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1391蚕
何其三
绿叶丛中似雪娇,茧成每每在深宵。
柔躯小小才盈寸,吐出丝绸路一条。
“盈寸”与“丝路”以对比的手法,烘托出悬殊的比例,形成反差,从而拔高立意(归樵)
1392今晨
陈晴晖
梦未惺忪月尚残,池鱼惊起白衣寒。
想来寒食清明里,各立晨风等核酸。
“想来”“各立晨风”尚未出行,已有几分怅然。(归樵)
1393昨夜惊闻佩洛西窜访台湾
范东学
前宵失寐病无根,恍惚今朝似落魂。
为泄心中莫名恼,踢翻廊道一花盆。
小切口,大题材,由“失寐”“落魂”“莫名恼”到结句“踢翻”“花盆。”见民平民之愤然、无奈、沮丧。(归樵)
1394题野林孤松
范东学
伴与桑槐几忘龄,风姿不改立亭亭。
冬来谁是林中主,雪里颜华我独青。
与桑怀比龄,风姿亭亭,作林中之主,颜华独青。层层推进,每见孤松风神。(归樵)
1395长江大桥信笔
祁寿星(江苏)
桥头纵览大江天,此际无凭指马鞭。
一泻豪情三万里,胸中淘尽五千年。
“一泻豪情三万里,胸中淘尽五千年。”导情入境,揉合时空情景于一体,形成交融深浑的宏阔境界与味之不尽的神韵。(归樵)
1396卖老宅
宋剑(贵州)
变卖乡愁不再家,转身成恨各天涯。
风翻竹树炊烟失,忍看多回盈泪花。
“变卖乡愁”“转身成恨”锥心之言也。(归樵)
1397蒲公英
紫陌花开
年少吹花当蝶追,或飞襟上或沾眉。
白头阅尽飘零事,手把风花不忍吹。
“少年”“白头”两个不同时空在“吹花”的情境中重新组合,形成对比,“不忍吹”三字令人深味。(归樵)
1398村行
何其三
架上新瓜结已成,长长藤蔓正纵横。
无拘花草门前长,有犬隔篱时一声。
动静声色相间,“纵横”“无拘”自然美与心境美融为一体。(归樵)
1399过团山有小黄犬闭目闲卧石径中
陈海洋
春风老巷度斜阳,出得樊笼俗事忘。
石径游人身暂息,输它黄犬自安详。
尽管“俗事忘”尽管“身暂息,”然犹“输”“黄犬”之“安详”矣。(归樵)
1400秋思
短笛长歌
零星凉雨晚来收,灯火初开共月浮。
黑色风衣黄叶路,一人走入小城秋。
实下虚成,余味全在结句,暗示秋思之无穷尽也。(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评者/归 樵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