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理想与现实不对等,越来越引发我们这代职场人的焦虑。努力之后也没结果,最终导致我们失望。每天玩命一样工作,依然没有起色,唯一感觉,累!而放眼望去,身边的人工作少、赚钱多,优哉游哉地生活,羡慕!嫉妒吗?我自己明明不差,又如此努力,为何我不能舒适一些?周而复始,我们似乎渐渐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于是开始质疑自己,努力真的有用吗?
最近,笔者看到这样一篇帖子。原文是这样说的。面试筛简历,看了很多简历,越看越抑郁。年龄越大,路总是越来越窄。简历平庸的,没有潜力和培养价值。简历牛逼的,也没有啥合适的坑给你。以前觉得自己菜,努力干活,努力学习,现在突然觉得都没啥意义。
不知道这种阶段说中了哪一个时刻的你,但笔者明显感觉到自己已经中招了。老规矩,我们再来看看网友们又是怎么说。
有网友表示了赞同。同感,整个互联网都是很激进的,啥工种都没有幸福感可言,国内工业界氛围太low了,需要一家有能力的公司挺身而出,废除996、35以上劝退这种奴役制度。
也有网友吐槽到。我把简历写差点,别人笑话你,这年纪技术还这么菜,我把简历写牛点,人家说你还不如去创业。简历牛逼没有坑,简历平庸找不到工作,所以究竟该怎么写?
也有网友说到。同意你!我过四十了,快手五面,凉了。不过,一直有进取心,必竞42了,进互联网的机会不多了。写时注意目标技术方向的需求情况,写的角度要适应需求,并且要有适当的体系化与高度。
也有网友解释到。本质上是供过于求,那就加点条件筛选下,能加班的and年轻身体好的,互联网人啊,到了35就要主动滚蛋。明星选手不多,能通过简历筛选的都是小黄牛,甚至老野狗也有些,不过最后能够拿到offer的也只有小黄牛以上几率会大一些。就那么些坑,螺丝钉要扭也要找更多的螺帽来补。干一行爱一行,挤破脑袋也往里钻。(简历留给HR筛选啊,光筛选的时间就不用码代码了...)
也有网友举例到。过了35就不能再走打工这条路了,否则40岁还是痛。我也曾面试过也遇到一个候选人,情况很像,背景能力都算过关大**6- 的样子,但是工作年限8年了。你说招进来给对标p6吧,人家说不定觉得侮辱他了,我自己都觉得不太合适,但给高了吧也给不了,只好拒了。
看完网友的回复,是不是很揪心?
笔者再给大家举一个腾讯的实例。HR给某部门推荐了一位种子选手,技术过硬,逻辑思维强,背景均是大企业背景,也有对标业务。而就这样一名种子人选也被部门筛了,给出的理由是什么?说人选北京及能力均OK,不过与目前年龄不相符,若再年轻几岁,是抢手的。我们是否可以反之推理,在面试官的角度,人选近些年的进度,没有赶上年龄的增长?
都说职场是是相互选择的过程,但奈何大环境当中还是企业占主导较多,努力再次遭受质疑。
在笔者看来,大部分职场人,只是把努力这个词平凡化了罢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叫努力,最多叫尽责。如今的职场,对于我们多数职场人来说,努力真的就是一个起点而已。上学不努力,进不了985、211,工作不努力,进大厂更是登天。“不是你不优秀,是这个社会优秀的人太多了,比你优秀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多加几天班就是努力了?看看几本书就是努力了?努力几天就是努力了?记着,如今的社会,努力只是一个起点,只有努力之后,才会有更多的选择,当然,选择大于努力,那就是另一话题了,真正努力的人他们知道,努力的目的优势也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或许只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呢》