未出游,景区挤破看人头。

幸无尘事来相扰,饶有吟情老不休。

雨似抖音经耳过,风如快递按单收。

分明一片中秋月,今古依然照五洲。

陈廷佑:此律巧用“抖音”“快递”入诗,自然贴切,色鲜味鲜,爽口爽心!不由想起胡适那句“诗材料,有簇新世界,供我驱驰。”

西江月·梦回故里

陈仁德(重庆)

犹是暮春岚气,依然当日烟萝。梦中谈笑上东坡。却被莺声惊破。

故宅别来已久,老城望去无多。流金岁月半蹉跎。中夜燃灯独坐。

陈廷佑:读今人词,往往感觉“拼填”的艰涩。或者布局失当,或者生气失势。此作上阕写梦醒,下阙写乡愁,局面清晰而不失严整,语言通畅而不失清雅,真佳作也!

喜国庆期间高速路免费

范东学(湖南)

国庆中秋两节连,暂抛俗务效游仙。

开车只管行高速,好趁无需买路钱。

段维:法定假日里高速路免费自然是大快人心之事,诗人顺口揶揄一句“开车只管行高速,好趁无需买路钱”,令人莞尔又伤怀。

养蝈蝈

张明新(山东)

小精灵以玉笼装,挂在月明清梦床。

回到童年田野里,听它唱那旧时光。

段维:一二句起承如十字格,画意清幽;三四句采用口语,符合童年忆旧情境。

西滩秋夜

程永正(福建)

荻影揺初雪,溪声拨旧弦。

相思非独我,明月也无眠。

苏俊:初雪非雪,旧弦非弦。意妙。独我,何如我独。

经若尔盖大草原

丁卫平(合肥)

斜阳湖水落,高下雁声闻。

天接青青草,难分羊与云。

苏俊:画境、诗境亦浑然一体,不可分矣。

山 居

胡秋征(南京)

闲花野鹤久为群,古木飞流驳锦纹。

才被晴阳开画境,清风又补一溪云。

苏俊:结句有诗境。开画境三字稍空泛。

本期嘉宾简介

嘉宾排名以年长为先

廖国华 生于1945年,湖北荆州人,《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斋名无妄,号村野之人,龙洲道人。自幼习诗,无门无派,以手写心,不拘成法,江湖上遂有“诗匪”之称。

陈廷佑 1954年生,河北深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原常务理事。长期供职于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曾任办公室副主任兼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巡视员,中国国学中心筹建办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刊《中华书画家》杂志第一副总编。出版诗文专著《西抹东涂集》《诗文骈翼》,长篇小说《龙脉》《桲椤山》。多次举办个人诗文书法展览。应邀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四中、全军书法骨干诗词培训班等讲授诗词书法。

段 维 1964年生,湖北英山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华诗词学会乡村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心潮诗词》评论双月刊主编。

苏俊 号石头斋,粤人。现任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评论部主任、新社导师。诗词联赋获全国性奖项一千余次。多次担任全国诗联大赛终审评委。撰有《石头斋步和龚定盫己亥杂诗》《石头斋庚子词》《宋十八家词选评》等著述多种。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1cce05d2c8155ee5d083fa1185bdb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