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孩子天生说话晚,很可能是被你耽误了

2019-07-02   小七育儿专栏

前些天,小七老师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温州小朋友豪豪3岁半了还不会讲话,只会说“嗯嗯、啊啊”,去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和性格也受到了影响。

豪豪的爸爸妈妈很后悔:“老人都说贵人语迟,本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说话,没想到把孩子给耽误了!”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上刊登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3-6岁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发病率至少在4%-6%之间。

小时候说话迟、说话少,不仅会对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智力水平造成影响,还可能引发孩子缺乏自信、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

对此,小七老师要提醒家长们,如果孩子两岁半以后,还是只会叫“爸爸、妈妈”,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早干预。一旦过了黄金矫正期,后悔都来不及。

问题来了,怎么教孩子说话呢?

知乎上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很多家长用尽洪荒之力,也没能让孩子多说几句,焦虑症都犯了。


想让孩子说话早、说得好,家长光重视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找对方法,才能正确引导。

以下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会弄巧成拙,阻碍孩子的语言发育。

导致孩子语言发育慢的错误行为

一、长期给孩子吃软烂的食物

儿科专家崔玉涛曾讲到,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与面部细小肌肉的发育情况息息相关。

1岁以后,如果还总吃菜泥、果泥等软烂精细的食物,孩子的咀嚼能力就无法发育完善,口腔肌肉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自然会影响到吐字发音。

二、把孩子扔给早教机等电子产品

小区里的萌萌奶奶,就经常让萌萌拿着早教机看动画片和视频,一看就是大半天。

萌萌奶奶说:“我文化水平不高,教不了孩子,跟着早教机还能让萌萌学学英语呢!”

千万别被早教机骗了!

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是被动灌输式的学习,跟孩子既没有互动,也没有情感的传递,不仅对学说话没帮助,还会让孩子的脑子变懒、不想与人交流。

三、对孩子有求必应、万事包办

据小七老师观察,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背后大多都有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的家长。

孩子想喝水,一个眼神过去,父母就把水杯送到嘴边了。

孩子想要什么,小手一指,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小手一指气球,“宝宝想要气球呀?爸爸买给你!”

小手一指蛋糕,“宝宝想吃蛋糕了,来,张嘴,妈妈喂你!”

家长一直替孩子说话、帮孩子做事,孩子就会越来越【懒】得说话。

四、经常打击、催逼孩子

在孩子刚学说话时,很多家长都喜欢这样做。

“宝宝,给大家背一首《咏鹅》,快点!别害羞!”

“宝宝,快叫叔叔啊!怎么这么不懂礼貌!”

“不对,说错了!这是小狗,不是小猫!”

经常遭受这些压力和刺激,孩子可能会变得害怕说话,甚至拒绝开口。

怎么样才能引导的孩子语言能力更早更好发展呢?小七老师建议大家这样做。

抓住0-3岁语言关键期,让孩子爱上说话

孩子学语言的黄金期一生只有这一次,这里贴心送上各阶段孩子语言启蒙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0-1岁 让孩子能【听懂】话

1、对宝宝的声音作出回应

前几天我在公园散步时,看到一位妈妈在跟自己的宝宝“说话”。

宝宝还不到半岁,哪会说话呢?俩人的交流模式是这样的。

宝宝:“啊啊”

妈妈:“啊啊、啊啊、呀呀”

宝宝:“咿咿呀呀”

妈妈:“咿咿呀呀、咿呀咿呀,我是妈妈!”

只要宝宝发出声音,妈妈就满面笑容的重复宝宝的发音,宝宝兴奋的小腿蹬个不停,“说”得更起劲了。

这么玩了十多分钟后,宝宝还无意中发出了“mama”这个音,学了个新词儿。

当宝宝发出咿呀这些声音的时候,只要你温柔地看着他,微笑着给他回应,就是在帮助宝宝发展语言能力呢。

2、对宝宝和家长的行为作出解释

很多家长问我:“几个月大的孩子连话都听不懂,该跟他们聊点什么呀?”

对于这个问题,知乎上这位妈妈的做法就特别棒!

与宝宝相关的玩具、生活用品,父母照顾孩子、做家务的行为,都是聊天的最好话题。

宝宝“嗯嗯嗯”地把手伸向玩具,我们帮他拿下玩具时,别忘了解释:

“你想要皮球/你想要你的小汽车”让宝宝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换纸尿裤时,边换边认真讲解,“宝宝,我们要换纸尿裤了。先擦干净屁屁,再抹点香香。”

总之,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向外星人介绍地球新世界的导游,只要拥有五星服务的意识,还愁跟孩子没话说?

二、1-3岁 让孩子能【表达】和【交流】

1、面对面交流

女儿3岁时,有一次她跟我说话,我边回微信边回答她。没想到女儿抱着我的头转向她的脸说:“爸爸,你看着我说话!”

连孩子都看出来,我刚才心思没在她身上。

我们跟孩子交流时,一定要面对面。当你注视着孩子的眼睛讲话,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专注和对他的尊重。

尤其是在3岁以前,面对面交流能让孩子看清楚你的面部肌肉、唇、舌是如何运动、怎么配合发声的,这样才能在语言发音上少走弯路。

2、语速要放慢、表情要夸张

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Edward Tronick做过一个著名的静止脸实验(Still Face Experiment)。

在实验里,当妈妈用各种不同的表情和笑容与宝宝互动时,宝宝非常开心。

当妈妈面无表情,对宝宝的任何行为都保持静止脸时,宝宝马上变得紧张、不安,不到2分钟后就崩溃大哭。

哪有孩子天生说话晚,很可能是被你耽误了

从实验里可以看出,孩子对爸爸妈妈的表情和情绪波动非常敏感。越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越能吸引孩子积极开口回应。

比如,分别拿一个苹果和橘子,对宝宝说:

“这是苹果,很甜。”

“哇,橘子!橘子真好吃,真甜呀!”一边吃一边表现得非常满足、享受。

猜猜孩子对哪一个印象更深?

小七老师想跟家长说,教孩子学说话这件事,靠的是水滴石穿的耐心和积累,而非一日之功。持续给孩子营造高质量的语言学习环境,才能让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断提升发展。

坚持3个原则,营造高质量的语言学习环境

一、随时随地与孩子交流

在BBC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中,研究人员对宝宝佩西和妈妈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追踪统计,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当妈妈对宝宝说的话较前一天多5%时,宝宝一天的话语量竟然能增加13%,母子之间的对话交流也暴增了38%!

每一个爱说话的孩子,身边肯定都有一个“话唠“家长。

抓住生活中每一个机会,多和孩子说说话,才是给孩子人生积累的第一桶金。


二、不断重复

比如教孩子“小”和“小”时,在随后的几天、十几天里,都要不断操练。

“宝宝,这是大汽车,那是小汽车。”

“看,大狗狗,小狗狗。”

“你想要大皮球,还是小皮球?”

大量的重复和练习,是掌握一门语言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三、给孩子安全感和爱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道,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恰如花期不同的花朵,绽放的有早有晚。

学语言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学得慢一点、表现得害羞一些,请父母们多一点耐心和鼓励,只有在安全感和爱的氛围中,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最有诚意的养育,莫过于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关于育儿,或许你还有很多问题

没关系,小七老师一直关注家长们的需求

我们将不断推出能解决大家育儿问题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