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杨颖担任副主编撰写的《老年吞咽障碍全周期康复指南与临床实践》一书的任务已付梓完稿并正式出版。其中,医院康复科多名骨干成员也参与了撰写工作。这也是对该院康复医学科在吞咽障碍研究成果的肯定。
此书详细介绍了示范社区的主要模式:“功能障碍”全周期吞咽管理和“医院—社区—家庭”全周期吞咽管理。
一、“功能障碍”全周期吞咽管理
从老年吞咽功能障碍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实施全周期管理。(1)筛查:针对不同患者选取不同的筛查工具普适性筛查;(2)评估:临床评估、器械评估;(3)康复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康复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等无创性中枢神经调控技术,超声引导下注射技术,传统中医康复等;(4)康复教育:口腔管理、管饲管理、摄食指导等吞咽功能相关的康复教育。统一发放患者自我训练的技能视频(包括口腔肌群操、舌肌训练操、发音训练、有效咳嗽训练、摄食训练、代偿策略等),发放防误吸宣传页,帮助患者与家属识别误吸风险,掌握急救技术,保证患者安全,采用多媒体培训结合回授法进行综合健康教育;(5)随访管理:建立门诊康复管理档案和网络平台,实行延续性康复,定期电话随访。针对周围社区的患者,开展家庭访视,深入患者家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二、“医院-社区-家庭”全周期吞咽管理
1.医院康复(出院前阶段)。医疗团队共同协助患者及照顾者制订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计划书,再次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根据已制订好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对家庭主要照护者进行系统培训,了解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对疾病的知晓现状及需求;2.社区康复。由社区康复医疗工作者组成康复治疗团队,主要工作是对患者进行诊断、评估、康复训练、追踪及指导等,建立病历管理,收集参与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等,社区康复治疗师共同讨论,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患者的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严重吞咽障碍患者需转住院康复治疗,并在患者功能好转后将其转入社区或家庭行康复评估及训练,建立医院-社区及家庭-医院的模式;3.家庭康复。由康复科医生、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一般病情、功能障碍程度、必要的检查结果制订,主要由患者或主要照护者进行的康复训练。
近年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贾杰教授课题组、苏州高新区东部医联体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杨颖主任带领的团队建立了老年吞咽全周期技术体系与信息化管理示范社区。通过搭建以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为核心,以社区医院为实施主体的区域一体化社区康复平台,拟定老年吞咽功能障碍全周期康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综合医院的技术优势、社区医院与老人关系优势以及社区平台的交互优势,合理分配和利用医疗资源,为社区老年患者提供全周期康复管理服务。
老年吞咽全周期管理示范社区的建立为各种疾病导致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提供全周期及信息化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功能的恢复,尽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刘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