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一直存在的,要么你还没发现,要么后来被放大变得明显。
最近一部日剧《看到他们就会明白》,说的是三对夫妻的故事,女主角在开篇就将婚姻的真相戳开:所谓的夫妻关系,千姿百态。所有夫妻之间都存在某些问题,即便你以为没有问题,也只是还没有发现罢了,这样的幸福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想想也是,我们平时接触那么多咨询婚姻问题的当事人,也见过千奇百怪的离婚理由,并不奇怪“婚姻生活都是一地鸡毛的”。
问题千千万,就看哪个能伤你最深。
01
隔代冲突
很多人表示,婚姻关系好不好,婆媳相处真的影响很大。
因为坏的婆媳关系,没办法激活婚姻关系,反而成为致命的破坏因素。
在中国,通常大部分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倾注心血,在他们看来,随之意味对子女的“操控”也可以延伸至方方面面,其中自然也包括恋爱和婚姻自由。
于是婚姻中妈宝男也越来越多,关键是婆婆还是个护子狂魔。
儿子和儿媳妇吵架,站在儿子一边指责媳妇,儿媳妇做的不让自己满意,就指指点点。
“卫生做不干净喽”
“花钱大手大脚喽”
“孩子教育的方法不对哦”
.........
我接触很多当事人,她们上来就直接承认,就是因为实在受不了每天和婆婆朝夕相处,大家互相看不顺眼,我还要装作孝顺,太难受了。
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媳妇和婆婆之间爆发的导火索,如果旁边还有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丈夫,不知道帮忙还在旁边煽风点火的话,婚后生活无疑会水深火热。
所以,婚后生活出现代际冲突,究竟有没有解决方式?
其实有很直接粗暴的办法,就是保持距离。
我们当然不推崇papi酱这种“很少和婆婆打照面”的超前思维,但我们推荐——
如果两代人之间生活习惯真的偏差太大,可以分开住,以小家庭为单位做财务管理,不要和上一辈混同在一起。
在发生矛盾时不要挑起家庭战争,夫妻私下沟通商量解决办法,双方尽量避免情绪激动时在伴侣面前说他家人的不是,同时也不要强迫对方在家人和自己之间做出选择。
02
不沟通不讨论不负责
现实生活中,冷暴力也正逐渐成为婚姻中的另一隐形杀手。
接触了这么多的离婚案件,看到很多段感情开始于无话不说,往往又死于无话可说。
回了家,你玩你的手机,我看我的电视;你玩游戏,我追韩剧。即使坐在同一张沙发上,也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妻子也试图和丈夫聊天,但所有的询问都被丈夫用“嗯,哦,是吗”带过,随后,一切风平浪静,整个家又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这是很多人婚姻生活的日常:“零交流”。
所谓“至亲至疏夫妻”,世界上最亲密的,是夫妻;世界上最疏远的,也是夫妻。
冷暴力往往都是从生活中的小矛盾开始,然后长期被搁置和化解,长此以往,双方便慢慢的不理会对方,对另一方所说的话敷衍应付。
紧接着,从精神上折磨摧残对方,彼此产生隔阂逐渐不信任,最终会导致婚姻的结束。
但凡婚姻,总有摩擦。
如果你已经对“无交流婚姻”的状态有所警醒,你就应该做出改变。
遇到婚姻冷暴力,首先需要正视这个问题,双方需要真正认识到冷暴力的存在以及矛盾如何产生;
其次想办法解决,对于双方而言要加强沟通交流;如果双方沟通有困难,要及时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寻求一个双方能够接受的方案,解决问题。
婚姻本身就需要双方持续保持交流,如若一味的忍让换来的还是对方的冷暴力,日久也会寒心。
03
琐事对错之争
当每天的生活节奏变成各自上班、晚上回来一蔬一饭的时候,夫妻之间的交流靠什么来维系?
家庭矛盾在升级之前,都是那些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毛病。
离婚大数据早就算得明明白白,34%的婚姻最后都败给了琐事,排行第一。
从当事人那里,我们听过很多争吵桥段。
“你不能这样挤牙膏,你以为我们家是挖矿的吗?”
妻子在质问丈夫的时候,好像并没有意识到对方每次挤牙膏的总量是不变的,怎么挤不是重点,而是“老娘就是看不惯你这么挤”。
再或者,“这道菜咸了”,“你回家衣服乱丢沙发上一瘫,还好意思挑剔饭菜的咸淡?我在家带孩子不辛苦?有本事你来做啊!”
唇枪舌剑之下,双方好像也都没有冷静地想想,是不是真的做菜的时候盐放多了点、是不是真的咸到不能吃的地步......
而琐事争吵其实是有解决办法的,比如合理分工,不要把事情堆到一个人身上;再比如不要过于纠结对与错,争吵是不可避免的,但夫妻并不是敌对关系;最重要的是,不要试图去改造对方,没有原则性错误的事情,互相宽容体谅。
04
家庭话语权的争锋
发现了吗?生活里的争吵,能争出输赢的可能当场就解决了,争不出输赢的,便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啥时候都能再被翻出来。
说到底还是个体想要“控制”另一个体的问题。
家庭就像一个合伙小企业,一个道理,有一把手二把手的区分。
人性决定了谁都想去做“掌握话语权”的人,自古以来我们就在听“一家之主”这个词。
于是我们又在那些故事里听到了:他掌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我对家里的财务状况却浑然不知;我是男人,大事一律我做主。
争夺家庭各种项目的统领大权的过程中,妻子觉得丈夫是没救了的大男子主义,甚至根本就是不爱自己了,而丈夫觉得多大点事儿,听我的,没有争议,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个家到底谁说了算?一次次的《家庭版权力的游戏》激情上演。
而那些当事人口中的“家庭暴力”,其实也是家庭权力之争的极端操作,破坏性巨大。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运行模式,小团体如何能拧成一股劲儿不断向前?——试试看把“我认为”变成“我们讨论下”。
比如涉及钱的问题,建立家庭共同账户,共同参与到家庭中的大小开支,即便一个人做主,另一个人也有知情权;再比如换位思考,主动认可对方的重要性,也让对方看到自己为家庭做出的贡献。
关系一定会舒缓很多。
写在最后
婚姻危机四伏,这样的婚姻会一直持续下去吗?回到日剧里女主角的灵魂发问。
我们列出来的四个问题,的确也是从众多当事人的故事里总结出来的共性。
实际上——
我太赞同有个作者说的,能开口提离婚的,一定是觉得和伴侣生活在一起如同在炼狱,比如另一半持续不忠,各种大小事经年累月的堆积从未解决等等,也就是到了非离不可的情形。一般情况下,在“踢走”伴侣前,其实大多数危机都能找到对症下药的办法,真没到离婚那一步的。
看别人家的散伙原因,也是为了对照自己,去找婚姻经营的解药。(上面4种情况,每一种后面都写下了参考建议)
就看你解决问题的意愿强不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