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淑艳
原标题:梦回西河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会刊/乐亭圈/乐亭故乡人网站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家乡的滦河,就像一个流浪汉,在乡土上很多地方都留下过它的身影和足迹。我的老家在距新寨东南三五里地的前郝庄村,村西有一条叫西河的河流,原为老滦河入海的支流,人们也叫它西河套。我出生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那个年代缺衣少食,日子是清苦的,但我们生活的却很快乐,却不乏乐趣,因为我们有西河套这个天然的“游乐园”。
滦河改道后,西河套成为了一条泄洪道,并在我们村西形成了方圆几公里大小水面。里面的河水清澈见底,浅水处生长着茂密的芦苇和蒲草,有的地方还漂浮着荷叶,水中游动着大大小小的鱼虾。这些在一年之中,不同的季节里,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乐趣,时至今日让我不能忘怀。
初春,乍暧还寒,西河套这个游戏场的戏幕就拉开了。芦苇刚刚露出嫩芽,河水里已是蛙声一片,成群的青蛙呱呱叫着,把西河套吵成一个热闹的世界。这是青蛙恋爱的季节,而后它们产出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卵。卵胶粘粘的挂在黑黑的苇根上,在阳光和河水的孵化下,很快变就成了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这时,正是大雁北归的时候,有鸣叫的雁阵在天空中,不时变幻着队形向北飞去。有的大雁不知是累了,还是被这里的水草吸引,偶尔会见落在西河套来歇脚,让我们有机会匍匐在河岸后,近距离观察到大雁。
“三月三,曲麻菜钻天”。阳春三月,西河套岸边的野菜嫩嫩地冒了出来,先是红中带绿的荠菜,而后是绿绿的曲麻菜、车前子、细细的竹节菜。农家的孩子,不论男女,从挎得动篮子就有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去挑野菜。几乎每天我都要和伙伴们,三一群五一伙去西河边剜挖野菜。西河套高处的沙岗上,生长着一片片“菀根草”,这种草的花穗嫩时带有一种甜味,抽出来可以吃。它的根一节一节的,像白白的芦根,放进嘴里嚼一嚼,甘甜而脆嫩,我们这些“馋丫头”,常常用它来打牙祭。这苦日子里的甜味,至今还留在我的心里。挑回来的野菜,除了喂猪,人也吃。母亲会把竹节菜等挑出来,洗干净拌上黄黄的玉米面,蒸成菜团子。那菜团子吃在嘴里,有野菜土气的清香,也有一股苦涩的味道。这独特的苦涩味道,同样让我回味无穷。
炎热的夏日,西河套里更是热闹。每天清晨,芦苇丛中一种叫呱呱叽的小鸟,就开始“呱叽,呱叽,呱呱叽!”叫了起来。它们会在茂密的芦苇丛里,用茅草编织自己的窝,而后在里面产卵繁殖后代。喜欢边在空中飞行边叫的布谷鸟,叫声舒缓悠长,与呱呱叽快节奏的叫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夏天也是鱼虾繁殖的时候,清澈的河水中,会有成群的小鱼游来游去。河面上除了绿色的水草,还有开着紫红色花穗的牛蒡,和莲叶中钻出的朵朵或白或粉的小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大头细尾的蜻蜓,顶着一对复眼,尾巴在水里点来点去,飞行的姿势特别优美,它们同样是在繁殖后代。芦苇丛深处的水面上,会有野鸭悄悄在水面上觅食,不时地扎入水中,叼起一条小鱼喂给它的孩子。河边,青蛙跳来跳去,寻找着各种昆虫、蚂蚱。我们无论是去割草,还是挖野菜,都要转到西河套先玩上一阵,或摘几根蒲棒,或进入苇丛中找鸟蛋。有一次我竟然找了六枚鸟蛋,回家让母亲放在灶膛里烧熟。由于温度太高,鸟蛋裂开,流出的蛋黄滋滋地冒着油,沾满柴灰的鸟蛋真的别有一番风味。
西河套还是村里的天然“浴池”,到了夏天,男女老幼都会到这里来洗澡。我们这些女孩子胆小,不敢到水深的地方去,也在水浅的地方打水仗、学会了“狗刨”。
秋天,地里的庄稼成熟了,西河里的鱼虾也长大了。男人们为给家里改善生活,找个大小合适的水面挡上埝,两人合作用那种柳条编的斗、或是水桶,掏里面的水。水掏干了,各种各样的鱼儿露了出来。我们便和大人一起,下去抓鱼,品种多为鲫鱼、黑鱼、鲶鱼,也有“嘎鱼”,抓这种鱼时,要格外小心,它的两腮旁和背上,生有锋利的枪刺,稍不留神就会把手扎伤。把收获的鱼虾拿回家,一顿少油的大酱熬杂鱼,足以让全家人吃个心满意足了。除了鱼虾,还会抓到肥美的河蟹。西河套水边的土埝上,到处都是蟹窝,但是抓到一只可不是那么容易。它们大多躲在洞口,伸出两个毛绒绒的大钳子捕食猎物,稍有风吹草动,便迅速钻进洞中,偶尔抓到几只也算幸运了。
冬天的西河别有一番景象,结了冰的河面就像一面巨大的毛玻璃镜子。人们开始收割芦苇,长长的,镰一镰下去就会割下一大片。割好的芦苇,捆扎装车,卖给织席子或打帘子的,苇叶和打下的杂草是上等的烧柴,生产队会统一分到每家每户,那些残留的碎屑也会被村民扫得一干二净。这时光滑的冰面上就成了孩子们的滑冰场,我们一个新的游乐场,坐在父亲用木板制作的简易冰车上,滑来滑去,互相碰撞追逐,好个热闹。
春夏秋冬,日月轮回,西河的水滋养了我们,西河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快乐。离家四十多年,西河早已是面目全非,往日的风景也荡然无存,但我最多梦到的还是西河套,西河已成为我永远的记忆了。
(作者杨淑艳,唐山市职业病防治所退休干部、高级政工师。)
乐亭文化研究会 | 名誉会长:张福林 李轶;顾问:安爱军 张国勇 孟宪福 姚清华 赵凤君;会长:徐兴信;秘书长:白玉奇 赵连城
《读乐亭》杂志 | 主编:徐兴信;副主编:赵连城;编委:习洪业 刘庆文 刘文秩 安继业 赵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