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老城或瀍河区,一般大家把能“品汤”的人叫“老喝家儿”。这些老人家,针对瀍河东西两岸两个区域,能如数家珍的道出隐秘在小街深巷的“好汤”。
“不放盐、不要菜”就是为得“品”味,这与年轻人的喝汤截然不同,牛肉汤的精髓在“品”中高升,在“品”的过程中升华。
东关“马武周牛肉汤”店坐落在老城墙上,东边的护城河早已成了家属区。实际上,“老喝家儿”记忆最深的不是“马武周”而是他的夫人:铁菊花。
一位屠宰场的女师傅,能单人宰一头牛的女强人,能在“水闸处”开汤馆,吸引“老喝家儿”的女能人。
这间没有招牌的小店,如今应该是她们的姑娘经营,生意依然火爆…图片未能显示是我去的太早。
“不放盐的甜汤”才是洛阳牛肉汤的精华,可我等没这个本事儿品出高档次的品味。今天早晨,我再试试?
店家不放盐是传统,好与不好就看你自己的味蕾感悟了。耐住性质品:清香绵润,淡香中有一股骨髓的绵薄清纯…坚持喝下去,两块“锅馈”快完时,我真的有点无法控制的放了一点盐…呵呵,特殊的香味再次诱人:这不是原来“正义街牛肉杂肝汤”的味道吗…奇怪了啊,一碗汤,两种不同的风格,竟然又让我找回了:40年前正义街的独特风味。
没有招牌,不起眼儿的小店,却有着“大名气”,好喝还得去“品”,不是简单的…喝。今天的一碗汤,我似乎找到了“品”的高档,“品”的儒雅。
锅馈,烧饼都乃上乘,面香味无丢失,难怪我今天吃了…两份呢。
品汤与喝汤,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也不是网络喷子们能喷出啥名堂的,有耐心有涵养就去这家小店“品”味,而不是“满嘴跑火车”的胡扯八道,说出道理,品出风雅才是高人,洛阳老城,瀍河区的“老喝家儿”可不像喷子那样“胡喷”,好汤:他们会相互捧传颂,不好的会低调走人,不再回头……
这就是洛阳汤城,儒雅的品汤爷们儿的风范……
在洛阳…最好的牛肉汤就是…不放盐……叫…甜汤,得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