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蕾,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儿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由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通道。胎儿出生后,脐带被结扎,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24~48小时自然干瘪,3~7天开始脱落,10~14天自行愈合。因脐带残端为开放创口,且有丰富的血液,故易滋生病菌,所以出生后脐部应该如何护理呢?
首先,在洗完澡后,需要准备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并用棉签蘸取适量酒精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擦拭,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向着一个方向擦拭;第二,需要将脐带剪除后的脐带结扎部位的小细绳提起,并用蘸有医用酒精的棉签擦拭新生儿的脐带根部和结扎的部位;第三,脐带干燥脱落后,如果发现脐窝内有少量血液或少量渗出液,父母不需要在意,只需要用原本浓度的医用酒精用棉签蘸取后擦拭掉即可。
脐部护理的注意事项
全程要保持脐部的干燥,更换尿片时,如果被尿液浸湿了,一定要用医用酒精进行擦拭;避免脐部受到摩擦,处理脐部时,用的力气不应太大,选择合适的纸尿裤,不应选择过紧或过小的纸尿裤和衣服,避免由于过多的摩擦使得新生儿的脐部出血,造成感染。
常见的脐部疾病
1. 脐炎
产生,甚至有臭味,创口迟迟不能愈合,基本上就能确定是脐部受到了细菌的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脐周围组织会出现红肿、糜烂、腹壁蜂窝织炎,从而形成脓肿、坏死,同时也会因为脐部受到细菌的侵染,使得宝宝有发烧或者是呕吐等情况的发生,应及时就医。
2. 脐疝
脐疝是腹壁肌肉和腱膜于脐部遗留的先天性缺陷。患有脐疝的宝宝会在脐部产生一个较大的圆形的包块,并且包块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大小,在宝宝哭闹或是排便时会使包块变大,并随着外力,如轻压回到腹中,脐疝绝大多数多能自愈,随着年龄增长,腹直肌发育完整,疝孔常逐渐狭窄而闭合,自愈的可能性与脐环的大小有关;脐环直径1 cm左右,不做任何处理均能自行闭合;脐环>5 cm者,徐行修补术;脐环在2~5 cm者,可观察到2岁,如仍不闭合者,宜施行修补术。
3. 脐出血
脐出血多为脐带残端出血,表现为剪断、结扎脐带后24小时内,由于结扎线松脱、结扎线过细或结扎过紧而割断或割裂脐静脉所致,也有的脐带脱落后的一周至1个月内,新生儿哭闹等使腹内压升高时,脐残留端内血管会有少许开放,出现渗血。
发现脐部出血时,要排除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对症处理,如脐带结扎不完全、大量的出血,要通知产科医生重新结扎,如脐带脱落后出现少量渗血,应该先用医用酒精消毒局部,如出血不止,应立即就医。
4. 脐茸
脐茸又叫脐息肉,是由于脐肠系膜导管或脐尿管全部或部分持续存在所致,形成息肉样的红色凸起,稍坚硬,有黏液分泌物或间断出现的粪性或尿液性分泌物。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可用10%的硝酸银烧灼或手术治疗。
5. 脐瘘与脐尿管瘘
在断脐后残端的愈合过程中脐部可见鲜红色黏膜,而且经常有肠液流出,刺激周围的皮肤,这就是脐瘘,有时瘘管比较大的,可以有部分肠粘膜由瘘口翻出,并可流出粪汁。如果脐瘘比较大,经常流粪汁,则应及时手术治疗。
若脐尿管完全不闭锁,则在胎儿出生后,膀胱与脐相通,这就是脐尿管瘘。表现为自新生儿期起,脐部始终有少量液体流出,脐周常伴有湿疹样改变,脐尿管瘘的漏出液实际上就是尿液,有时可嗅到尿味,对于脐尿管瘘,应及时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