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头泡馍:西安的一张美食名片

2019-09-24   中华人APP

来古城西安的游客,除了要游览这里的各大名胜古迹之外,少不了要品尝这里独具风味的特色美食。为此,笔者推荐其中的一道小吃,它的名字就叫"葫芦头泡馍"。

西安流行一句口头禅:提起"葫芦头",嘴角涎水流。

这"葫芦头"是什么呢?

"葫芦头"是西安的特色美食,全名叫"葫芦头泡馍"。

葫芦头泡馍用的食材,主角是猪肠,另有数片猪五花肉、掰成碎块儿的馍,所以,应称其为"猪肠泡馍"才对,可为何叫"葫芦头泡馍"呢?

葫芦头泡馍

原来,这种小吃的主角猪肠,是猪大肠与小肠连接处的肥肠,其形状似葫芦,所以叫"葫芦头泡馍"。

还有一种说法,与药王孙思邈有关。

相传唐太宗年间,长安街上有一胡姓的店家在售卖用猪肠肚做的食品"煎白肠",虽然他的食材很新鲜,分量给的也足,但生意依旧十分萧条,店内食客寥寥无几。

一天,药圣孙思邈正好路过,进店吃了一碗"煎白肠"。他尝过后觉得肠子腥味大,太油腻,询问过店老板后认为,这样的食材加工出如此难吃的味道,原因是汤的做法不对。

于是,他从随身携带的葫芦里倒出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芳香健胃之药物,调入锅中煮汤。果然,煮了一会后,锅中的汤香气四溢,味道鲜美。从此,这家小店门庭若市,生意如日中天。后来,店家不忘医圣指点之恩,在店门首悬挂了个药葫芦,并改名为"葫芦头泡馍"。

所以,"葫芦头泡馍"的关键是汤的味道。据了解,这种汤是骨头汤。许多商家为了招徕食客,以明厨亮灶的方式将一口熬制骨汤的大铁锅摆放在店铺的显眼处。很多次,往来的行人都会被吸引驻足观望,只见锅里熬制的乳白色骨头汤泛着浪花,袅袅娜娜,香气四溢。

见有食客莅临,主家定会笑脸相迎:"师傅,屋里坐,要几个馍,自己掰还是要掰好的?普通的还是优质的?"

葫芦头泡馍中所用的白吉馍

说到馍,和西安另一种特色美食——羊肉泡馍中的"馍"是不一样的。葫芦头泡馍中的"馍",是用70%的死面和30%的发面做成的,比羊肉泡馍用的馍略微松软些。而所谓的普通与优质之分,是指肥肠数量的多少。作为商家,经营都是按成本比例收费,一般都会定个固定价位,喜欢吃肥肠且愿意加价的食客就选"优质"的。

当顾客把馍掰好后,经服务员交给厨师。厨师先是在铺满馍块的碗里铺一层熟肥肠,放入适量涨发好的黑木耳和黄花菜,再揪一撮涨发好的粉丝,舀入一勺滚烫的骨头汤烫一下,随后用勺子抵住碗内原料,将汤滗出来,再舀汤再滗,如此反复三至五次,待碗内的馍及肥肠完全热透后,再向碗内调入适量的五香油、调料水(用花椒、八角、桂皮、肉蔻、肉桂、草果、茴香、丁香、荜拨、香叶等熬制)、香菜、蒜苗、油泼辣子,最后浇入适量滚汤即成。食用时再依据个人口味佐以糖蒜和泡菜。这样一碗葫芦头泡馍,其馍香肉嫩,肥而不腻,味醇汤浓,鲜香可口,使人食欲大增,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在西安,经营葫芦头泡馍的店不少,但味道最正宗的要数名叫"春发生"的饭店。"春发生"始建于1920年,是以经营陕西地方风味小吃葫芦头泡馍闻名的老字号饭店。据说,店名的由来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位文雅的食客在品尝了该店的葫芦头泡馍后,以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为该店题写了店名"春发生"。

春发生饭店

这家店的葫芦头泡馍究竟有多好吃呢?说起来有这样一则趣事。据说在1935年前后,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来到了西安,但因饮食习惯差异,水土不服,很多将士们都病倒了。西安那么多美食,他们唯独对南院门"春发生"出售的葫芦头泡馍年年不忘。以致有一段时间,东北军曾将"春发生"的葫芦头泡馍列为病号饭。可见葫芦头泡馍的味道不一般。

1997年,"春发生"的葫芦头泡馍荣获了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首届"中华名小吃"称号。从此,葫芦头泡馍也同牛羊肉泡馍一样,成了古城西安的美食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